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师在双减政策下思考作业的优化设计,能够正视学生在作业中出现的问题,明白布置作业的目的是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而不是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教师需要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围绕学生展开作业优化设计,确保作业能够符合学生的发展要求,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双减”背景下优化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的必要性
“双减”政策要求,教师应当全面压减作业的总量和时长,要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特别强调初中书面作业的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90分钟。另外,教师需要提高作业设计的质量,设计符合学生学习规律,能够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作业,克服机械、无效的作业。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当科学利用课余时间,协同家长一起引导学生完成必要的课业学习。由此可见,对于初中数学作业而言,教师应当合理调整作业总量,设计符合学生实际学情的作业,同时,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布置更加实用的作业任务,从而使作业发挥出减负提质的作用。
二、“双减”背景下“新”作业在初中数学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作业设计形式单一
目前,初中数学作业的设计形式比较单一,主要是以课本上的习题为基础,课后作业多以课堂作业为主,数学教师只是将作业布置在课堂上,学生只能在课上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难度较大,而且形式单一,缺乏趣味性和创新性。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高,课堂效率也不高。教师布置的作业数量过多,不仅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导致学生没有时间思考和整理知识。这种单一的数学作业形式并没有起到巩固知识、提高学习成绩的作用。部分教师在布置数学作业时,还是以传统的“题海战术”为主,即教师会将大量的习题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在作业的海洋中进行知识的巩固与应用。这种方式虽然可以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的题目,但是却会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
(二)作业设计与生活实际脱节,缺乏实践体验
数学教师在设计作业时,需要从生活实际出发,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然而,教师在设计作业时,不能只是让学生做题,需要将作业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在教学中要注重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设计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作业,让学生通过实践体验掌握数学知识。但是,目前部分初中数学教师设计的作业大多是根据书本内容设计的,与现实生活联系较少,与实际脱节,缺乏实践体验,难以让学生真正理解知识。
三、“双减”背景下优化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的策略
(一)作业容量要精练化
在设计数学作业时,要遵循一个原则:少而精。爱玩是初中生的天性,如果教师留的作业比较多的话,学生就会产生抵触心理,完成作业的效果也不好;反之,如果教师每天只留几道作业的话,大多学生也会愉快、认真地去完成,作业完成的效率也会很高。作业减量提质就需要教师在作业的整体设计上下功夫,强调学生作业的逻辑综合性和理论实践性,作业的内容设计既要做到能够帮助每个学生巩固以前所学的基础知识,又要做到将所学新知识与旧知识重组,从而有利于新知识体系的构建。作业的整体布局不仅要做到能够有效提高每个学生的逻辑学习综合能力,还要尽所能锻炼每个学生的逻辑思维。
(二)设置多种形式的作业,学生可以自主选择
基于初中生的生理与心理特点,教师可以在课后布置个人作业,需要学生独立完成;也可以布置一些以小组为主体的作业,需要小组成员合作完成;还可以布置一些需要全班同学共同合作的作业。这种作业设计对学生来讲是非常容易接受的,学生在相互合作中也能建立一定的协作意识。采用小组协作的形式对具体的数学问题进行自主探索,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家能做的他们也能做到,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不仅能够提高自身能力,还能加固班级凝聚力,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认识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作业的主人,从而改变以往的被动学习状况。
(三)结合信息技术布置拓展性作业
为发挥数学作业设计的作用,数学教师应积极创新作业模式,在作业设计中融入新颖多元的学习元素,调动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热情,进而更愿意主动完成作业任务。例如,我们知道勾股定理在数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学完勾股定理新课后要让学生对勾股定理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现在的学生比较喜欢上网,教师要利用网络的正效应,让学生通过网络完成下面的作业:
1.上网查阅勾股定理有关史料、趣事,中外数学家对勾股定理的探究;
2.上网查阅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有哪些,整理具有代表性的几种证明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
3.利用几何画板对勾股定理进行验证,绘制勾股树。
(四)设计探究性作业,发散学生思维
在“双减”背景下,作业不再是一成不变的模仿和抄写,而是变得更加丰富多彩,需要学生自己去思考问题,用所学到的知识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味地采用题海战术。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探究精神和创造精神,引导他们在生活中运用。探究性作业在培养学生的数学动手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等过程中起了很大的作用,既能使他们对抽象的数学知识有所了解,又能使他们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在教材中有很多探究性的活动,在作业设计时,教师要对这些活动的设计思想及应用方法进行归纳、总结,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在这一方面,教师可以将创造性思维渗透到作业中,设计出具有较强探究性的高质量“新”作业。
(五)设计能力分层作业
为了降低学生完成作业任务的压力,教师需要设计更具有人性化特点的数学作业,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化成长特点,根据他们的真实学习能力,布置数量不同、难度不同的层次化知识复习任务。
对于以往的数学作业而言,整齐划一的作业内容,虽然更便于学生对知识进行统一复习,但是会给部分学生带来更大的学习压力,有时也难以让学优生获得学习成就感。对此,教师遵循因材施教原则,设计能力分层作业,能够使班级学生在自身原有能力的基础上得到有效发展,同时增强他们数学学习的动力和信心。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双减”背景下,教师若想增强初中数学作业的科学性、实用性和有效性,需要合理优化作业形式与作业内容,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在设计初中数学作业时,要将“减压减负”的思想融入作业的设计中,可以减小学生的作业压力,使他们更积极、更主动地参与到作业的学习中,以此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应不断探索和创新,进一步优化初中数学作业设计,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潘昌明.“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策略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4,(25):11-13.
[2]王琼.“双减”背景下的“新”作业——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的新理念[J].数理天地(初中版),2024,(17):58-60.
[3]脱彩用.“双减”视野下初中数学多元化作业设计探究[J].数理天地(初中版),2024,(17):61-63.
[4]洪婕.“双减”政策背景下初中数学作业的设计与优化策略[J].文理导航(中旬),2024,(09):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