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比较常见的疾病之一,主要是由于患者腰椎间盘的髓核等部位发生的一系列退行性改变后,在某些因素影响下,患者腰部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脱出后置于椎管等部位,进而压迫刺激相邻的脊神经,继而导致患者发生疼痛、麻木等一系列症状[1]。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可分为突出型、膨隆型、脱垂游离型等,该病的病因比较复杂,常见的有外力损伤、遗传、腰骶先天异常以及多种环境诱发因素等。该病的主要症状有腰痛,大部分患者在患病后最容易出现这一针状,甚至累积臀部,随着病情进展,患者逐渐标下为下肢放射疼痛,比如坐骨神经痛等,部分患者会出现一系列马尾神经症状,会影响患者生活活动能力[2]。腰椎侧凸、腰部活动受限等是该病患者常见体征。该病如果不及时干预,患者会出现一系列感觉障碍、肌肉力量下降甚至活动严重受限甚至瘫痪,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常见的干预主要以改善患者血液循环,缓解临床症状为主,但该病病因复杂,要想取得更好的效果,需要结合中医针灸推拿,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被认为是一种“痹症”,主要是患者受风寒入侵后导致湿热瘀阻,可对其进行舒筋解痛,针灸配合推拿按摩,可帮助患者行气活血,缓解疼痛[3]。基于此,为研究针灸配合推拿按摩等中医护理改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的效果,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该病患者84例进行研究,以下是相关情况的报道。
1.患者资料和方法
1.1患者资料
通过对我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征求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后,从中摘取84例进行此次研究,摘取时间段为2020年1月—2021年12月,将这些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的分组方式分成两组,即参照组和混合组,每组分配患者42例,其中参照组患者采取针灸干预,该组有男患14例,女患28例,年龄40-72岁,平均年龄(55.24±1.78)岁,病程1—8年,平均病程(4.02±1.04)年,体重50—68kg,平均体重(57.46±2.45)kg;混合组患者采取针灸配合推拿按摩的干预方法,该组有男患9例,女患33例,年龄39-75岁,平均年龄(55.19±1.85)岁,病程2—7年,平均病程(3.98±1.09)年,体重49—67kg,平均体重(57.51±2.38)kg,此次研究开始之前先向患者及其家属讲明意图,让其知晓相关情况,并在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情况下开始研究,以上患者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相差不大,可进行研究比较,P>0.05。
1.2纳入标准
(1)所有患者经过临床和相关病理学诊断均属于腰椎间盘突出症;(2)所有患者在加入研究前没有进行过相关的手术治疗;(3)所有患者精神、神志正常无精神疾病;(4)所有患者对本次干预采取的方式有很高的配合度;(5)所有患者凝血功能正常且无任何心脑血管等方面的疾病;(6)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完整。
1.3排除标准
中途由于各种原因退出研究的患者;除了腰椎间盘突出症之外还伴有其他严重的关节疾病的患者;患有先天性椎管狭窄的患者;严重营养不良的患者;肝肾功能有严重障碍的患者;严重骨质疏松的患者;研究前服用过止痛药物的患者。
1.4干预方法
参照组患者采取针灸干预,患者取平卧位,之后由护理人员对患者的肾俞、腰夹脊、环跳、巨髎、委阳、委中、足三里、承山及阿是穴等穴位进行严格的酒精或者碘伏消毒,后手持针灸针采用平补平泻手法进针,刺入1.5cm深度后留针。后取3cm左右的艾条插到针柄上并点燃艾条,以此法对选取的缺位连续温针灸半小时左右,待患者的穴位得气后,继续留针25min左右,此方法干预频率为每天一次,一个疗程为7d,两个疗程之间间隔72h后才能进行下一疗程。
混合组患者实施针灸配合推拿按摩的方法进行干预,针灸方法和参照组一样,并以腰椎斜板式进行推拿,让患者取侧卧位,患侧朝上,腿部微曲,推拿师和患者面对面,并以手肘部位按压患者肩膀前部和臀部,以患者腰椎间盘为中心以双手手肘方向用力,按摩过程中要留意着力点是否集中于突出部位,结合患者实际情况用力,力度适中,每推拿1次后让患者改为患侧在下的姿势,并继续重复上一轮操作,推拿按摩频率为每天1次,一个疗程连续推拿7d,以上两组患者均连续干预3个疗程。
1.5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通过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4](GQOLI-74)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估,总共评估心理功能、生活状态、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四个维度,一共20个因子,74个条目,患者最后得分越高表明其生活质量越好,反之就越差。
(2)观察两组患者的生活能力及独立性,生活能力采取ADL(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表进行评估,患者分值越高说明其生活能力越强,反之越差;独立性通过FIM(独立性测评量表)进行评估,患者得分越高,说明其独立性越强,反之则独立性差[5]。
(3)观察两组患者的JOA[6]评分,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腰痛评估表(JOA)进行评估,总分0-30分,主要测评患者腰腿痛、步态等,患者分值越高,说明腰腿疼痛越严重,步态越差。
1.6统计学分析
研究所得的数据均录入SPSS22.0这个软件中处理,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χ2检验两组的差异情况;(x̄±s)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两组的差异情况,如果两组对比有差异,则说明P<0.05,没有差异则P>0.05。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
经过GQOLI-74量表对患者的生活状态、躯体功能等指标进行评价后,发现混合组患者的各项指标评分均明显高于参照组,两组数据出现统计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指标数据对比如表1所示。
2.2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能力及独立性
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ADL和FIM评分比较后发现,干预前两组的ADL和FIM评分差异不明显(P>0.05),而干预后,混合组患者的ADL和FIM评分均比参照组患者的高出很多,数据表现出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内容详情见表2。
2.3对比两组患者JOA评分
通过日本骨科协会腰痛评估表(JOA)对两组患者的腰腿痛、步态等进行评估后发现,干预前两组患者的JOA评分差异不明显(P>0.05),干预后,混合组患者的JOA评分比参照组明显降低,组间数据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相关对比详情如表3所示。
3.讨论
近年来,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人数逐渐增加,并且发病年龄也越来越小,这个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原因等有直接关系,该病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腰腿疼痛以及中度和高度腿脚麻木[7],引发该病的原因相对复杂,但治疗都大同小异。腰椎间盘突出症病情复杂,并且极容易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该病的临床表现以患者出现下肢不灵活、麻木、酸痛、疼痛等为主,随着病情的发展,很有可能导致患者下肢活动严重受限,无法行走甚至瘫痪[8],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产生极为严重的影响,该病目前主要有手术和非手术两种治疗方式,但是不管哪一种方式,都是为了缓解患者疼痛,帮助患者恢复正常活动功能,但是治疗效果有限,需要在治疗中辅以相关科学护理干预,提升疗效[9]。随着医学发展,中医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中医被认为是一种痹症,主要是患者静脉阻塞、肾气亏空等原因导致,因此中医的干预手段强调活血止痛、提升肾气。通过针灸和推拿按摩对患者的肾俞、腰夹脊、环跳、巨髎、委阳、委中、足三里、承山及阿是穴等穴位进行刺激,能有效帮助患者舒经活络,温阳止血,增强患者腰背功能,提升患者的行动能力,推拿按摩液有助于促进患者全身和局部血液循环,配合针灸,有效改善患者腰腿酸痛症状[10]。在本文研究中,混合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比参照组更高(P<0.05),说明通过针灸配合按摩推拿后,患者全身的血液循环加速,有效缓解了患者疼痛,通过刺激各个穴位,让患者症状减轻,提升其生活质量;另外,混合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独立性均明显比参照组的患者更强(P<0.05),说明经过针灸和按摩推拿配合,患者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状逐渐改善,躯体活动能力增加,其生活能力和独立性自然提升;混合组患者的JOY评分比参照组患者的更高(P<0.05),说明经过两种配合干预,缓解了患者肌肉痉挛的症状,并帮助患者行气活血,让患者躯体疼痛明显降低。总之,通过针灸搭配推拿按摩干预,刺激患者穴位神经,有效调理肝肾功能,加快患者全身血液流动,改善其临床症状[11]。
综上,针灸配合推拿按摩等中医护理能有效改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降低腰腿疼痛程度,缓解症状,效果值得肯定,可长期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