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
​蓝一铭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蓝一铭,.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J]. 文学研究,2024.4. DOI:10.12721/ccn.2024.157202.
摘要: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越来越重视古诗词的教学。古诗词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讲策略、讲效率、讲氛围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不仅有助于锻炼学生的思维,还能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与思考能力。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是决定学生是否接受并喜爱古诗词的重要因素。基于此,文章主要从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展开研究。
关键词: 古诗词教学;小学语文;教学实践
DOI:10.12721/ccn.2024.157202
基金资助:

受传统教学理念影响,小学古诗词阅读学习的方法相对枯燥、乏味,单纯地为学生分析古诗词的中心思想,以及对古诗词进行强制记忆的照本宣科的学习模式,制约了学生对古诗词内涵的理解,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因此,在新课改大背景下,应引导学生认知古诗的内涵美、韵律美、情感美,以此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古诗词核心素养。

一、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现状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我国教育事业在不断的完善和发展中,小学语文教学也处在改革创新中。但是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以及社会的需求等原因,当前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师没有意识到古诗词的重要性和价值,不重视对古诗词的学习;其次,学校不注重对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培养;再者,教师自身能力不足,无法给学生一个良好的示范与引导,不能很好地带领学生去欣赏优秀的作品;最后,部分教师的教学方式单一,缺乏创新,使得课堂枯燥无味,很难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

二、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问题的解决措施

(一)引导学生积累诗词知识

一首意蕴丰厚、耐人寻味的古诗词,往往具有精练深刻的语句及短小精悍的形式。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由于学生的古诗词基础较薄弱,较难理解古诗词中的晦涩之处,教师应在自我理解古诗词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学情,对学生的疑问加以通俗的解释,联系生活实际,对学生的疑难点逐个击破,逐渐加深学生对基础词汇的理解和认知,使他们对古诗词学习的基本方法有一定程度的掌握,便于日后更深层次的学习。以辛弃疾《清平乐·村居》这首宋词为例,教师在教学时首先要引导学生明确“词”的形式,使其分清“词”与“诗”的概念。接着向学生简单地介绍词人辛弃疾的生平,以及这首词的创作背景——词人在江西信州(今上饶)闲居时所作。由此奠定本首词闲适、愉悦、轻松的基本感情基调。随后逐词逐句地分析:“吴音”是指吴地的方言,江西信州在古代是吴的领地;“翁媪”不是一个词,而是两个字,分别代表不同含义,意为“老翁、老妇”;“最喜小儿亡赖”中,“亡”是通假字,理解为“无”,“亡赖”就是“无赖”,但由于古今异义,这个词在古代做“顽皮、淘气”理解。通过对重点词句的讲解,教师可以加深学生对古文词汇的理解,帮助他们更充分地理解这首词的意蕴和作者所抒发的情感。古诗词词汇的积累并不是一朝一夕的,小学阶段是意识启蒙的黄金期,学生需要在与教师的相互配合、共同成长中一点点积累与巩固自己的古诗词词汇量,从而更好地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古诗词的阅读理解能力,增强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能够有效地理解诗人情感、提高共情能力,从而促进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二)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

小学生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对世界总是充满了浓浓的好奇心。古诗词的学习、欣赏和品悟,对学生的思维发散、拓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能够丰富其想象,完善其心智,培养其审美情趣。以林升的《题临安邸》为例,在这首古诗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意识到如今的学生对事物的想象往往基于现实的自然环境之中。因此,在讲授《题临安邸》时,教师可以通过电子课件展示临安城(今浙江省杭州市)的风土人情,并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将这首诗歌中出现的事物,如青山、高楼、西湖、歌舞、暖风、游人等,有效地连接起来,连成一幅烂漫多彩的画卷,从而启发学生的联想与想象,增强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通过讲授“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向学生描绘游人在西湖乘船、沐浴春风怡然自乐的潇洒愉悦情感,引领他们在细细品悟中激发对古诗词的阅读兴趣,进而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和阅读理解能力。教师需要也有义务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在古诗词教学中,通过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对世界的想象力,鼓励他们学习古诗词中语言优美的表达,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进而促进其文化底蕴的丰厚。

(三)带领学生领略诗词魅力

小学生对美有着成人所不能比拟的敏感度与包容度,我们作为教师,需要帮助学生从单纯的“敏感”,慢慢过渡到有一定的审美感,使其能将感性的认知清晰地用语言表达出来。基于此,教师可以把诗歌的讲解融入其他活动中,如鼓励学生通过对古诗词的景象进行描绘,引导学生描绘出一幅幅图画,加深他们对古诗词的理解,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以《稚子弄冰》的教学为例,教师吸取以往教学模式的经验,提前在微课平台中上传本课的动画视频,要求学生自行预习:一个小学生在夜晚看到盘中有一盘水,等到清晨再去看已经结了冰,学生将盘中的冰块脱落而出,用彩色丝线穿好提在手中当作银钲轻轻敲打,冰块发出的声音传到森林中,过路的人听到十分陶醉,忽然听到另一种声音——冰块落地发出的如玻璃碎裂般的声音。通过动画形象,直接抓住学生的兴趣点与注意力,辅以微课中重点字词解释与朗读音频,烘托教学氛围,营造有趣的学习环境,让学生通过直观画面感受古诗词画面之美,理解这首诗所描绘的场景。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分享,鼓励学生将心中的感受用自己的语言清晰地描述出来,从而激发他们对古诗词阅读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三、结语

总之,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语文观念的重要节点,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主要阵地。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应注意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审美能力、语文表达能力、语文人文情怀,语文创新能力等。古诗词内容具有较强的意蕴美、情感美、韵律美,利用古诗词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曾春才.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分析[J].花炮科技与市场,2014(3):241.

[2]马元浩.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解析[J].教育观察,2015(11):113.

[3]柳娜.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浅谈[J].才智,2016(1):184.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