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99年以来,我们国家步入了老龄化时代,随着人口的老龄化速度越来越加快,各种慢性病的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在所有的脑血管疾病中,以脑血管为最常见的一种,而在所有的脑血管病中,脑梗死的77%具有四个主要特征,即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治疗周期长,恢复缓慢,是目前临床医务人员急需攻克的一个重要问题。近年来,在脑梗死病人的临床护理中,运用了大量的中药护理技术,使其救治时间大大减少。中药的护理技术在医学上的作用日益突出。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在脑梗死病人中运用中医临床护理技术的现状。
1.中医护理技术相关概念
中医护理技术是根据中医的基本理论,将传统的方法和临床的护理方法有机地融合在一起,逐步发展出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一项具有独特的临床护理技术,以“整体观念”与“辨证施护”为突出特征,以针灸、灸法、按摩、穴位贴敷、中药外洗等为核心的中医药护理技术。在临床实践中,中药护理技术具有明显的特点,具有“简、效、易、廉”的特点,在缓解病人痛苦和提高慢性病患者的生存能力上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明确指出:“提升中医护理技术水平,充分利用其优势,重视中医技术在医疗工作中的应用,促进中医护理的发展。”在中医药事业单位、综合性医院应大力推行“辨证施护”与“特色专科”,以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脑梗死病人在接受了急性治疗之后,需要进行康复护理,很快进入康复期,他们的恢复速度很快,但恢复的时间更久,见效慢,而康复治疗则是在护理学的引导下,通过改善患者运动、语言、认知等损伤的能力,使病人各个部位达到最好的状态。影响脑梗死患者康复的主要因素:脑梗死在国外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它的致残率和致死率都很高,所以,在治疗期间,在脑梗塞康复期的功能训练方面,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发展,当前认为,脑梗死后恢复的因素有:心理因素、肌肉运动能力障碍、不可逆的机能障碍,所以国内的脑梗病人的康复治疗都是从这三个角度来进行的。
2.传统中医治疗方式
包东峰[1]是一位中医临床专家,他对针灸疗法的疗效进行了研究,并用资料来说明针灸对中风病人的康复,特别是对病人的运动功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杨楠[2采用了多种试验方法,分别给一群脑梗病人使用参芪注射液、生脉注射液等中药补肾液,对比未注射中药益气补阴液的病人,结果显示,与未注射中药补肾药物的病人相比,病人的运动功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本文介绍了国内现有的各种针灸治疗方法在脑梗死病人的康复过程中的作用:①杨彬彬[3]等,探讨了采用耳针配合运动治疗可以显著改善脑梗死病人的运动能力;②中医复健祖琳[4]等人合著的《分期整体针灸法对63例脑梗死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③柴慧玲[5]《头针结合促通技术对脑卒中偏瘫康复疗效的观察》《头针结合促通技术对脑卒中偏瘫康复疗效的观察》头针结合促通技术治疗脑梗死,特别是偏瘫症状病人,效果显著。
3.脑梗死中医特色护理技术
脑梗属于“中风”的病因,其临床症状以突然昏倒、半身不遂、言语障碍为主。脑梗的病因有气血不足、心肝肾三脏平衡失调、外受风寒外袭、烦劳过度、饮食不节、情志不清等;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患者出现风、火、痰、瘀阻滞的症状,严重时可上脑,造成脑部淤积,从而诱发脑部疾病。运用中医药技术对脑梗病人进行护理,其目的在于根据其发病原因,采取活血化淤、通络等措施,进行护理。
3.1 中医毫针
中药毫针针灸是我国的一种传统疗法,是一种常见的中医护理技术。王扬[6]等在脑梗死病人的康复中应用了针刺康复护理,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可以迅速、高效地帮助病人上肢的功能恢复,使病人的日常活动和自理能力得到明显改善。徐娜娜[7]报告指出,在传统的护理方法的同时,配合针灸疗法对脑梗死病人进行康复治疗,不仅可以减少病人的神经损伤,而且可以改善病人的活动能力,改善病人的自立能力,从而改善病人的生存品质。
3.2中医耳穴治疗
在传统的治疗方法上,用王不留行子或针灸在病人的耳穴上,在病人的耳穴上不停的按压,以此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预防和治疗病症。张菊莲[8]报告说,脑梗塞后抑郁症病人选用了“王不留行籽”,可以有效地缓解脑梗塞后的抑郁症症状。聂珍珍[9]等人在脑卒中后失眠症病人的耳穴交感神门、心皮质下、内分泌等相应的穴位上进行了按摩,结果显示,在提高病人的睡眠品质上,耳穴的疗效要好于服用安定。郝莉莉[10]报告,将脑梗死病人随机分成两组:44名病人,对照组采用日常保健措施,采用耳穴位按摩加情感干预,观察其治疗效果,并与对照组比较,总有效率明高于对照组,且便秘的发病率较低。所以,耳穴按压对预防和治疗脑梗死便秘具有很好的效果。
3.3中医穴位贴敷
中药穴位贴敷是将中药贴在病人的穴位上,利用中药的刺激性,达到通经活络、养心安神、调和脏腑的功能。程瑶[11]报告,与传统的护理方法相比,针灸疗法对改善脑梗塞病人的生活质量和四肢的康复有很大的帮助。郭李梦[12]等研究,采用自制的大黄芒硝法敷脐贴法治疗脑卒中后的便秘病人,经临床观察,结果表明,针灸治疗效果明显,操作简便,安全有效。陈小花[13]等报告指出,在传统的综合性疗法的同时,配合针灸疗法,可以帮助病人的正常运动和神经机能得到改善,而在针灸疗法后,病人 Barthel指数和 NIHSS得分均下降,整体疗效显著改善。
3.4中医按摩
中医按摩可以从古代流传至今,是历代医学家们的一次又一次的改良和发展。
在脑梗死病人中,中医按摩治疗对其疗效已有很多的文献报道。史晓红[14]等人将140名康复期脑梗死病人分成两组,观察组采用传统的西药疗法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穴位按摩护理,发现通过穴位按摩疗法可以减轻病人的抑郁症,改善病人的生存品质,增加病人的满意程度。孟慧芳报告说,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同时配合中药穴位按摩治疗,可以显著提高病人的恢复速度。郭凌峰15指出,在平时的护理中,对脑梗病人进行穴位按摩和运动训练的护理,可以明显地促进病人的四肢活动,增强病人的生活水平,使病人的生存质量得到明显的改善。
3.5 中医灸法
传统的灸术,是以艾草、艾条为主要材料,在病人的经脉上进行针灸,通过艾条(艾条)的热量,可以起到活血通经活血的作用。黄丽晴[15]等研究发现,采用曲池、合谷、百会等对脑梗死恢复期病人进行综合的精神辅导,可使病人的神经功能得到明显的恢复,使其活动和生存能力得到明显的改善。聂俊英[16]等将75例脑梗死患者分为三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护理,灸法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灸法治疗,巨刺灸法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巨刺灸法治疗。经过1个多月的治疗,在针灸治疗后,病人的上下肢机能比对照和艾灸治疗组有显著提高。曾飞[17]等人认为,在脑卒中后尿失禁病人应用自制的缩泉散药物铺灸治疗法,可以显著地改善其整体治疗效果,且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3.6中医情志护理
情志护理是以中医的基本原理为基础,对病人进行辩证治疗,在治疗的时候可以针对不同的病人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其中有情志相胜、情胜情、移情易性等。据李侃[18]等网站介绍,中医的情感治疗可以减轻老人抑郁症病人的精神压力,使其维持积极的、向上的精神状态,提高病人的恢复能力。谭小金[19]等报道,在给予针灸+中药联合治疗的基础_上,对脑梗死患者进行中医情志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抑郁程度,提高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缩短患者康复时间。据岳爱华[20]介绍,中药情志护理对脑卒中后抑郁症病人的情绪有显著的缓解作用,对其临床疗效和生存品质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4.结语
综上所述,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奉行“中西医结合”的治法,使中医在临床上得到了很好的发挥。近几年,随着我国中药的发展,中药在脑梗塞的诊治与护理方面取得了越来越多的成功,相关的研究也越来越多;由于其安全性、疗效、使用方便等特点,在临床上受到广大脑梗死病人的青睐。但是,在临床上,许多经过临床验证、行之有效的中医药保健技术,在临床应用的同时,在实际工作中,因种种因素未被实际运用,其原因有:重视不够、护理人员缺乏中医基本知识、操作不规范等。本文介绍了中医针灸、灸法、中医推拿、中医耳穴治疗、穴位贴敷、中医情志调养等中医特色治疗与脑梗死病人的临床治疗实践,为进一步推广中医药临床护理技术,改善脑梗死病人的护理质量,使更多病人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