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国家加强对地方特色非遗文化传承与创新关注力度,积极落实教育改革,完善构建职业技术学院服装设计课程教学体系,将思政元素融入进去,构建合理的教学模式。对此,学校需要加大对服装设计课程关注力度,落实好课程结构创新改革,构建地方特色非遗文化传承目标,将思政元素有效融入进去,实现理论课程与思政知识的有效结合,完善构建教学模式,实现地方特色非遗文化传承与创新目标。教师需要对理论知识进行详细讲解,落实好非遗文化工匠精神,为促进教学发展奠定基础。不仅如此,需要满足特色服装设计创新理念,满足学生创新能力发展需求,将非遗文化价值发挥出来,培养学生工匠精神,构建科学的教学方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促进服装设计课程思政教学模式良好发展,同时也能实现地方特色非遗文化传承与创新目标[1]。
一、基于地方特色非遗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服装设计课程思政教学的意义
非遗进校园是国家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教育部门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为了鼓励和支持非遗进校园,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补贴政策。首先,国家对于非遗进校园的活动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例如,教育部门会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给予一定的活动经费,用于支持非遗文化的传承和推广。其次,国家还会对非遗进校园的活动进行奖励。例如,每年会评选出一批优秀的非遗进校园活动,对于获得奖项的学校和个人,会给予一定的奖励和荣誉。除此之外,国家还会对非遗进校园的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和支持。例如,会组织一些非遗专家和传承人到学校进行讲座和指导,帮助学校更好地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
(一)服装设计专业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创新的重要性
积极落实课程思政理念,完善构建思政教学体系,能够满足现代教学需求,落实好服装设计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模式,能够满足服装款式设计及质量需求。不仅如此,还能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强健学生身体,奠定良好的道德修养,同时也能掌握实践技能,实现高素质人才培养目标[2]。
高素质人才需要满足服装设计专业需求,落实服装设计理念,培养学生正确三观,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同时也能养成工匠精神,具备集体合作能力,实现和谐发展目标。不仅如此,职业院校需要明确好服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实现整体转型,将思政元素融入进去,实现具有地方特色的非遗文化传承与创新目标。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满足现代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将思政元素融入进去,构建合理的教学模式,落实好课程结构创新改革,构建地方特色非遗文化传承目标,完善构建思政教学体系,能够将思政元素融入到服装设计课程当中,提供学生综合素养。
(二)服装设计专业教育结构融合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职业院校学生由于文化基础不够扎实,再加之传统的思政理论课程枯燥乏味,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没有加强对地方特色非遗文化传承与创新关注力度,无法将思政教育课程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对此,可以从学生感兴趣的专业课程着手,将思政元素融入到地方特色非遗文化创新当中,实现对服装设计课程的优化创新,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有效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服装设计专业需要与非遗文化内容进行结合,完善构建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满足新课改教学模式,落实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课程结构优化改革,实现地方特色非遗文化传承目标,将理论与实践进行结合,以此达成非遗文化传承目标[3]。
基于地方特色非遗文化传承与创新,构建服装设计思政教育模式,需要满足服装设计课程思政教学模式需求,制定出良好的融合方案,实现地方特色非遗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目标,积极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满足学生的多维度思维培养需求,对学生的错误三观进行有效培养,将非遗文化内涵有效发挥出来。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实现中华文化的传承,将思政元素有效融入进去,实现理论课程与思政知识的有效结合,明确非遗文化发展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良好发展[4]。
二、基于地方特色非遗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服装设计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对策
(一)提升学生创新能力与职业素养
基于地方特色非遗文化传承与创新,将服装设计专业课程与思政教学模式进行融合,带领学生对非遗文化进行研究,深刻感受非遗文化的工匠精神,通过有效的示范,为顺利开展服装设计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奠定基础。不仅如此,在非遗文化学科教学方面,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精神,将传统文化艺术价值发挥出来,融入到服装设计理念当中,实现非遗文化传承与创新目标。除此之外,还需要满足特色服装设计理念,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将地方特色非遗文化内涵呈现出来,结合学生实际生活,以非遗文化为核心,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同时也能养成工匠精神,在服装设计课程中落实思政教学模式,完善构建教学模式,实现地方特色非遗文化传承与创新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5]。
(二)构建多样化教学模式
在服装设计课程思政教学模式中,融入地方特色非遗文化,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积极主动参与进来,实现非遗文化传承与创新,将思政元素为切入点,完善构建服装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加大课程设计结构构建力度,落实传承理念,促进地方特色非遗文化良好发展。不仅如此,还需要结合学生设计思维,将非遗文化特色内涵发挥出来,培养学生正确三观,增强创新思维,促进服装设计市政教学模式良好发展,制定出良好的融合方案,满足学生的多维度思维培养需求,完善构建服装设计课程教育体系[6]。
总结:
综上所述,基于地方特色非遗文化传承与创新,构建服装设计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可以结合实际教学特点,制定出合理的课程发展策略,将服装设计课程与思政进行融合,实现地方特色非遗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目标,实现地方特色非遗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目标,培养学生工匠精神,实现学生多维度思维创新培养。不仅如此,还能够培养学生正确三观,为今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同时还能结合地方文化特色,将我国优秀非遗文化传承下去,实现灵魂与灵魂的交流,学生能够感受到非遗文化的魅力。除此之外,还需要积极弘扬中华文化,制定出非遗文化发展目标,科学构建融合方案,实现地方特色非遗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目标,积极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促进学生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亚玲. 基于地方特色非遗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高职服装设计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探究[J]. 科教导刊,2022,000(001):162-164.
[2] 王川,韩亚东,阳川. "非遗文化"课程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的探索与实践 ——以《服装网店实施》课程为例[J]. 西部皮革,2021,043(017):041-042,044.
[3] 李辉,段宇鑫. 广西壮锦元素融入现代视觉设计的研究[J]. 西部皮革,2022,044(009):136-138.
[4] 李以英. 非遗工艺美术与现代服装设计的融合创新[J]. 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1,000(006):1642.
[5] 夏缨婷,朱晓瑜. 非遗手工艺在当代服装中的再设计研究——以瓯绣为例[J]. 智库时代,2020,000(048):194-195.
[6] 卞勇平,王文静. 实施"金色工程",实现"金彩人生",着力打造江苏职教"金"招牌 ——专访江苏省金坛中等专业学校校长卞勇平[J]. 职教通讯,2022,000(012):005-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