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老年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为:空腹状态下,血糖含量为FPG≥7.0mmol/L;进食后1h血糖升至11.1mmol/L,同时具备以上两种特征即可诊断为糖尿病。目前还没有具体资料对老年糖尿病的年龄概念进行规定。
2危险因素
老年糖尿病的危险因素诸多,其中以年龄、肥胖、高血压、运动不足等为主。年龄为老年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患糖尿病的老年群体通常患的是Ⅱ型糖尿病,血糖升高和年龄增长之间存在着必然联系。由于年龄的不断增加,机体功能出现退化现象,胰岛素分子出现突变的几率很高,还有部分患者会出现受体基因缺陷症状,胰岛素原向胰岛素转化障碍,就大大增加了患上糖尿病的概率,这说明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也和遗传因素存在联系。肥胖群体患上糖尿病的概率也很高,尤其是中心性肥胖群体,其机体对胰岛素的抵抗作用强,很难生成足量胰岛素,从而导致高血糖症状出现,患上Ⅱ型糖尿病。据资料显示,高血压患者比正常人更加容易患上糖尿病,所以临床上将高血压疾病也作为糖尿病的危险因素。除此之外,由于高龄人群身体机能存在退化现象,且缺乏体育锻炼,患糖尿病的概率也就更高。
3临床特点
老年糖尿病发病缓慢,发病初期不会给患者带来过多的不适感,不会出现常规性糖尿病导致的多尿、口渴、消瘦等症状,所以在发病初期就很难发现,从而错过最佳治疗时间,导致患者病情加重。新诊断的患者有一半以上都会显示空腹血糖正常,容易出现漏诊的情况。患老年糖尿病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概率很高,且常伴有高血压、冠心病等慢性病。因此,在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也具有很大难度,需要综合考虑患者多方面的因素,防止出现药物的选用和剂量选择错误的情况。而且高龄患者由于身体机能的退化,对低血糖反应缓慢,也就增加了患低血糖的概率。且在进食后容易出现高血糖症状,即使仅进食少量含量食物,血糖也可能急剧升高。老年群体在患糖尿病后,认知功能会出现下降状况,患抑郁症的概率也会增高。
4治疗原则
4.1血糖控制目标
采用有效血糖控制措施进行干预能够减缓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加重进程,降低出现心血管类疾病的概率。相关资料显示,将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5%-8.0%,糖化血红蛋白<6.5%会大大增加老年糖尿病患者出现低血糖症状的风险。在实际运用中,需要对患者个性化的基础情况进行分析,为患者制定出适合其自身的治疗方案。
4.2糖尿病教育
在糖尿病的治疗进程中,教育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因为糖尿病的发病主要是跟患者平时的不良生活习惯有所关联,患者的日常行为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是控制病情恶化的主要因素。因此,老年糖尿病患者应当学会自我管理教育,掌握相关病理知识,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4.3营养疗法
在对患者治疗之前,需要先对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行评估,然后为患者制定科学合理的营养摄入方案,整个方案需要秉承定时定量、少食多餐的原则。脂肪供能需要占总供能的25-35%,要降低胆固醇的摄入量,碳水供能应当为总供能的45-55%。蛋白质需要占比25-35%。患者需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饮食上尽量选择膳食纤维丰富的食物,低盐低油,及时补充身体所需微量元素。除此之外,需要规律饮食,以降低出现低血糖症状的概率。
4.4运动锻炼
缺乏适量运动也是老年人群患上糖尿病的主要因素之一,进行适量运动不仅能够促进胰岛素的分泌,控制血糖,还能起到降低血脂血压的作用,能够有效增强身体抵抗力,降低出现并发症的概率,降低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的概率,保持心情舒畅。常见的运动方式主要有有氧运动、抗阻运动和柔韧性运动等,但由于老年人运动能力的下降,进行运动锻炼的时候还要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制定运动方案。
4.5药物治疗
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是减缓老年糖尿病病情恶化的基础,但如果患者的血糖依旧没能得到有效控制,就需要使用药物干预。目前临床控制血糖使用最广泛的药物为胰岛素、血糖调节剂、磺脲类药物等,人工胰岛素是近年来才用于临床治疗,时间虽短,效果却十分显著,且患者使用后出现副作用的概率低,适合老年群体。由于老年群体体质的特殊性,在使用药物进行干预的时候不仅要考虑药物效果,还要根据患者自身的基础情况,进行全面综合考虑,为患者选择一款适合的药物进行治疗。
5预防
老年糖尿病的预防工程应当秉承三级预防的原则,一级预防为病因预防:关键在于患者自身在生活中学会规避各种危险因素,要让患者自身具备规避危险因素的能力,健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做好健康教育工作,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患糖尿病概率。二级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二级预防主要在老年糖尿病高危人群中使用,对高危人群进行筛查,对确诊的患者即使进行治疗。三级预防:即临床预防,旨在减缓病情恶化进程,改善患者的生存生活质量。
6总结和展望
随着医疗条件的进步,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剧,再加上人们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出现了很大变化,导致我国患老年糖尿病的患者逐年增多,老年糖尿病不易根治,需要长时间治疗,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大打折扣,为患者自身和其家庭都带来了沉重的治疗负担。因此,对老年糖尿病进行有效预防和治疗显得尤为重要,但就目前情况分析,我国对老年糖尿病的个体化管理方面还存在许多缺陷,还需要在未来的工作中进一步完善。通过对不断完善预防措施和进行个体化治疗,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患老年糖尿病的人数会会逐步下降,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也会得到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