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科学技术的发展, 给研究生工程伦理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一方面技术的伦理问题影响面越来越大,另一方面一些违反伦理的手段可能越来越隐蔽。如何在新的政治、经济、科学技术背景下培养具有职业伦理的工程技术人才,是研究生教育必须关注的课题。通过本课程的在线建设,提供了线上与线下共同学习的课程组织方式,使得学生可以不受时间、地点限制地访问课程的教学资源。本文首先给出了通过在线课程提高《工程伦理》课程立德树人能力的四点建议,然后具体给出了一个涉及工程师职业伦理的案例。
2 通过在线课程提高《工程伦理》课程立德树人能力
第一,首先要丰富在线资源和提高在线教学在教学活动中的比例,并在最后的考核中体现在线学习的效果。在线资源包括课件、教学短视频、案例、作业、论文、讲座、新闻等等;使用方式包括在线课件、在线作业、在线测试、在线讨论、在线资料学习等等。
第二,根据工科面向实际和应用性强的特点,在线平台一定要大量引入真实案例或模拟案例,提出问题供师生共同探讨、研究。这些案例,大部分应该针对各个章节的知识点进行归类,便于学生反复学习提高;剩下小部分可以作为平时测验,随时拿出来使用或者作为在线作业布置,以培养学生面对复杂因素可以独立进行具体分析、综合,进而作出正确判断和选择的能力。
第三,在线平台不仅是面对学生进行教学,也应该是课程组教师共享优秀资源和共同学习的阵地。课程组要有计划地利用在线平台进行工程伦理知识的培训和教育,例如在教师专区共享优秀《工程伦理》课程和讲座的在线资源并组织大家分散及定期学习。通过这种方式,增强课程组在工程伦理教育方面的知识水平和教育能力。
第四,要加强工程伦理教师和专业课教师的交流与合作。工程伦理的学习不是仅仅在本门课上,更应该结合具体的专业课,密切联系学生所关心的问题。除了线下交流,通过在线平台的交流由于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将有更高的效率。
3 工程师职业伦理具体案例在线教学
选取“多款应用超范围收集个人信息事件”作为工程师职业伦理教学案例,拍摄案例短视频,首先要求学生在线观看,再在课堂线下讨论,包含以下内容。
第一:在片头引用2021年12月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表通告《关于下架侵害用户权益APP名单的通报》的新闻,然后指明该通报在网络上引起了轩然大波,网友们纷纷参与讨论,相关话题多次引爆了微博热搜。通告表示工信部持续推进APP侵害用户权益专项整治行动,加大常态化检查力度,先后三次组织对用户反映强烈的重点问题开展“回头看”。工信部的通告中,通告了部分APP强制、频繁、过度索取权限、超范围收集个人信息等问题。然后提示学生,这些手机应用的背后是具体开发人员(工程师),他们给手机应用赋予了各项功能。然后抛出问题:手机应用到底可不可以获取我们的信息,可以的话,能获取哪些,获取以后用来做什么,对我们信息的保密是否强,对于我们权限到底能获取哪些,这一系列问题的讨论其实早已开始,并且至今仍未有定论。
第二:开始讲述具体案例。根据中关村在线官方账号报道,2021年3.15之际与“消费者权益保护”相关的问题像火山喷发一样,霎时间成为了用户关注的焦点,其中就包含了“多款品牌暗开手机App权限的问题”。据了解,很多用户在使用刚拆封的手机时反映,自己下载的应用在首次开启时并未提示自己要开启怎样的权限。官方人员下载多款APP对18家品牌的手机进行测试后,发现确有此事。例如,2021年12月9日消息,豆瓣涉“超范围收集个人信息”问题,被列入工业和信息化部下架的应用软件名单。
第三:具体论述隐私和权限政策。根据豆瓣用户龚某称,尽管他从未授权豆瓣获取个人地理位置的信息,但豆瓣根据其所处位置,向其定向推送广告。比如,龚某从武汉到陕西神木后,豆瓣向其推送陕西榆林和神木的广告,当其从神木返回武汉后,豆瓣又向其推送武汉的广告。因此,龚某将豆瓣诉至法院,要求其停止侵害个人隐私,赔礼道歉,并提供退出定向推送的选项。
豆瓣在《隐私政策》中显示,位置信息属于额外收集的个人信息,用户可以随时给予或收回授权。按照该政策,豆瓣并不承认收集位置信息属于侵犯用户隐私。
第四:具体进行分析。1)手机应用可不可以获取我们的信息?在大多数情况下,手机应用可以获取我们的信息,因为有些功能确实需要用户的信息来完成,比如人脸认证、百度识图都必须获得摄像头的权限。然而,不论是数据的收集还是权限的管理,都要经过用户的同意。2)手机应用能获取哪些信息和权限?手机应用获得的权限种类应该和其提供的服务直接挂钩,比如一款语音识别软件获取麦克风的权限很正常,但是如果它索要通讯录的权限就非常可疑。3)手机应用获取信息后如何保护我们信息?这不仅是用户的事情,更是开发工程师的责任。每个开发人员、管理层、销售层都有义务监督公司这些行为并且及时举报,不能只忠于雇主,不能贪图利益而违背伦理。
第五:发动学生去搜索可能存在侵犯用户隐私的手机应用,并将一个列表和简述上传到在线平台,由其他学生对其准确性和伦理分析进行互评。
4 总结
工科高校肩负着为国家培养未来工程师的重任,工程伦理教育承担着立德树人的重任。通过工程师职业伦理教育,明确工程师的职业伦理责任,为国家培养合格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周礼文,龙则霖. 论科技人员的社会责任[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2(2):27-29.
[2] 王小兵. "新工科"背景下加强工科大学生工程伦理教育的重要性探索[J].青年时代:2019,(4):172-173.
[3] 曹南燕. 科学家和工程师的伦理责任[J].哲学研究:2000,(1):45-51.
[4] 杨军. 对高校工程伦理教育的再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24):57-58.
[5] 宋晓琳,高强,刘浩,刘玲玲,张惊雷,于京. 工程伦理与工程训练相融合的教育模式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9,36(2):213-217.
[6] 于凤文,卢美贞. 工程伦理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8,5(50):146-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