关于胶州市科技创新发展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
李文全1 张磊1 苏笑醒2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李文全1 张磊1 苏笑醒2,. 关于胶州市科技创新发展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J]. 国际科技论坛,2025.3. DOI:10.12721/ccn.2025.157326.
摘要: 本文以基层县市科技创新工作所面临的技术创新体系的不健全、科技创新人才队伍缺乏、新兴产业尚未形成规模、创新要素集聚规模较低、服务体系不够完善等问题进行分析。针对这些问题分别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 科技;创新;分析;对策
DOI:10.12721/ccn.2025.157326
基金资助:

近年来,胶州市经济创新环境明显优化、创新氛围日渐浓厚、创新作用不断放大、创新成效显著增强,形成了“百花齐放、专精特新”的特色产业名片,为建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空港新区奠定了强有力的基础。

1、发展现状

1.1创新驱动能力持续提升。胶州市努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通过召开企业创新发展大会,表扬奖励优秀企业;开展“惠企政策定制化”服务,鼓励企业科技创新。目前,全市高新技术企业437家,专业特新企业320家。青岛海尔(胶州)空调器有限公司、西安交通大学青岛研究院的2项目列入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青岛玛斯特生物有限公司1项目获山东省级科技进步三等奖。“少海汇”创客+孵化器被评为国家级孵化器。

1.2创新要素实现有效集聚。招才引智再添新成效,引进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团队8支,院士工作站2个。出台了金融支持实体经济、信用体系建设等政策。强化产学研合作,组织企业赴江南大学、上海大学、清华大学等开展产学研对接,达成合作意向52项。引导科技中介助推成果落地转化,全市科技中介服务业企业达到30余家,促进300余项科技成果在我市落地转化,获评“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称号。

1.3创新载体不断提档升级。鼓励创新孵化载体向增值服务转变、向专业化方向发展,重点培育青岛工学院、协信、中钢科德等创新创业载体建设,加快少海汇创新创业载体升级,其智能家居生态圈集聚作用初步显现,产值达到185亿元。举办的第四届创新创业大赛,重点推荐23个项目参加青岛“市长杯”和“千帆汇”创新创业大赛,项目数量质量均创历届之最。培育小企业产业园、创业创新基地7家,科技企业孵化器18家。

2、存在的问题

2.1技术创新体系的不健全。目前,胶州市大部分企业虽然建立了自己的企业技术中心,但创新意识不强,研发投入不足,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率不高;担负知识和技术传播任务的中介机构门类不全,力量薄弱,服务能力差且还存在着一些不正当的竞争。

2.2新兴产业尚未形成规模。对标省“十强”产业和青岛“956”产业体系,胶州市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电子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尚未形成规模;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四新”经济起步晚,发展慢。

2.3创新要素集聚规模较低。从创新孵化载体规模上看,胶州市科技孵化器数量少仅8家,孵化器档次低、功能不完善,缺少专业孵化器,国家级认定的孵化器只有一家。从人才集聚度看,我市辖区内高校、科研院所偏少,人才集聚度低。

2.4服务体系不够完善。当前,创新创业的服务内容主要集中于扶持政策的宣传与落实。大众创新创业,必将对服务的多样化、个性化、专业化提出更多、更高要求,显然当前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是不能满足要求的。

3、对策建议

3.1完善扶持政策体系。完善当前创新创业扶持政策,包括产业政策、财税政策、金融政策等等,放宽政策准入门槛、减少政策附加条款、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着力破解政策“天花板”效应,构建管用、好用的创新创业扶持政策体系,构建良好的政策大环境。建立针对创新创业失败者的保障、帮扶和激励机制,尽最大可能打消准创新创业者的顾虑。认真抓好扶持政策的宣传与落实,坚持用好各类宣传媒介和公共服务平台 。

3.2加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构筑高质量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进产业集群化发展,做大做强优势产业,重点发展电力装备、节能环保装备、智能装备制造等优势特色产业,培育发展新兴产业,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交通装备等新兴产业,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以“互联网+”、人工智能赋能钢结构、木器家具、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优化存量提升质量,实现腾笼换鸟、凤凰涅槃。

3.3加快科技孵化生态体系建设。加快创新创业载体提档升级,引进中洲科技、启迪控股等知名投资者建设或运营孵化载体,推动少海汇、西安交大创建省级、国家级孵化载体。打造工业设计、人工智能等专业孵化器,推进工业设计产业导入发展,推动传统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发挥上合示范区桥头堡作用,建设上海合作组织国际技术转移中心,推动境外企业与我市企业开展深度技术合作。  

3.4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规划建设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心,加快推进青岛大学胶州校区、中科人工智能创新技术研究院建设。加快推进青岛工学院科研平台建设,打造一站式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支持龙头企业与高校院所共同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实现企业需求端与成果供给端精准对接。

第一作者:李文全(1974-),男,山东阳谷人,汉族,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基层县市科技管理,邮箱jzkjj8233@sina.com。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