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冠心病又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心内科疾病,据相关临床研究显示,虽然该疾病的发病年龄范围相对较广,但是其发病风险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加大,故此,冠心病患者多为老年群体,尤其是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日益加剧,该病的发病率更是呈现出了逐年上涨的趋势[1-3]。冠心病阶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的形成原因主要是因冠状动脉出现病变、狭窄以及阻塞,从而导致冠状动脉处的血流灌注量降低,致使心肌细胞的收缩、舒张功能受损[4-7]。由于冠心病很容易引发诸如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并发症状,对患者的机体健康及生命安全威胁较大,所以,加强重视早期诊断对于提升该疾病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虽然目前在临床中诊断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冠状动脉造影检查、CT检查以及核磁共振检查等等[1-2]。但是,由于前述检查方法的费用比较昂贵且容易对患者的机体造成不良影响,再加之冠心病患者多为中老年人群,其身体素质相对较差,所以,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这些检查方法并不能较好的适应广大患者的实际需求,因此,要保障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患者的治疗成效及预后,就应深入研究此类疾病的诊断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本院于2021年下半年收治的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样本,从中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选取70例存在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的比例为38:32,平均年龄为(62.3±4.4)岁,此次所有参与研究的患者均具备正常的认知功能,并自愿签署了研究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此次参与实验的70例患者均接受超声心动图检查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超声心动图主要利用彩超仪进行检查,首先,将患者的体位调整为左侧卧位并指导患者放松,将探头频率调至2.5-3.5兆赫并确认患者情绪平稳后按照顺序分别扫查患者的心脏切面、心室长轴切面以及系列短轴切面,同时注意控制并保持仪器的帧频。其次,在持续记录3个心动周期后,认真观察每个切面是否存在异常情况[8-10]。冠状动脉造影主要利用血管造影机和固态数字化摄像进行检查,由专业人员严格按照相应的规范执行标准实施穿刺、造影等各项操作。
1.3观察指标
超声动图检查的准确率利用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进行计算核验。
通过观察患者在检查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对两种检测方法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进行统计,其中主要包括:恶心、呕吐、头晕以及低血压这四种反应状况。
1.4统计学方法
本项研究通过使用SPSS24.0统计学软件对各项研究数值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检查结果对比
超声心动图检查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如表1所示,从表1中可以看出,超声心动图检查共计诊断出68例患者存在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其中,有十八例患者为左心室舒末经异常;有十七例患者为左心房舒末经异常;有十五例患者为右心室流出道异常;有两例患者为左心房及右心室内径异常;有十六例患者为左心房及主动脉内径异常。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则将此次参与研究的70例患者全部检出,其中,有十九例患者为左心室舒末经异常;有十七例患者为左心房舒末经异常;有十五例患者为右心室流出道异常;有三例患者为左心房及右心室内径异常;有十六例患者为左心房及主动脉内径异常。
表1 超声心动图检查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
2.2诊断准确率对比
超声心动图检查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诊断准确率对比如表2所示,从表2我们可以看出,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比超声心动图检查多检出两例存在冠心病节段性室壁异常的患者,利用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对超声心动图检查的诊断情况进行计算核验可以得出,超声心动图检查的诊断准确率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诊断准确率仅相差不足百分之三,
表2 超声心动图检查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诊断准确率对比结果
2.3 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超声心动图检查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结果如表3所示,在超声心动图检查中仅有一例患者出现头晕反应,而在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中共计有四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其中,有两例患者在检查过程中感觉到恶心,另外两例患者分别发生呕吐、头晕反应。由表2我们可以看出,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相比,超声心动图检查对患者机体造成的影响更小,鲜少有患者会在检查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经对比,超声心动图检查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低百分之四以上。
表3 两种检查方法的不良反应发生概率对比
3. 讨论
心脏的主要作用是无时无刻的为全身输送血液,以便维持人类机体的正常活动,为人类生命提供动力源泉。鉴于心脏在人体中的重要地位,与其他众多类型的疾病相比,心脏类疾病通常具有发病急、病情发展快速以及治疗难度大等特点,一旦救治不及时就很有可能直接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11-13]。由于引发冠心病的诱导因素有很多,比如糖尿病、高血压、遗传以及肥胖等,所以,该疾病在心脏类疾病的中的占比很高,对我国人民的生命安全和机体健康构成了极大的威胁。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是冠心病的主要病理特征,在临床中往往需要以此作为冠心病诊断的主要依据[14-15]。结合既往的临床诊断经验来看,虽然心电图检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患者的心脏情况,并且在应用过程中具有易于操作、价格低廉等优势特点,但是,这种检查方法的抗干扰性能相对较低,其检查结果很容易因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出现误差,因此,心电图检查的诊断准确性相对较差,无法较好的适应此类患者的实际检查需求。而冠状CT检查虽然也是冠心病临床检查的常用手段之一,但是该检查手段对患者的血管条件要求较高,如果患者发生病变的血管过于狭小,则无法利用血管密度差异进行诊断。近年来,随着我国科技实力的不断增强,各种先进的影像学检查技术不断更新迭代,为我国医疗领域的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而冠状动脉造影正是我国影像学检查技术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大进展,并且在目前已经成为临床中诊断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的主要标准。尽管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能够得出非常精准的诊断结果,然而由于该检查方法的操作过程较为复杂,往往需要对患者行穿刺处理并使用造影剂,在此过程中极易引发头晕、低血压甚至呕吐等不良反应,所以,该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不仅会对患者的机体造成一定的创伤,再次增加患者的痛苦,而且其价格也比较昂贵,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所受到的限制性因素较多,容易进一步加剧患者及其家属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相比,超声心动图检查主要是利用其特殊的物理学特性来达成检查效果,它一方面能够无创透过皮肤和软组织清晰的观测出患者心壁、心室以及瓣膜的周期性活动情况,另一方面也可以以一种非常直观的方式将患者室壁的运动状况呈现到显示器中,在实践应用过程中不仅操作相对简便,对患者机体所造成的辐射影响也相对更小,因此,进一步研究超声心动图在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对于评估此类疾病的病情、制定治疗方案等方面具有非常显著的现实意义。根据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超声心动检查结果的准确率可高达百分之九十五以上,且患者在接受检查的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的可能性很小,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超声心动图检查在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诊断方面的应用效果非常显著,值得进行大范围推广。
参考文献:
[1] 洪碧超,张兵. 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诊断中超声心动图的应用及临床意义分析[J]. 中外医学研究,2021,19(11):84-87.
[2] 李秀环. 超声心动图在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诊断中的运用分析[J]. 现代医用影像学,2021,30(4):778-779,782.
[3] 阿地来·马合木提. 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测冠心病与冠状动脉造影的诊断价值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21,21(7):44-45.
[4] 吕秀萍,韦曙东,袁媛,等. 超声心动图在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中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0,4(4):170-171.
[5] 丁佩. 探讨分析超声心动图诊断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的临床价值[J]. 中国保健营养,2020,30(5):278.
[6] 潘中山. 超声心动图在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诊断中的应用研究[J]. 当代医药论丛,2022,20(9):129-131.
[7] 齐凤娇,马红芳. 超声心动图检查在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诊断中的价值[J]. 中国民康医学,2022,34(12):139-141.
[8] 马克霞. 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采用超声心动图诊断准确性分析[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2,6(10):140-142.
[9] 施培健,谢鑫权. 超声心动图诊断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的价值分析[J]. 现代医用影像学,2018,27(3):768-769.
[10] 耿艳灵. 超声心动图诊断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J]. 健康大视野,2020(15):236.
[11] 盛蕾. 用超声心动图检查诊断冠心病并发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的效果研究[J]. 健康之友,2021(11):110-111.
[12] 卢薇,颜志敏. 超声心动图与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价值及准确率分析[J]. 现代医用影像学,2022,31(10):1937-1939.
[13] 黄星. 超声心动图、CTA、心电图在冠心病诊断中临床价值比较[J].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2,33(4):557-559.
[14] 吕真,黄丽建. 动态心电图联合超声心动图诊断冠心病的临床效果分析[J]. 现代医用影像学,2022,31(10):1930-1932.
[15] 王伟. 超声心动图在冠心病患者中的诊断效果[J]. 当代医学,2022,28(20):7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