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私有财产及其民法保护的相关概念
1.私有财产的概念
产权可以理解为实物的财产,而产权是对实物的控制。当我们区分产权和非产权时,我们要看这个项目是否有经济价值。
2.民法赋予债权人请求权
《物权法》第三章规定,当财产权受到侵犯时,债权人享有一定的权利。《侵权责任法》第3条赋予被侵权人请求权和侵权人承担责任的权利。一旦私有财产受到侵犯,法律可以立即用来保护被侵权人的请求权。在这一过程中,被侵权人利用公权力通过诉讼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此外,自助也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
3.民法对公民权益的承认
《物权法》第4条规定,法律保护的范围包括国家财产权、集体财产权、私人财产权以及其他权利人的财产权,任何个人、单位或者组织不得侵犯。《侵权责任法》第1条和第2条规定了《侵权责任法》的内容,包括立法目的、使用范围和侵权后果。侵权责任法中的民事权益不仅包括人身权,还包括用益物权、著作权、专利权、股权、商标权、所有权和其他财产权。
4.保护期
《民法通则》第一百八十条规定,中国人民法院请求保护其民事权利。诉讼有效期为三年,法律还规定应当遵守。但是,如果权利受到损害超过20年,他们就不能再接受人民法院的保护,也就是说,法律的保护权限不是无限的。一般来说,最长的时间是三年,不超过20年。如有特殊情况,可向法院申请延期。
二、 私有财产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1.法律意识淡薄
民法是一种基本方法,商法是一种特殊的法律。换言之,民法包括多种范围,如债权法、物权法等,商法包括企业法和公司法等。企业、组织和个人都应当遵守民商法。然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许多人对私有产权没有标准的概念,大多数人的法律意识薄弱。
2.缺乏法律监督
私有财产权有一个独特的特征,那就是自由。只有业主才能积极维护自己的权利。国家不能提供支持,也没有相关的监督机构进行监督。在这种情况下,维护私有财产权更加困难。
3.私有财产权不能得到很好的落实
权利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实现,才能从法律规定转化为物权,否则就是空谈。制定法律是为了赋予人们真正的权利。
三、 论民法对私有财产权的保护
1. 缺乏完整的规定,包括私有产权的内涵和外延。就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而言,现有的法规已不能满足要求。如果我们不能及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就会有很多法律漏洞,有心人会利用这些漏洞。而这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立,因此有必要建立更加完善的私有产权及相关法律法规。
2.从立法指导思想来看,我国的立法指导思想已经相当成熟和完善。在判断法律是否成熟的过程中,我们很难有一个判断的依据。这是因为现行法律制度存在缺陷。此外,现行法律缺乏规范性。
3.没有标准的征收和征用条款。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在休息和建设精神的指导下,物权法可以保护我们的私有财产,并对具体的征收和征收作出规定。第42条规定了公共利益的方向。在遵守法律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像单位或个人一样征收土地或房地产。征地过程中,应当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补偿,并支付足够的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和其他费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贪污、挪用、私分、截留、拖欠征收补偿费。
4.从我国现行的民事法律制度来看,我国的私有财产保护制度并不完善。虽然已经实施了一些物权法,但我们仍然需要从民事法律制度的角度引入一些相关法律。因此,我们应该尽快完成立法步骤,并根据实际情况设计一个更加完整、具体、科学的民法保护体系。
四、 论私有财产的民法保护原则
1平等性
民法明确规定,私有财产和公有财产应当享有平等权利。无论是侵犯私有财产还是侵犯公共财产,我们都可以用法律手段来维护这些权益。它可以是自助式的,也可以是诉讼式的。我们只是把自助理解为自卫和留置权。
2普遍性
在定义私有财产时,它非常广泛,包括人们的住房、林业、耕地和不动产。此外,有些人的发明或专利也属于财产。民法在保护私有财产的过程中具有很强的普遍性。
3.可扩展性
在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民法保护的范围也在逐步扩大。《抵押人担保法》有相关规定,法律允许时,可以享有土地使用权,经发包人同意,可以将土地承包出去。随着人民财产的多元化发展,为了满足对私有财产的有效保护,民法不仅对人民的物质资源进行了保护,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完善和更新。
五、 侵犯私有财产的民法救济
1.我们可以将物权请求权视为物权请求权。也就是说,当物权处于完善状态,受到阻碍或者有可能受到阻碍时,我们可以要求依法恢复物权,保护我们的权益不受侵犯。物权请求权可以分为以下四类:一是确认物权请求权。《物权法》第33条规定,如果没有明确的物权归属或存在争议,我们应该在第一时间澄清谁是财产以及财产的所有权。只有这样才能明确最终财产权利人,才能保护权利人。
《物权法》第34条规定,权利人的不动产、动产受到侵害的,可以要求返还原物。如果物品受损或再次被侵犯时产生利益,他可以要求返还这些利益。
排除妨害的请求权。《物权法》第35条规定,如果债权人的财产权处于完好状态,并且已经被占用或者存在被占用的可能性,我们可以要求恢复我们的权利。
2. 侵权索赔。如果我们的财产受到侵犯,仅使用物权请求权保护是不完善的。例如,我们的手表被别人占用了。如果我们用物权请求权来保护我们的财产,手表就坏了或是不小心丢了。如果我们找不到,就不能要求归还原件。在这种情况下,就像两粒豌豆一样,我们需要寻求侵权请求权的帮助,这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原始状态和请求权。《物权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如果动产或不动产损坏,权利人可以要求修理和更换。第二,要求金钱赔偿的权利。《物权法》第37条规定,如果财产权利受到侵犯,权利人的货物受到损害,他可以要求赔偿或者要求他人承担民事责任,可以作为单独的债权或者与其他债权相结合。
六、 完善私有财产权民法保护的措施
1.完善民法典
完善现行民法典十分必要。现行保护私有财产权的法律并不完善。除了寻求宪法的保护外,我们还可以将民法作为两级保护,但我国没有民法典。
现行《民法通则》只有156条。在200多年前的法国,《拿破仑法典》有1000多页。然而,我国没有民法典,这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我国的立法工作仍然相对落后,中国的民法典也应该在促进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建设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2.法律监督
私有财产保护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没有监督,就会发生腐败,因此监督非常重要。我们应该打击那些侵犯私有产权的行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构建和谐社会。保护每个公民的私有财产可以给公民更多的生命安全感,我们要做的是加强法律监督。
3.法律实践
司法实践非常必要,公民可以意识到权利保护体系已经形成。如果发生财产纠纷,您可以通过法律手段确保您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因为法律是公平公正的,不会因为权利和财产而偏袒他人或企业。只有这样,在经济交易过程中才会更加安全,公民在保护自己财产的过程中才会更加信任法律。一旦出现问题,我们可以用法律来保护自己,并在一定程度上完善我国的法律体系。
4财产法的保护
《物权法》详细规定了财产保护的有关规定,可以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在一定程度上完善公民财产保护制度,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它不仅界定了私有财产的范围,而且极大地扩大了私有财产的所有权。我们有必要充分发挥物权法的真正价值。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
结语
民法在保护私有财产的过程中坚持平等原则,公权力是平等原则的保障。具体表现如下。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他人的私有财产,这是民法明文禁止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违法行为的发生。私有财产一旦受到侵害,财产所有人可以在第一时间运用民法自救,并根据实际情况保护自己的权益。
参考文献
[1]杨文浩。浅议受保护的私有财产必须合法吗?[J].法制博览,2018(21)75-77.
[2]李辉。民法保护角度谈私有财产保护[J].法律职工天地,2017(3)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