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症性肠病患者是一种慢性肠道炎性疾病,如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均属于炎症性肠病,发病原因和饮食不洁、疲劳过度、继发感染、遗传、环境等因素有关。炎症性肠病病变部位一般多集中在大肠黏膜、黏膜下层,直肠、末端回肠、右半结肠往往是炎症性肠病高发部位,随着病情加重逐渐向全结肠蔓延,克罗恩病甚至还会对全消化道造成影响,出现非连续性全层炎症。许多炎症性肠病患者在病情早期临床症状表现不明显,而随着患者病情进展,患者炎症表现加重就会出现腹泻、腹痛、血便、体重减轻等症状,变化快,病情非常急,病情反反复复,且癌变风险比较高,治疗难度比较高,但是研究发现,患者在早期时病情进展却比较慢,通过对饮食进行调整,保持良好的休息,稳定的情绪,患者病情可以得到缓解,因此,炎症性肠病需要早发现、早诊断,才能更好的对病情进行控制。本研究特收集我院收治的40例炎症性肠病患者和4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血常规检测,分析检测结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0例炎症性肠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龄20~37岁,平均年龄(28.5±3.9)岁,收集同期在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结果正常者4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20例,女性20例,年龄21~35岁,平均年龄(28.2±3.1)岁,两组受检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数据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经取得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1)观察组患者影像学检查确诊为炎症性肠病,存在明显的腹痛症状;(2)临床资料完整;(3)对研究内容完全知情,自愿参与研究且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心脏病、肝肾疾病及其他严重器官疾病;(2)其他免疫系统疾病、感染疾病、血液系统疾病、慢性病;(3)精神疾病、认知、沟通障碍;(4)依从性特别差的患者。
1.2方法
在检查前详细为受检者讲解血常规检查注意事项,提醒患者在抽血前保持空腹状态,准备好医疗设备。在穿刺部位上侧5cm位置做好固定止血,提醒患者握紧拳头,充分暴露静脉血管,并对穿刺部位进行消毒,严格按照抽血规范,医务人员将穿刺部位下方皮肤拉紧,固定好静脉血管,采集受检者静脉血2mL,使用抗凝管将血液标本保存好,抽血结束后提醒受检者按压住穿刺部位。轻轻晃动抗凝管,使血液标本完全混匀,使用血液分析仪进行检验。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受检者红细胞(red blood cell, RBC),血红蛋白(hemoglobin, Hb),红细胞比容(Hematocrit, HCT),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 WBC),血小板(platelet, PLT),血小板压积(platelet specific volume, PCT)进行检测,其中RBC正常值为3.5~5.5×1012/L,Hb正常值为110~ 160g/L,HCT正常值为35%~50%,WBC正常值为4×109 ~10×109 /L,PLT正常值为100×109 ~300×109 /L,PCT正常值为0.11%~0.23%。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RBC、HCT、WBC、PLT、PCT高于对照组,Hb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如表1。
表1两组受检者血常规检测结果分析(x̄±s)3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饮食结构发生巨大改变,许多人长时间保持不良饮食习惯,大量摄入肉类、油脂类、糖类食物,加之,作息时间不规律,导致炎症性肠病患病率持续上涨。炎症性肠病一般多出现在老年群体,但近年来该疾病发病群体逐渐趋向年轻化发展,不仅给患者患者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且还可能危及患者生命安全。目前,关于炎症性肠病发病机制临床尚无明确定论,遗传、环境、饮食因素均可能导致炎症性肠病,患者暴饮暴食,饮食不当,或者遭到病毒、寄生虫、细菌入侵就可能引发该疾病,夏季发病机率相对更高,发病后患者胃肠黏膜位置出现炎症病变,如不及时对患者采取抗病毒、抗感染治疗,患者长时间腹泻,可能导致患者脱水,同时,还需要对患者饮食进行调整,并对患者进行补液,从而减轻患者胃肠黏膜炎症[1]。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工作已经成为临床研究中非常重要的内容。炎症性肠病属于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包括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不同疾病类型患者临床症状存在比较大的差异,克罗恩病患者患者病情进展比较快,但是患者往往没有特异性表现,随着患者病情不断进展,患者整个消化道受到影响,就会出现肠外表现。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往往存在黏液脓血便、内急厚重、反复腹泻等临床症状,一般多出现在免疫功能失调、家族遗传史群体,患者往往因为暴饮暴食、饮食不当,吃生冷食物,不干净的食物,或者馊、腐烂食物,出现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菌以及细菌病毒感染,食物中含有磺胺、水杨酸盐,受到食物、刺激性药、农药、强酸强碱刺激就会导致患者腹痛、恶心、呕吐、腹泻、腹胀、发烧炎症性肠病症状[2]。一般情况下,患者出现炎症性肠病后大便就会变成稀糊状,且患者还存在恶心呕吐症状。不卫生中水中含有细菌,在饮用时没有烧开或者细菌造成食物污染,在食用时没有完全加热,也会导致炎症性肠病,患者大便呈水样泻,每天大便次数甚至达到10~20次,呈稀水样,无黏液脓血便。
炎症性肠病患者在遭到感染后机体蛋白质水平含量发生改变,在治疗时需要清楚患者病原菌、凋亡组织细胞,严重的炎症性肠病患者还会出现贫血低蛋白水肿,需要需要快速检验患者肠道中是否存在感染,并对感染程度进行判断。特别是重症病患感染患者因为病情进展非常快,临床治疗期间如果患者检查一直未下降,可能存在并发感染问题,需要采取抗感染干预。而通过血常规相关检测数据观察患者炎症指标水平。血常规属于常用检验手段,主要是通过对患者血液标本进行采集,观察患者血细胞计数、形态分布,从而判断患者身体状态。以往常规血常规检验内容主要以RBC、Hb、Hct、WBC为主,这些指标对身体反应比较敏感,因此,常被当做判断身体状态的辅助参考指标[3]。WBC也就是炎症介质吸引、激活导致白细胞黏附、趋化,对免疫、炎症具有良好的调节作用,在炎症性肠病发病机制中起到重要作用,一旦机体白细胞水平呈升高状态,意味着机体存在炎症反应。炎症性肠病患者普遍存在WBC水平升高问题,且相较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克罗恩病患者更加容易发生白细胞计数增高问题,但是仅仅通过白细胞计数还是无法准确对两种疾病进行区分。PLT也就是血小板计数,在血液循环中血小板是不可或缺的细胞成分,在血凝过程、血管内细胞生长、修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有助于促进红细胞生成。炎症性肠病患者因为病情影响会出现PLT水平升高或者下降情况,特别是在疾病活动期间,患者因为身体处于炎症状态,发量释放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导致肝脏、骨髓负担加重出现PLT水平升高问题,因此,通过PLT水平也能对炎症性肠病患者病情进行判断[4]。RBC也就是红血球、红细胞,也是血液中占比比较高的一种血细胞,当机体红细胞计数出现升高情况,患者身体可能存在炎症反应,但是不能仅仅以该指标作为患者病情判断依据,还需要结合患者其他检查结果、临床体征对患者病情进行综合性判断。Hb主要负责帮助身体进行血液运输,并通过血液循环排出血液中多余低脂蛋白毒素,使身体维持正常的血液供应,从而避免发生慢性代谢性炎症、贫血。而身体一旦受到病理因素影响,机体Hb水平就会出现升高状态。HCT主要是指身体血液细胞沉降率,当机体出现病毒、细菌等病原体感染时,HCT水平就会呈升高状态[5]。同时,通过HCT水平也能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脱水情况,如果HCT水平持续升高,则意味着患者身体存在脱水情况,导致血液浓缩,从而造成HCT水平升高。PCT改变和血小板平均体积、血小板计数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血小板压积可以对患者血小板活化程度进行情况,一般情况下,血小板压积正常值范围在0.11%~0.23%,当机体出现炎症介质,细胞因子释放,导致血小板活化、聚集,就会出现血小板压积升高问题。本研究观察发现,观察组RBC、HCT、WBC、PLT、PCT高于对照组,Hb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分析其主要原因在于血常规检验通过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可以准确检出患者多项指标,包括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平均红细胞比容、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从而对患者身体情况进行判断。本研究从检验结果发现,炎症性肠病患者因为病情影响血常规出现明显改变,其改变程度和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医生在为患者制定治疗方案时可以参考患者血常规检验结果,对患者病情进行准确判断,更加有针对性的采取治疗方案,从而确保预后效果。研究表明,血液可以在全身器官组织贯通,因此,可以对判断患者身体实际感染情况,患者在用药后药物使用后身体受到刺激,通过血常规检测结果也能反应出来。
综上所述,炎症性肠病患者在病情诊断时,可以对患者进行血常规检验,通过观察患者RBC、Hb、HCT、WBC、PLT及PCT水平改变,对患者身体感染情况以及疾病进展情况进行准确判断,为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提供更多参考依据,有针对的进行治疗,从而提升患者预后效果。但是本研究因为研究时间限制,抽取样本量比较少,研究结果准确性还有待提升,在后续研究中可以进一步扩大样本量,提升研究结果准确性,从而为炎症性肠病患者病情诊断及治疗提供更多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罗东平,陈镇炎. 血常规检查在诊断炎症性肠病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 当代医药论丛,2021,19(11):149-150.
[2]连亚敏. 血常规检测对炎症性肠病活动性判断的价值[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30(4):62-63.
[3]范冬霞. 不同营养干预方法对炎症性肠病患儿临床疗效及营养状态的影响[J]. 当代医药论丛,2021,20(22):49-52.
[4]付广芹. 血常规检验诊断炎症性肠病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J]. 系统医学,2021,7(2):77-80.
[5]顾庆华. 血常规检查在炎症性肠病活动性中的诊断价值[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1,15(4):8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