麝香保心丸联合替格瑞洛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探讨
蔡周静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蔡周静,. 麝香保心丸联合替格瑞洛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探讨[J]. 心脑血管病研究,2023.2. DOI:10.12721/ccn.2023.157239.
摘要:
目的:分析冠心病心绞痛治疗采取替格瑞洛及麝香保心丸的效果。方法:于2022年1月-2023年1月展开研究,研究对象为我院冠心病心绞痛100例患者,采用摸球法对其随机分组,单数为对照组、双数为实验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替格瑞洛片进行口服治疗,实验组采用替格瑞洛片联合麝香保心丸进行口服治疗对比组间疗效。结果:(1)实验组疗效、心绞痛发作情况、心功能、血清炎性因子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2)对比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冠心病心绞痛治疗采取替格瑞洛及麝香保心丸,可以取得较好疗效,改善患者症状,提升其心功能,减少炎性反应,并且存在较高安全性,值得推广。
关键词: 心绞痛;冠心病;麝香保心丸;替格瑞洛
DOI:10.12721/ccn.2023.157239
基金资助:

冠心病最突出的症状即心绞痛,因冠状动脉存在供血不足情况而引发缺氧或者心肌缺血,患者易出现压榨性、阵发性胸部不适或者疼痛,更有甚者辐射至左上肢及心前区,给患者健康及生活带来严重影响[1]。基于此,本文详细探究了冠心病心绞痛治疗采取替格瑞洛及麝香保心丸的效果,同时实施下列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于2022年1月-2023年1月展开研究,研究对象为我院冠心病心绞痛100例患者,采用摸球法对其随机分组,单数为对照组、双数为实验组,每组各50例。纳入:(1)医师初步诊断为冠心病心绞痛,后确诊;(2)患者及家人知晓研究内容,愿意参与并签署文件。排除:(1)对替格瑞洛、麝香保心丸存在过敏情况;(2)肝脏功能严重受损;(3)资料缺损,配合度不高;(4)意识模糊,很难沟通;(5)患有难以治愈的免疫疾病、恶性肿瘤等。组间资料差异不够显著,存在可比性,P>0.05。详情见表1。

截图1742189035.png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替格瑞洛片(国药准字H20193252,上海汇伦江苏药业有限公司,规格为90mg/片)进行口服治疗,1片/次,早晚各1次。实验组采用替格瑞洛片联合麝香保心丸(国药准字Z31020068,上海和黄药业有限公司,规格为22.5mg/丸)进行口服治疗,2丸/次,每日3次。所有患者均需治疗2个月。

1.3指标观察

(1)对比组间疗效。疗效包括三大指标,即无效、有效和显效。总有效率=(有效数+显效数)/总数×100%。判定标准:一是治疗显效,症状消失且心电图恢复正常;二是治疗有效,症状明显好转且心电图尚未完全恢复;三是治疗无效,未能达到上述标准。(2)对比组间心绞痛发作情况。记录治疗前后两组心绞痛发作情况,其中包括持续发作时长、发作频率。(3)对比组间心功能指标。采用心功能测定仪对比治疗前后两组心功能指标,记录LVEF(左心室射血分数)、CO(心输出量)以及SV(每搏输出量)。(4)对比组间血清炎性因子。于治疗前后对患者4mL的空腹静脉血进行采集,检测采用生化分析仪(日立7600),并采取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炎性因子水平检测,其中包括IL-6(白细胞介素-6)、Hcy(同型半胱氨酸)以及IMA(缺血修饰白蛋白)。上述指标检测均采取配套试剂盒。(5)对比组间不良反应。记录治疗中出现的恶心、食欲下降及皮疹等不良症状。总发生率=不良反应人数/总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合理利用SPSS22.0软件展开此次数据分析和研究,采取(x̄±s)形式对计量资料予以记录,对比数据的过程中实施t检验。采取n(%)形式对计数资料予以记录,对比数据的过程中实施χ2检验。当P<0.05,证实两组存在明显差异。

2结果

2.1对比组间疗效

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低于实验组,P<0.05。详情见表2。

截图1742189054.png

2.2对比组间心绞痛发作情况

相比于治疗前,治疗后两组持续发作时长、发作频率均出现明显下降,同组对比存在差异,P<0.05。另外,治疗后对照组持续发作时长、发作频率均明显高于实验组,P<0.05。详情见表3。

截图1742189071.png

2.3对比组间心功能指标

相比于治疗前,治疗后两组LVEF出现明显下降,SV、CO出现明显上升,同组对比存在差异,P<0.05。另外,治疗后对照组LVEF明显高于实验组,且SV、CO明显低于实验组,P<0.05。详情见表4。

截图1742189100.png

2.4对比组间血清炎性因子

相比于治疗前,治疗后两组IMA、Hcy、IL-6均出现明显下降,同组对比存在差异,P<0.05。另外,治疗后对照组IMA、Hcy、IL-6显著高于实验组,P<0.05。详情见表5。

截图1742189145.png

2.5对比组间不良反应

对比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详情见表6。

截图1742189174.png

3讨论

心内科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即冠心病,该疾病存在一定致死率[2]。我国冠心病致死率呈逐年增长态势,冠心病一方面会影响患者健康及生活,另一方面给患者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威胁[3]。此疾病所具备的病理特点是心肌缺血及缺氧,因冠状动脉出现粥样硬化诱发血管狭窄所导致[4]。心绞痛属冠心病类型之一,患者出现放射性胸痛,能够辐射多个区域,如心前区、胸后等[5]。冠心病心绞痛诱发因素较多,如受到惊吓、情绪激动、劳累过度、天气寒冷等均可引发[6]

临床针对冠心病心绞痛大多采取药物治疗方式,将抗血小板集聚视为治疗关键方向[7]。替格瑞洛存在较高的临床推荐指数,属抑制类药物。虽与抗血小板集聚常规药物所具备的作用机制相似,但与P2Y12 ADP受体间互相作用并未使其构象发生改变,药物停止使用后血小板功能会渐渐恢复,该药物作用存在可逆性[8]。不过单一使用某种药物进行治疗容易导致患者出现耐药性,并且容易引起不良反应。因此,临床治疗该疾病时大多采取联合用药。中医将冠心病心绞痛归类为“心痛”、“胸痹”等,此疾病诱发因素较多,如年老体虚、喜怒无常、寒邪入侵、饮食不当等[9]。故针对该疾病治疗时,需将温血养血、通达血脉视为关键展开治疗。麝香提取物、冰片、人参以及牛黄等一同组成麝香保心丸,在心绞痛治疗方面,存在抗血小板集聚的用途。基于此,本文详细探究了冠心病心绞痛治疗采取替格瑞洛及麝香保心丸的效果,结果显示,实验组疗效、心绞痛发作情况、心功能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另外,对比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果指出,治疗基于替格瑞洛药物联合使用麝香保心丸,不仅不会导致不良反应风险增加,还可以改善患者症状,发挥扩张冠状动脉、提高心功能的作用。不仅如此,结果还显示,相比于治疗前,治疗后两组IMA、Hcy、IL-6均出现明显下降,同组对比存在差异,P<0.05。另外,治疗后对照组IMA、Hcy、IL-6显著高于实验组,P<0.05。结果指出,替格瑞洛及麝香保心丸能够有效减少患者炎性反应。炎性因子Hcy、IL-6等指标出现增高会损害血管内皮细胞,与此同时会致使血管所具备的收缩功能出现紊乱[10]。一般情况下,炎性因子指标增长也提示心功能受损,另外,IMA指标也和心肌缺血程度息息相关。

综上,冠心病心绞痛治疗采取替格瑞洛及麝香保心丸,可以取得较好疗效,改善患者症状,提升其心功能,减少炎性反应,并且存在较高安全性,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夏哲林,章欣,金礼通,等. 麝香保心丸联合常规治疗对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J]. 中成药,2021,43(7):1772-1774.

[2] 李江涛,张海召,陈丽芳. 非洛地平联合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合并心绞痛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J]. 贵州医药,2021,45(11):1733-1734.

[3] 王宪英,张慧玲,王晓丽,等. 麝香保心丸与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循证药物经济学评价[J].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21,21(1):71-76.

[4] 景丽英,郑俊华. 麝香保心丸联合倍他乐克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心电图及心功能指标的影响[J]. 中国医药科学,2021,11(14):71-74.

[5] 罗洪民,王湛贤,陆品刚,等. 麝香保心丸联合热敏灸辅助治疗气虚寒凝痰瘀型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1,14(28):42-44.

[6] 董晨艳,陈海燕,李源. 复方丹参滴丸联合替格瑞洛治疗冠心病PCI术后心绞痛的临床疗效[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2,20(2):292-294.

[7] 李东,李金帆. 丹红注射液联合替格瑞洛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并糖尿病疗效观察及对糖脂代谢的影响[J].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24(3):24-27.

[8] 王颖,陆林,陈思光. 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2,15(20):39-41,45.

[9] 王军民,张文敏. 银杏酮酯滴丸联合替格瑞洛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心绞痛发作情况及炎症反应的影响[J].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2022,3(2):66-69.

[10]周苗燕.替格瑞洛治疗冠心病及其不良反应分析[J].养生保健指南,2021(14):98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