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利用信息技术,唤起诵读关注
课前,利用学习平台,我布置同学们观看视频——名家朗诵《将进酒》,根据情境让同学们选择对应的诗歌进行诵读并录制小视频,对他们的练习视频提取制作课前5分钟展示活动——“你真的会诵读古诗了吗”。同学们在例子中看到自己的作品,真切体会到传统文化的美感和自己诵读的不足,唤起了他们对于古诗诵读这一技能的关注,明确了“学习期待”,让每个人都在课堂上有目的地学习起来。
二、注重探究设计,明确学习目标
诗歌诵读教学,是师生双边的活动过程。为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我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设计了三个核心步骤,把古诗诵读和弘扬传统文化的结合起来,激发学生诵读古典诗歌的积极性,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学习兴趣。
(一)认清什么是诵读。在回看课前诵读视频的基础上发放任务书,请同学们将自己诵读的内容加以诊断分析,根据类别对号入座。通过互问对答引导反思,让同学们逐渐清晰诵读的要领,完成知识点的落实。
(二)如何有感情的诵读。首先呈现一段诗歌诵读作为范例,让同学们对已有的理论知识进一步深化理解,并识别诵读的方法,包括:(1)诗歌方面:熟读诗、深刻解诗、掌握基调、入诗。(2)诵读方法方面:停连、重音、节奏、抑扬、顿挫等。
为了让学生掌握诵读方法、较好地运用于诵读实践,提高诵读水平,教师把基于教材内容、诵读素材、例子等整理成可以体验的学习包,邀请学生一起组建“诵读训练营”,学生可以在网络环境中共同理解、学习。 教师和学生共同设计“走进诗人”板块,收集整理伟大诗人的生平视频简介,了解诗人的生平,知人论世,真正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教师通过浏览数可以清晰直观地掌握学生对各类不同内容古诗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加强指导。
(三)激发诵读好古诗的兴趣。对中职生来说,诵读古典诗歌价值还体现在提升文化素养的实际需求。由同学们自己组建 “一天一首古诗,一天一点进步”社群,打破时空限制,让同学们在诵读方法的逐步训练中,由想读转化为会读,,由会读转化为读好,由读好转化为乐读。文化素养的提升能让每个学生心存正心正念,中国传统文化唤起良知大爱,让每一个学生明德向善。
三、充分交流互动,情融诵读之窗
在信息化下的教学模式,充分实现师生、生生互动,以学生为主体融入诵读之窗。第一,教学活动中处处都是和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学中长知识、提素养,充分调动学习兴趣,打开生活之窗。第二,信息化手段,让师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上积累丰富的资源,提供长效学习和实践训练平台,亮化工具之窗。第三,学生在课堂上、社群活动中的碰撞和感知,都是心与心之间的互动。学生学有所获,美化心灵之窗。
诵读经典,让学生会诵读、读得好、乐意读,激发学生在经典古诗诵中弘扬传统文化的兴趣,为学生文化素养的提高添能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