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古诗词鉴赏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教师要采取有效的策略,引导学生运用直观感知,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储备,对古诗词作品合理想象,以此使学生从中获得审美享受,这也是培养发展学生语文人文素养的关键。
一、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现状
我国是拥有悠久历史文明的国度,古文化辉煌灿烂,而古诗词更是其中的精华代表,尽管我国在教育上非常重视古诗词鉴赏教学,但由于各种原因,现下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首先,学生古诗词学习不够主动,古诗词文笔精练,学生往往难以理解,加之年代久远,学生对诗词中所记录的事情并不熟悉,因此古诗词鉴赏学习对学生的文学功底及品鉴能力有较高要求,而这也使很多学生在学习中会感到一定的枯燥,将古诗词鉴赏当作一项任务去完成,很少积极主动参与古诗词鉴赏学习,平时也很少自主关注古诗词的含义和内涵,因此学习兴趣淡薄,这是现下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的现状问题[1]。其次,教师教法单一,轻视体味品味,很多教师在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模式比较固定化,通常是先纠正字音,强调书写,再讲解诗意,分析重点词句。这种教学模式单一固化,学生的古诗词学习只剩下纯粹的文字学习和背诵,学生在其中感觉不到趣味和新意可言,而这极大影响了学生对古诗词的联想和认同,并且限制了学生古诗词学习体验,不利于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的提升,这也是现下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重要问题。
二、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的有效途径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中国古诗词以极其精练的语言、整齐的韵律、深邃的内涵、真挚的情感向我们展现了它无穷的魅力。在古诗词教学中,初中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透过文字去领悟其中的魅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无疑是最好的教学手段。交互式白板的运用能将声音、图片、文字、视频等资源整合在一起,将所学的知识生动形象地呈现给学生,创设出令人身心轻松愉悦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2]。在教学中,充分运用课件、音乐、视频、微课等教学资源,可以形象生动地再现作品当时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历史背景状况,引起学生的新鲜感和注意力,激发学习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例如,赏析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我们可以根据文本的主要内容设计四幅画面:秋风卷屋、群童抱茅、夜雨湿屋、忧国忧民,并将它们制作一个微视频。这样形象逼真的画面感很容易让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可以体验到杜甫一家痛苦的生活经历和不幸的人生遭遇,继而理解诗人推己及人,想到千千万万个像他这样处于困境的“寒士”所处的的困境,最终领悟诗人那种“希望全天下的读书人都能拥有千万间广厦”的美好愿望。这样的处理,很容易拉近学生与时空的距离,对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体会诗人的情感起到一定的作用。
(二)捕捉意象,品鉴诗词意境
古诗词中,作者往往借助一个个典型的具体事物,倾注于自己独特的情感,即通过意象达到“情与景”的完美融合,“情与理”的和谐统一。鉴赏诗歌,最关键的是把握意象,通过意象的特征来理解作品内容和诗人的思想感情。例如,赏析《天净沙·秋思》时,紧紧围绕文章选取的九种代表秋天的意象即可。“夕阳”西下,“昏鸦”都知道要归巢,何况在外漂泊的游子。炊烟袅袅的村庄,怎不让人思念家乡?它们描绘出了一幅寂寞单调的秋景,带给我们的是凄清悲凉的意境,明确了意象的特征,诗人的情感也就不言而喻。又如,《使至塞上》一诗,教师可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这句诗所描绘的画面,茫茫无边的沙漠,唯有一个“大”字才能描绘出它的壮阔,天地空旷,一缕“孤”烟直直地升向空中,岂不单调?横穿沙漠的黄河曲折蜿蜒,杳无尽头,一轮红日正缓缓下沉……岂不凄清?这一幅荒凉的画面,这一种特殊的氛围,会让学生融情于景,自然而然地领悟诗人被朝廷排挤而漂泊天涯的悲壮情怀和难以排遣的孤寂心情。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只有引导学生置身于古诗词的意境当中,才能使含蓄的内涵变得活泼开放,易于理解,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
(三)反复朗诵,提升鉴赏水平
诵读是学习古诗词的基本方法之一。古诗词寄托着诗人美好的人生情趣、远大的人生志向、丰富的生活哲理等,唯有诵读,我们才可以和文本一次次碰撞,在诵读中会意,在诵读中品境,在诵读中体情,在诵读中悟理。学习一篇古诗词时,首先要指导学生朗读的方法,力求把文本读准确,读清晰,读出节奏感,读出古诗词平仄押韵的韵律美。其次,要多种形式的读,可以范读、跟读;可以自由读、齐读;可以配乐朗读等等,灵活多样地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再次,要引导学生对文本咬文嚼字地吟诵,斟词酌句,慢慢品赏,体味诗人炼字的妙处。“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句,“生”与“入”字使“日”与“春”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时令的变化和作者的乐观向上的精神。最后,读准语速、语气以及重音。在深入理解了诗意,把握了诗人的情感之后,学生已能准确地把握诗词的感情基调,调整语速,此时引导学生把自己当作“意中人”,进入诗人所创造的意境之中,和诗人情脉相同,产生共鸣,进而带着感情吟诵,体验美的享受,从中受到美的熏陶,达到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鉴赏水平的目的。
三、结束语
总之,古诗词是传统文化的精华,其中蕴含着先哲的情感智慧,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教师要采取有效途径,带领学生对古诗词的意象、语言、形式、情感进行鉴赏,以此促使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小芳.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有效性提升策略探讨[J].家长,2019(12):46.
[2]王海军.初中语文教学中古诗词赏析教学模式的构建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19(2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