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本中心收治的81例感染性疾病患者设为感染组,包括41例细菌性感染者和40例病毒性感染者,另选同期的50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健康组。细菌性感染组:男24例,女17例;年龄为18~45岁,平均(31.88±4.64)岁;体重为44~76kg,平均(50.34±3.75)kg。病毒性感染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为18~46岁,平均(31.82±4.61)岁;体重为43~77kg,平均(52.25±3.77)kg。健康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为18~46岁,平均(31.85±4.73)岁;体重为45~78kg,平均(52.82±3.56)kg,三组对象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①感染组均经临床诊断确诊为细菌性感染性疾病者;②患者能够配合完成检测;③患者知情同意本次研究。
1.2方法
1.2.1血常规检验
采集受检者的空腹静脉血3mL,应用血液分析流水线仪(原装试剂、定标液、质控品),护理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标本采集后置入真空抗凝管内,常规对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血小板计数进行检测。
1.2.2全血C反应蛋白检验
采集静脉血样3mL应用血液分析流水线仪(原装试剂、定标液、质控品)进行检测,检测方法为乳胶增强免疫散射比浊法。
1.3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感染性疾病患者和健康体检者的血常规检测结果水平和全血C反应蛋白水平,同时对不同类型感染患者的血常规检测结果水平和全血C反应蛋白水平进行对比分析。1.4统计学处理统计学软件为SPSS23.0,(x±s)表示计量数据,组间对比行t检验;[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对比经x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感染性疾病患者和健康体检者的血常规检测结果水平对比
对比感染性疾病患者和健康体检者的血常规检测结果水平显示,感染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血小板计数、全血C反应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组(P<0.05)。
2.2不同类型感染患者的血常规检测结果水平和全血C反应蛋白水平对比
对比不同类型感染患者的血常规检测结果水平和全血C反应蛋白水平显示,细菌性感染患者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血小板计数、全血C反应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病毒性感染患者组(P<0.05)。
3讨论
近年来,血常规、C反应蛋白由于检测方便、快速、准确度高、成本低等多种优势而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CRP的水平升高提示着有炎症反应存在,特别是在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中,CRP水平的升高常常与病原体的存在和感染程度密切相关。因此,测定CRP水平可以用作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辅助诊断指标,有助于与其他非细菌性感染或非感染性炎症疾病区分。同时,CRP水平的变化可以反映治疗的有效性和疾病的进展情况,在治疗过程中,如果细菌感染得到有效控制,CRP水平会逐渐下降;反之,如果感染未能得到控制或复发,CRP水平可能会再次升高。因此,定期监测CRP水平可以帮助评估治疗效果,指导治疗方案的调整。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是指血液中中性粒细胞所占的百分比。在临床中,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常被用作评估炎症反应和感染的指标之一。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的升高与炎症反应的激活相关,在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中,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的升高反映了炎症反应的程度,通过监测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的变化,可以评估感染的严重程度和炎症的活跃程度。血小板计数是临床常用的血液检查指标之一,主要用于评估血液凝结功能和血小板数量。在诊断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中,血小板计数的变化也可以提供有关感染过程和炎症反应的重要信息,主要是由于细菌性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会对血小板计数产生影响。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血小板计数和全血C反应蛋白是评估炎症反应程度的常用指标,各自从不同的角度反映机体对感染的免疫和炎症反应,联合应用这些指标可以综合评估炎症反应的程度,更准确地反映感染类型和病情的严重程度,单独使用某一指标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无法全面评估细菌性感染性疾病,而联合使用多个指标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细菌性感染通常伴随白细胞计数的升高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的增加,同时血小板计数可能下降,而全血C反应蛋白也常常升高,综合这些指标的变化,可以更全面地判断细菌性感染的存在与程度。同时,全血CRP联合血常规检验与其他诊断方法相比,有多种优势,例如与细菌培养比较,全血CRP联合血常规检验操作简单,结果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出,而细菌培养需要时间,且需要进行多次培养才能确定细菌的种类和敏感性,因此全血CRP联合血常规检验可以更快地确定感染的存在;而与血清学检测比较,血清学检测可以检测出感染的病原体,但需要时间和特殊的检测设备,且有时结果可能会出现假阴性或假阳性,而全血CRP联合血常规检验可以更直接地反映炎症反应的存在;同时,与影像学检查比较,虽然影像学检查可以观察病变部位的形态和结构,但需要特殊设备和较长的检查时间,而全血CRP联合血常规检验可以更快地确定感染的存在。本次研究中,对比感染性疾病患者和健康体检者的血常规检测结果水平显示,感染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血小板计数、全血C反应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组(P<0.05);对比不同类型感染患者的血常规检测结果水平和全血C反应蛋白水平显示,细菌性感染患者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血小板计数、全血C反应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病毒性感染患者组(P<0.05),可见C反应蛋白结合血常规检验应用在细菌性感染性疾病诊断中具有良好的效果,不仅可以检出感染性疾病,也可以鉴别感染性疾病类型。综上所述,全血CRP联合血常规检验是一种简便、快速、准确的诊断方法,可以帮助临床医生尽早地确定感染性疾病的存在,并提供丰富的辅助诊断信息,有助于指导疾病的治疗和预后评估。
参考文献
[1]陈江木.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在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价值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0,17(5):88-91.
[2]张茜,程华,周娜.全血CRP联合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在儿科细菌性感染类疾病中的应用价值[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20,39(24):2865-2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