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腰椎间盘突出症(LIDP)属骨科典型病,多起病,该病多因髓核、化纤环、软骨板等产生退行性转变后,或在外力各种因素的直接影响下,致使椎间盘纤维环破坏,使髓核组织至断裂处突出于下方椎管中,并挤出或直接影响了毗邻的脊神经根,进而诱发腰间酸痛、肢体麻痹等一些现代临床治疗病症。若不及早予以正确诊治,则可伤及神经系统,并形成周边神经系统支配区的运动机能障碍及感知阻碍,严重者,可形成完全偏瘫,对病人的生存质量有极大危险。但由于LIDP病程长,单纯药物治疗难以奏效,以腰酸痛、下肢放射性酸痛、麻痹、无力等表现为主。其重要发生因素是由于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造成髓核突出在椎管的下方,突出物对邻近脊髓神经根产生压力的影响。此病常见于中老年人人群,发生因素相当复杂并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重要因素包括椎间盘的退变性、纤维环的破坏、腰部受伤、遗传等问题,诱发因素还有久坐不动、长时间伏案、日常疲劳、严重金疮等。本文汇集了我院于二零二零年3月-二零二一年三月入院的近一百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通过对比了运用传统中药骨伤方法的独活寄生感染汤加减和单用独活寄生感染汤加减后的临床效果,请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0年3月-2021年3月入院的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随机原则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 50 例。实验组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40~70岁,平均年龄(60.7±3.4)岁;病程1~4年,平均病程(2.5±1.6)年。对照组男性24例,女性26例;年龄42~73岁,平均年龄(61.5±3.5)岁;病程 1~3 年,平均病程(2.3±1.5)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①西医诊断指标:病人经腰椎X线平片、CT等检查后确诊,满足由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制订的有关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评估标准。中医诊断指标:满足《中药辨病诊断疗效准则》中有关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评估标准。②年龄≤满六十岁。③医院伦理委员会认可或接受,经患者及其亲属的了解认可,并签定《知情同意书》。排除的标志:①综合颈椎滑脱、腰椎管狭窄、腰椎结核、腰部占位性疾病。②综合肝、肾功能损害者。③手法治疗部分出现严重的皮肤损伤,或伴有皮肤病者。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中医骨伤手法治疗,具体如下。①用中药骨伤方法松弛病人腰背部与屁股骨骼,引导病人取俯卧位,由医生伫立于病人身侧,于其腰间涂上适量麻油,再利用掌推手法按摩病人腰背部,以加快血流过程,随后再利用叠掌方法从腰部按摩向屁股[4-5],按摩力量由轻到重逐步加力,一次10min,一天5~6次。②利用复位方法松弛病人的颈椎,引导病人取俯卧身体,在确认好脊柱定位后,再用双手的大手指从上至下顺着脊柱二侧间隙推进[6],一次10min,一天5~6次。③按摩穴位,选择病人膀胱经上的阿是穴与肾俞穴,应用点按法加以按摩,以病人感觉到的酸痛感为宜,每日约三次。④按摩关节,引导病人取仰卧位,以被动式抬起患肢,再用牵拉、拔伸下肢方法,运动病人的腰关节与患侧下肢关节,一次约30min,每日1~2次,持续疗法约一周。研究组并应用传统中医的骨伤手法,结合独活寄生汤加减疗法。中医骨伤手法同对照组。独活寄生汤组方为独活、芍药各15 g,桑寄生、防风、秦艽、当归、杜仲子、茯苓、白芍、少毛牛膝、熟地黄、夏枯草、星宿菜、川芎、天然铜黄、桃仁、骨碎补、北紫堇、小廑虫各十g,桂枝、西红花各五g,生牡蛎30g,干地黄12g,甘草5 g。气虚者,可加黄芪30g;寒邪较重者,可加制草乌、附子及制川乌各10g;湿邪较重者,可加附子、防己各10g;有便秘情况者,可增加地黄10g;阳虚者,可加锁阳15g;阴虚者,可加枸杞十五g。将以上药方加水煎熬,每日一剂,以四百ml药汁分早晚温服,7d为1个医疗阶段,连医治2~4个疗程。
1.3临床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JOA评分。参照 JOA 下腰痛评分标准评判两组治疗效果,治疗改善率=(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 满分-治疗前评分)×100%。临床症状显著改善,并且腰椎活动、神经功能恢复正常,治疗改善率≥75%,为显效;临床症状、腰椎活动、神经功能等均得以缓解,治疗改善率≥30%,为有效。没有达到显效及有效的标准,为无效。通过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 JOA 评分,总分 29 分,JOA 评分越高表示腰椎功能改善效果越好。以及患者不良反应 观察并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皮疹、骨质增生、间歇跛行、关节退变。
1.4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28.0应用软件完成处理数据分析,将计算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代替,行t检验;计数时的百分数(%)表示,行χ2检验。P<0.05表示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研究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6.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0%。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3 讨论
LIDP是骨科常用病、多发生,多发于中老年男子群。本病常由外伤、不当负重、过劳、感觉寒湿所引起,而影响腰椎及受压腰脊神经,无法使病人好转,临床多应结合其他的方法加以结合处理,方可取得预期疗效。中医理论也将腰椎间盘突出症纳入腰痛、痹症等的范围,并指出该病是由风寒湿邪侵害、经脉阻塞、筋骨退化等所引起。西医则认为,椎间盘内退变为该病的主要病理基础,加之过分辛苦、外伤因素的结合作用,对腰脊神经或腰椎形成了挤压、影响,进而引起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产生。由于西药防治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并不太合理,所以医院刚刚开始研究综合方法的有效性。中医学主张,防治腰椎间盘突出症应以祛风散寒、祛邪达滞、益气补血为重要原理。而中医骨伤技术采用推拿、按摩等方法,可以起到活血通络、散瘀止痛的作用,也可以将椎间盘内在压力降低,减轻了病灶部份的神经根受压,对神经管容量加以调整,有利于缓解肌体抽搐和减低心肌张力。在独活寄生汤中,独活和桑寄生都有着养血通络、祛风祛湿的功效;茯苓、人参、甘草都可起到复脉固脱、健脾益气的功效;牛膝可补肝肾、强腰膝;茯苓可行血化瘀;当归、芍药可补血和血、调经镇痛;防风可祛风渗湿、祛邪解表;秦艽可解热祛湿、除风痹镇痛;肉桂心可散寒温经;川芎可散瘀消肿、行血祛风;细辛可散寒镇痛、祛湿;干地黄可解热降温。诸药的配伍,可起到强筋健骨、行血散瘀、祛风祛湿、通络镇痛的功效。腰椎间盘突出症导致的腰痛、乏力、下肢辐射性酸痛等症状会在不同上直接影响正常工作活动,从而大大降低了质量,使上班不在正常状态。因此我们在医学上常采用独活寄生汤加减疗法,方中的独活性善下行,可祛风除湿并止痹痛;细辛散寒除湿力较强,具备祛风散寒、行水开窍之功;桑寄生,在祛风湿、益肝肾、强肌肉等领域的疗效较强;当归,既能补气和血又可增强抵抗力;川芎性善活血,以活血祛瘀为首,并且兼具祛风消肿的效力;赤芍,既活血又凉血;牛膝,补肝肾、强肌肉,针对上下焦疾病疗效较佳;甘草,协调诸药;熟地黄,在滋阴补肾、养血补血并且凉血领域的疗效甚为完美;肉桂,温中补虚、散寒镇痛;而党参,不但能增强机体免疫水平,而且还有助于促进微循环及其造血功用。诸药并运,能达到益气补血、补益肝肾、祛风湿及止痹痛的效果作用。该实验结合了应用多种传统中药骨伤方法治病经验,在舒经活络、松解黏附以及活血化瘀等方面的疗效理想。从现代医学的角度分析,如果采用手法治疗,就可以促进功能紊乱的大小关节恢复,或者促进突出的椎间盘恢复、回纳,使其消除或减少了对神经系统的压力或影响,从而从根本上缓解了病症。另有资料指出手法治疗能减少髓核内的压力,并增加了椎间盘外的压力,使之自行恢复,从而消除了突出的椎间盘对神经根的压力。经过本次实验,我们发现对照组的药物平均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价值(P<0.05)。治疗中,根据实验组与对照组JOA评分的对比,差异没有统计价值(P>0.05);治疗后,经研究组、对照组JOA评分对比,差异具有一定统计价值(P<0.05)。经此证明,腰椎间盘突出者采用中药骨伤方法结合独活寄生于汤加减技术结合防治,可以达到较为理想的临床疗效,同时有助于提高腰柱机能,促进家庭恢复正常生存和发展,改善生存素质。经过长期临床实践和本次探讨,我们提出以中药骨伤方法结合独活寄生性汤加减量防治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临床疗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