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期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接受中医针灸治疗的效果观察
余天其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余天其,. 急性期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接受中医针灸治疗的效果观察[J]. 中医研究杂志,2021.7. DOI:10.12721/ccn.2021.157440.
摘要:
目的:探究急性期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接受中医针灸治疗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8月-2022年12月收治的的急性期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66例随机分组,对照组西医治疗,研究组结合中医针灸,分析临床疗效、面神经评分、肌电图指标。结果:研究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面神经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肌电图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对急性期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实施中医针灸效果良好,值得应用。
关键词: 急性期;周围性面神经炎;中医针灸
DOI:10.12721/ccn.2021.157440
基金资助:

周围性面瘫称为面神经炎,是由不明原因急性炎症和水肿引起的,但10%至25%的患者因拖延或严重疾病而无法完全康复,甚至患有严重疾病,留下严重的后遗症,对患者的身心造成极大的伤害[1]。现代医学推测,该病可能是由躯干器官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引起的面周麻痹引起的。急性周围面神经麻痹通常突然发作。在开始之前,患者可能会出现畏风、怕冷或疲劳等症状,并且从耳后到耳骨和脸颊后面的皮肤可能会有疼痛或发烧。患侧瘫痪,鼻唇沟可能变平,嘴角可能倾斜,它与健康的一面完全不同[2]。额头上的皱纹消失,眼睛肿胀,脸色暗沉麻木。因此,如何在最佳时机治愈面瘫迫在眉睫。在现代医学中,周围面神经麻痹的病因尚未完全清楚。激素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法,但效果不是很理想。周围性面神经炎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面神经麻痹类型。发病机制仍有争议,炎症、循环障碍和病毒理论是主要理论。周围性面神经炎有多种治疗方案。西医主张在疾病的早期阶段使用神经血管营养剂和激素制剂。而从中医的角度来看,除了中药外,各种理疗和针灸治疗被认为能提供更好的效果。在急性期,中医提出了早期针灸治疗的建议,治疗主要以祛风寒、促进血液循环为重点[3]。本文则急性期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接受中医针灸治疗的效果,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选取我院2019年8月-2022年12月收治的的急性期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66例随机分组。其中男女比例为25:8(研究组)和21:12(对照组);所选病例年龄范围位于28-55岁之间,分别为(40.12±2.58)岁(研究组)、(39.64±3.01)岁(对照组)。基础统计学资料P>0.05,有可比性。纳入标准:发病突然,通常在冬季和春季,并且当一些患者首次发病时,常有怕冷或耳后骨痛的病史;疾病一侧的肌肉麻木僵硬,额头线条变浅或消失,眼裂变宽,眼睛睁开流泪,鼻唇沟变浅,嘴角下垂弯曲到健康一侧;患侧不能做诸如皱眉,闭上眼睛,凸出的脸颊和露出牙齿等动作。气血不足:休养期或病程长、四肢萎靡不振、成分苍白、昏昏欲睡、呼吸急促、话语昏昏欲睡、心悸、出汗、舌头苍白、白色皮毛纤细、心跳纤细虚弱的患者。排除标准:精神病史;面部外伤;依从性差。

1.2方法

对照组西医治疗:抗病毒、激素和神经营养治疗。醋酸泼尼松片(天津天洋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2020689,5mg/片)口服6片,每天1次,连续服用5天后,每3天减1片,直至服用完毕;阿昔洛韦颗粒(杭州华东医药集团新五丰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2020689,5mg/片)。杭州华东制药集团新五丰药业有限公司,5毫克/片)口服,每三天减量一次,直至完成,每五天减量一次。杭州华东制药集团新五丰药业有限公司(国宏镇痛剂H20052315,0.5毫克/粒)口服,每天三次,每次一粒。治疗持续四个星期。

研究组结合中医针灸:在针灸时给予热敏灸,即艾条与穴位3cm距离,患者耐受度为宜。(一)急性期(发病后1-7天):取患侧的穴位和远端的合谷、风池等穴位。每天一次。(三)后期(发病20天以上):在上述穴位的基础上,增加百会、足三里、太阳、下关、攒竹、头维等穴位,每天治疗一次。

1.3评价指标

(1)临床疗效:治疗4周后,根据中医症状评分评价临床显效;睁眼闭眼、额缘消失、面部畸形等症状评分降低到治疗前的10-20%为有效。总疗效率=(显效+有效性)/总病例数×100%。(2)多伦多面神经量表[4]。这个量表由三个方面组成:联动得分(15分)、静态得分(15分)和随机运动得分(100分),其中量表总分=随机运动得分-(联动得分+静态得分),满分100分。(3)肌电图指标:使用面神经肌电图仪(上海隆基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型号TM400)测量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的振幅和瞬时反射R1的潜伏期[5]。

1.4分析数据

研究中各项数据以评价指标为准,在SPSS22.0软件中对结果数据加以处理,以T值、X²检验为统计方法,结果资料分别经(均数加减标准差)和[n(%)](例、百分率)来表示,分别对应计量和计数值,若P值显示为<0.05,则差异符合统计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研究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如表1示。

1744361191650274.png

42.png

3.讨论

周围面神经麻痹可导致眉毛下垂、眼睑闭合不完全、眼睛干涩、听觉过敏、味觉受损和口腔闭合问题,这可能导致功能和外观严重受损。全世界面神经麻痹的年发病率估计为每10万人20-25例,但在中国达到258/10万人[6-7]。目前,经常使用皮质激素治疗,抗病毒治疗,血管扩张治疗,维生素治疗,按摩,功能训练和面神经减压,面神经吻合和整容手术。然而,没有适用于所有各种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的通用衡量标准。患者出现的症状主要与较明显的面部状况有关,如额部线条消失、闭眼困难和一侧面部肌肉瘫痪发病机制仍有争议,炎症、循环障碍和病毒理论是主要理论。周围性面神经炎有多种治疗方案。西医主张在疾病的早期阶段使用神经血管营养剂和激素制剂,而从中医的角度来看,除了中药外,各种理疗和针灸治疗被认为能提供更好的效果。针灸是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临床实践和动物实验中,针灸可以显著帮助面神经损伤后的功能障碍恢复,并具有外神经完整性[8]

中医认为[9],周围性面神经炎属于“面瘫”、“口癖”范畴,根据《灵柩》中:“足阳明之筋。。急者目不合”,对该病临床症状进行描述。而该病是由于脉络空虚、卫外不固,正气不足,风邪入体,造成气滞血瘀。所以治疗上应以散邪驱寒,行气活血,开窍除痹为目的。虽然针灸对该病有很强的针对性,通过刺激相应的穴位可以缓解临床症状,热敏灸与循序辨证针刺相结合,可以协同发挥针灸的作用,刺激相应的穴位,从而产生调节气血、温通经络、祛寒防痹的效果,对改善面部微循环有重要意义[10]。在此基础上,本研究探讨了热敏灸结合中医分步辨证针刺对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的临床疗效。研究发现,热敏灸与针刺相结合,可进一步影响经络的温煦和风寒的消散,降低细胞膜和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从而降低血清中的炎症因子水平。在本研究中,研究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患者的静态评分和联合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但治疗后的随机运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热敏灸结合中医的循序辨证针刺可能有助于改善面神经的状态。这是因为这种治疗方案可以改善对面神经细胞造成的损害,为面神经再生提供有利条件。同时,治疗方案可提高面神经兴奋性,促进肌纤维收缩,有利于加快淋巴和血液循环,对提高血清胶质细胞神经营养因子水平有重要意义,可减轻神经损伤[11]。本研究中,治疗后研究组CMAP波幅高于对照组,但瞬时反射R1潜伏期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热敏灸结合中医的循序辨证针刺可以帮助患者恢复面神经功能,对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因为热敏灸可以加速新陈代谢,为组织修复创造良好条件,提高神经生长因子的表达水平,从而达到有效的神经和组织修复。此外,将针刺与热敏灸结合起来,可以利用艾灸和针刺的优势,用温热的方法来滋润经络,疏通痹症,可以恢复面部经络的功能,达到改善面部痉挛的目的。说明联合使用分期的中医针灸可以改善症状,有效控制分期进展。其原因是,中医针灸以病人的实际情况作为治疗的依据,可以使用有根基的穴位。在这些穴位中,治疗面神经炎常用的合谷和百会,可望起到活血止痛、活络气血、温阳散湿的作用。它们在预防瘫痪方面也很有效,能有效清除致病因素,改善局部微循环障碍,从而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足三里被证明可以改善自律神经功能,以及促进循环,还具有温通活络、通络牵正作用,从而减少对病人的影响,改善临床症状[12]。此外,加以温灸的结合也得到了患者的认可,因为他们在治疗中没有明显的疼痛感。

综上,通过对急性期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实施中医针灸效果良好,值得应用。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