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领域的绿色节能发展是现阶段的主要发展方向。建筑施工中引入绿色环保原材料,应用节能降耗技术,是提升建筑工程项目建设效果、节约建筑工程建设成本、提高建筑实体应用性能的有效手段。同时,绿色发展也是建筑节能发展的主要方向。具体来说,绿色节能技术在建筑领域的应用包括节能原材料的应用、具体施工技术的应用等多方面内容。需结合具体工程项目建设要求适当融入绿色环保技术,提升建筑实体的节能环保应用效能。
一、建筑节能发展的基本方向
(一)引入能耗模拟技术进行应用
对于建筑工程项目来说,其周边的区域环境、基本气候条件和建筑布局建筑朝向对于建筑的能耗会产生多角度的影响。例如,建筑实体吸收太阳辐射的总量和热损失量都与其所在区域的基本环境气候条件紧密相关[1]。对于建筑工程项目来说,可通过在规划设计阶段应用专门的能耗模拟技术辅助完成建筑设计工作,在设计环节通过优化建筑朝向提升整体布局合理性,促使建筑实体的自遮阳体系更加完善。同时,提升建筑实体内部的通风采光质量,降低建筑热冷负荷压力。
(二)有效提升建筑保温性能
建筑保温性能的提升主要依靠建筑周边的围护结构达到预期效果。在发挥保温作用的围护结构中,墙体结构、门窗、屋面地面都能够不同程度地发挥保温作用,是建筑物吸收热量的关键区域。同时,对于高性能建筑物来说,围护结构若更加完善、性能更加优越,能够保证室内温度在冬季维持稳定水平,避免传导渗透作用引发的热损失。而在夏季,良好的保温效果也能够抵抗太阳辐射和室外高温气流进入建筑物内部。同时,提高热工性能,达到遮阳隔热的效果。
(三)优化能源应用设施
优化能源应用设施主要是指,在建筑工程项目运行过程中,能源消耗与各设施设备的能耗紧密相关,在建筑用能设施的选择环节,应当选择能够高效稳定运行的建筑用能设备[2]。同时,保证设备的技术先进性、运行稳定性。确保其在运行时,能够保持稳定的室内温度湿度指标。同时,保障室内通风质量,在减低能源消耗的基础上提高建筑应用效能。
(四)积极开发应用可再生能源
积极开发应用可再生资源是建筑节能领域拓展外部资源条件,提高节能环保性能的有效措施。从实际出发来讲,现阶段绿色环保的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若能够在建筑实体的建设发展中积极利用上述可再生能源,则有益于降低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发生率。同时,通过循环应用可再生能源,促使建筑工程中的传统能源得到有效节约,实现建筑工程项目从施工建设到运行发展两方面的绿色环保目标。
二、低碳经济背景下建筑节能技术措施研究
(一)通过构建围护结构达到节能效果
构建围护结构实现建筑节能主要需要从发挥维护作用的不同系统入手,分别引入节能技术措施,达到提升维护结构节能效果的目标。具体来说,维护结构节能技术措施要点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一是墙体节能。墙体节能技术是通过一系列技术措施,使墙体的保温隔热性能得到优化改善。进一步分析可知,能够优化墙体保温隔热性能的技术措施包括选择节能环保隔热外墙材料进行应用。现阶段比较常见的原材料,包括空心砖,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等[3]。除此之外,还可通过改变建筑结构中的外墙保温系统设置方式达到优化保温效果的目标。二是通过独立设置稳定的保温层结构,使墙体保温效果得到提升。现阶段比较常见的保温方法是在墙体外表和墙体内部分别设置保温层,达到保温效果。只有全方位实现墙体这一围护结构的保温效果优化,才能够发挥出建筑节能技术措施的积极作用。
(二)通过优化门窗功能达到节能效果
优化门窗功能的要点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对门窗所占墙体面积进行优化设置控制窗体和墙体的面积比。在设计时,应当结合整个建筑实体内部的面积数值对比值进行精确计算。确保窗体和墙体比例能够满足建筑实体内部的采光要求。同时,尽可能降低比值数值水平。二是从遮阳系数、透射比等专业参数的角度进行综合分析考量,选用具有高效节能性能的玻璃和降低辐射的玻璃结构进行应用。在门窗结构设置时,通过玻璃原材料质量的优化,达到提升门窗节能效果的目标。例如,镀膜节能玻璃可在夏季阻挡太阳辐射,冬季阻挡还源于室内的热辐射,是可用的一种门窗玻璃材料,三是通过在门窗墙体之间的缝隙处加装密封材料,来提升建筑实体的内部密闭性,减少空气内渗现象的发生率,达到减低能耗目标。
(三)通过优化屋面功能达到节能效果
优化屋面功能时,需结合不同的节能技术构造不同类型的屋面进行应用,达到节能环保效果。现阶段的屋面结构包括蓄水屋面、绿化屋面和通风屋面三种类型。其中,蓄水屋面是指,在屋面结构中存储一定量的水源,水源可在日常环境中自然蒸发,为整个建筑实体进行降温。应用这种方法时,需考虑蓄水区域的水存储量和蓄水区域的防水性能。一旦出现补水不及时或防水技术应用针对性不足的现象,会导致存储水源的区域出现漏水或无法正常发挥作用的现象。绿化屋面是通过在建筑外立面营造自然绿色景观,发挥自然界中绿色植物的节能环保作用。一方面美化屋面的环境。另一方面,实现建筑保温隔热功能。这也有利于通过调动外部资源条件,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通风屋面是指,构建双层屋面结构,达到提升空气流动性的目标,带走部分太阳辐射产生的热量,避免热量过多向屋内传递,达到降温效果。
(四)通过改造地面系统达到节能效果
改造地面系统是对地面结构层保温层和防水层进行全方位改造,提升其节能性能的一种改造方式。在改造时,主要通过控制各层面厚度,综合考虑保温隔热材料的热工性能的方式,选择适当的各层面材料进行应用。另外,铺设地面时,也应当结合各层面厚度,对铺设顺序铺设技术进行合理选择。具体来说,保温隔热材料的热工性能指标包括导热系数、密度、抗压强度、燃烧性能等。在进行材料选择时需针对上述几项指标的参数信息进行精准确认,选择适当的原材料进行应用,发挥地面节能作用。
三、结束语
通过本文分析可知,在低碳经济背景下,绿色建筑节能的发展方向向着技术不断更新、原材料定能不断优化的方向推进。相关技术人员和原材料采购人员、施工技术规划管理人员应当结合现阶段绿色环保技术原材料得到普遍应用的发展趋势,全面提升绿色建筑节能技术的应用普及程度,采用先进的技术措施提升建筑实体的节能环保效果。
参考文献:
[1] 冯斌. 绿色建筑中新型复合墙体节能技术的应用[J]. 陶瓷,2023,(05):162-164.
[2] 武静. 园林景观设计与绿色建筑节能技术的衔接分析[J]. 建筑结构,2023,53(09):166.
[3] 程杰. 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节能方案与设计——以上海金融中心项目为例[J]. 居舍,2023,(04):11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