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调查和教学实践发现,目前中职学校的学生文化基础普遍较差,文学素养偏低,教师的儿童文学教学往往或强调文学性,过于重视基本理论、作家、作品的解读;或过于重视示范性,把儿童文学课与语言教学课相混淆,容易造成儿童文学素养的明显缺陷。
一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缺少足够的幼儿文学阅读积累和必要的文学审美鉴赏能力的铺垫,势必降低儿歌表演、诗歌朗诵、故事讲述、戏剧表演等再现作品的审美品质,也必将影响幼儿课堂中幼儿文学的审美传递和审美接受。
二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缺乏充分的综合活动实践和语言表现力的训练,其组织教学活动手段的单一以及语言表现力的薄弱会影响课堂教学的连贯性和生动性,必然影响其从教初期的教学信心和效果。
三是创编和指导缺乏创新。目前多数中职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儿童文学教学过程缺少让学生体会和展现阅读的愉悦、创编的成功、表演的艰辛、竞争的激励的机会和平台,导致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改编和创作几乎处于应付状态,指导作品再现因经验不足而缺乏创意,其创新教学品质的培养就显得苍白无力。
那么,该如何提高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儿童文学的创编及表演能力呢?笔者认为:首先要激发学生主动创编的热情,表演的欲望及创新能力;其次要突出教学实践,突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性和创新性,激发创造潜能,促进专业教学素质的形成;另外还要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学习相结合、互相促进。
首先,通过要调查了解清楚本校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儿童文学学习情况。然后进行分析、诊断、归类、归纳找出存在问题,障碍及原因。
第二,鼓励和组织本校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阅读经典,促进学生儿童文学视野的形成。用竞赛法研究、设计开展“儿童文学读书活动”、“儿童文学知识竞赛”等活动。
第三,重视审美品位的提高,促进教学能力的培养。用观察法设计开展相关活动。
第四,重视创新品质的历练,促进主动发展意识的养成。用行动研究法法设计开展 “儿童剧”等活动以及编写、童谣、儿歌、儿童诗、童话、寓言、儿童剧。
第五,指导学生通过课后作业形式来练习、巩固自己本事。
第六,指导学生参加学校第二课堂——例如文学、戏剧社活动。开展创编及表演活动。
第七,进行各年级纵向交流,学习活动。
第八,组织参加校、市、自治区、国家级竞赛,包括技能大赛和文明风采竞赛等赛项。
第九,在学校平时上课、市公开课,示范课等上组织堂上创作和表演。
第十,在实习中要求学生学习和运用儿童文学创编表演融入实习里的教学实践中。
在开展提高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儿童文学的创编及表演能力的种种教学实践活动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儿童文学创作,重要的是“儿童”这个字眼,既然是为儿童创作的,大方向一定是阳光、美好,积极向上的。给童年一个对未来的期盼,这是最重要的。细节方面,我们应该抓住当代儿童的心理特征。当代的儿童思想上普遍的早熟,这是不可否认的。这是现代儿童的一个普遍现象。那么我们用过去的思想来创作儿童文学,好像满足不了现代儿童的知识面。但用现代的视角来写,好像又太成熟化了。在儿童文学中,既要教给儿童一些知识,包括自然科学和人伦道德。又要把握一个中心就是正义感。我们要给孩子一个观点就是,只要努力就能成功,只要付出就有收获,只要有爱就能得到温暖的正能量。
2.因为中职学校的学生文化基础普遍较差,文学素养偏低,不像大专甚至本科生生活面、知识面、阅读面那样广,认知和和理解能力那么强。所以在开展儿童文学创编和表演活动时一定要做到:循序渐进、由浅入深。要像写毛笔字那样,先广泛模仿别人的作品来练习,然后再从改编到独创。教师要提供学习的作品、参考资料及指导意见。教师还可以和学生一起创编和表演,成为其中一个角色,这样对提高提高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儿童文学的创编及表演能力会有较大的收效。
参考文献:
[1]韩进主编.儿童文学(第二版)[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0.5.
[2]邱源海,胡仁达,樊遵贤主编.儿童文学(第四版)[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