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袋木偶戏人物造型艺术特征与价值
张菁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张菁,. 布袋木偶戏人物造型艺术特征与价值[J]. 当代,2023.2. DOI:10.12721/ccn.2023.157014.
摘要:
布袋木偶戏人物造型精美独特,富有艺术价值。随着社会发展、大众娱乐方式的多样化,布袋木偶戏渐渐地淡出了人们的视野。经过对布袋木偶人物造型各个方面的分析得出结论,布袋木偶戏人物种类丰富多样,由于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具有传统人物造型特征,小而精、简而准。它是一种特殊的地域性艺术,有深厚的价值。
关键词: 布袋木偶戏布袋木偶戏人物造型
DOI:10.12721/ccn.2023.157014
基金资助:

引言 

中国木偶戏艺术博大精深,其中,布袋木偶戏的表演方式、审美样式别具一格,这就使它能够在世界艺术之林中屹立不倒,被列为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至今仍广为流传。布袋木偶戏集齐了戏剧、戏曲、服装、道具,因此它不仅展示了中国特有的戏曲艺术,同时也承载了手工雕刻,彩绘技艺。布袋木偶戏历史悠久,其布袋木偶人物形象活灵活现,富有民族特色,有着精美的造型、独特的风格,它的造型艺术与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对其造型艺术的研究,不仅要关注其外部形态,更要关注其内在的深刻意义。本文将从布袋木偶戏的背景、布袋木偶人物造型、布袋木偶的艺术价值这三方面来探讨布袋木偶大物造型艺术的特征及其价值。

一、布袋木偶戏人物造型的背景与渊源 

木偶戏是历史悠久的中国古老的民间艺术。如今,木偶戏仍然是广大农村地区最受欢迎的娱乐项目之一,尤其是在节日和喜庆活动中。

布袋木偶戏之所以称为布袋木偶戏,是由于其除了头、手指和脚的下半部之外,手和腿部都是用布缝制而成的,形状就如同布袋一样。由于布袋木偶戏的表演是由手指活动来操作的,因此又被称为“掌中戏”,木偶是由手指和手掌运动控制的。

布袋木偶在唐朝时期就已经在民间流行开来了。一直发展到南宋时期,布袋木偶作为民间艺术就开始在福建漳州,泉州等地区兴盛起来,在时间线上,认为是漳州地区早于泉州地区,而关于北派漳州木偶戏的起源有很多种说法,最可靠的说法是由扁担戏嬗变而来。 

二、布袋木偶人物造型的艺术特征 

布袋木偶的造型丰富多样,极具想象力和创造力,它是绘画艺术和雕刻艺术的结合,在人的形象上发挥天马行空的创造力,是一种具有高度观赏性的艺术

,它来源于民间,它的造型有强烈的民俗气息。 

(一)布袋木偶的造型渊源 

民间美术的造型渊源是多种多样的,比如对原始宗教与图腾的崇拜,原始神话故事与传统经典,原始思维与造型等。对于布袋木偶来说,由于它是一种需要观赏性的游艺类型的艺术,因此布袋木偶的人物形象大多是取材于神话故事、历史故事、经典戏曲以及中国古典名著里的一些人物。布袋木偶服装上图腾造型也有一定的讲究,自古以来龙和风都是权势、高贵、尊荣、吉祥的象征,因此穿着绣龙凤图案造型服饰的布袋木偶常代表帝王这样的角色。原始时期,人类对于自然难以把控,都基于某一动物、植物等的保护之下,由此便产生了对日、月、山、猛兽等的图腾崇拜,因此官员的戏服上就绣有这些图腾。 

(二)民俗文化与布袋木偶造型的关系 

布袋木偶是一种民间艺术,因此它的造型必然与民俗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人们总是向往健康长寿,为了激励自己战胜对苦难的恐惧,人们就会采取积极这类民间的人生哲学直接反映到民间美术作品中,并且对民间美术造型有根本性的影响。

如布袋木偶戏《雷万春打虎》,取材于流传了数百年的民间故事,雷万春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故事,根据这个民间故事制作出来的布袋木偶雷万春的形象正气凛然,英勇神武,手持长柄刺枪,脚踏猛虎。

再比如中国人民认为“天庭饱满,地阁方圆”是一种“好面相”,漳州布袋木偶戏《抢亲》中的人物“大头”的形象,正是符合了人们对于吉祥的寓意的追求。正是由于劳动人民有着对于生命的热爱,有着变得更加强大的美好心愿,才创造出这些意味着英勇、长寿、等积极正面的形象。 

(三)布袋木偶人物造型的表现手法 

布袋木偶的形象有着“概括性”的特点,“概括性”指的是创作不是直接的复制,而是对对象进行改造,这种概括性的造型手法在布袋木偶的造型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用夸张、提炼等手法,强调形象的某种特征,让形象更富有“意味”。如布袋木偶“小沙弥”,圆鼻头、大耳垂,是一个慈眉善目,眉开眼笑的僧人形象;布袋木偶“达摩”,怒目圆瞪,同样是僧人,却有着迥然不同的形象,并且每个形象的个性鲜明,造型抓住对象的主要特征并适当使用夸张的手法,这样的表现手法在布袋木偶的造型中是较为常见的。

三、布袋木偶的艺术价值

布袋木偶戏历史悠久,其人物形象活灵活现,富有中国特色,是一种具有精美造型、独特风格的古老剧种,其造型艺术与价值是不可估量的。 

(一)布袋木偶人物造型的审美价值

从布袋木偶造型的表现方式来看,它塑造了引人注目,绚丽多彩的舞台形象,从表演的内容、人物的造型来看,都给人一种通俗易懂的感觉,木偶脸部表情的喜、怒、哀、乐,木偶服饰或简朴、或奢华,这种较为鲜明表现木偶角色的特征的方式,更让人倍感亲切、舒适。从布袋木偶多年来的造型发展来看,它的历史悠久,经过民间艺术家的传承,有了很大的进步。相比清代的布袋木偶如今的布袋木偶脸部的刻画更细致生动了,正因为如此,布袋木偶也正在不断提升着它的艺术价值。

从布袋木偶的造型风格上来看,它倾向于一种细腻的表达方式。 不管是它的脸部 官、头发、发饰、服饰,都是极其精致的,相比石雕艺术的租矿, 布袋术偶头部的雕刻更给人一种柔媚之感,但是在柔媚的造型之下,布袋木偶的精神气质仍是质朴无华的。

(二)布袋木偶的历史文化价值 

布袋木偶人物是木偶戏表演的道具之一,受到传统戏曲文化的影响,布袋木偶的人物类型丰富多样。传统戏曲文化是中国的艺术文化之宝库,因此受到其影响的布袋木偶的造型也具有相当的价值。布袋木偶人物造型还取材于神话故事、历史故事、经典戏曲以及中国古典名著中的人物,如生、旦、净、末、丑,这些京剧行当,因此在造型上表现的是一种传统人物造型艺术,这种传统造型艺术集中体现在布袋木偶的戏曲脸谱上。

由于布袋木偶是由手掌操纵表演的,布袋木偶又被称为“掌中木偶”,个布袋木偶只有八寸大小,这就要求布袋木偶的造型“小而精”,虽小却精美,“简而准”,既要简洁明了地表现木偶角色造型,又要准确。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闽南地区的木偶戏艺术历史悠久,早在唐宋时期就有所记载,距今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闽南地区的木偶戏表演吸收了许多闽南特色,比如闽南语音乐、闽南语旁白、故事,都具有浓郁的闽南特色,布袋木偶作为闽南地区的一种特殊的地域性文化,在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里,与闽南文化相融在一起,密不可分。

结论

布袋木偶戏人物造型是一种基于民俗文化、民俗心理而形成的一种综合造型艺术,造型“小而精”,虽小却精美,“简而准”,布袋木偶戏人物种类丰富多样,由于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具有传统人物造型特征,小而精、简而准。它是一种特殊的地域性艺术。对于这样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必须以积极的态度去鼓励、发扬、传承、创新。

参考文献 

[1][前秦]王嘉等撰《拾遗记(外三种)》[M]上海古籍出版社页20
[2]《中国木偶艺术》[M]北京中国世界语出版社1993-12页8

[3]高舒.八寸戏偶,五指乾坤漳州布袋木偶戏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3月

[4]林伟、卓麦丹.国家级“非遗”漳州布袋木偶的传承与创新[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9年2月,32-1
[5]彭静.京剧服饰中的满足意识与符号意义[D].南昌.东华理工大学.2012.6
[6]赵宇.从闽南布袋木偶的服装造型看闽台文化之亲源.[R].福州.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作者简介:张菁(1996),女,汉,研究生,集美大学,研究方向:学科教学(美术)。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