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皮肤病,主要表现以水疱和红斑为主。该病毒对神经具有良好的亲和性,常分布在单侧神经[1]。感染带状疱研究发现9%~34%的患者感染疹病毒后容易出现后神经痛(PHN)[2],疼痛以原皮损区为中心向周围辐射,多表现为烧灼疼痛、痛觉异常以及阵发性撕裂样疼痛等,部分患者也出现皮肤瘙痒的症状,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关于PHN的治疗,临床可采取的方式有很多,如使用药物改善疼痛,使用手术治疗等。由于目前对PHN的发病机制的了解不够深入,因此不同患者的治疗效果不同,很多患者易出现不良反应,这对患者的康复产生影响。一些研究提出,采用针刺疗法可以改善疼痛,且不会增加并发症风险,针刺过程中配合中医护理可进一步优化治疗效果,为了验证这一观点特进行了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2年1月~2023年12月期间收治的112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数字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各56例。纳入指标:①符合PHN的诊断标准[3];②疼痛持续时间超1个月;③年龄≥50岁;④签署知情同意告知书。排除指标:①认知、精神和沟通障碍者;②患有其他皮肤疾病;③恶性肿瘤患者;④中途退出研究者。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n,x̄±s]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①对症治疗:止疼、强化免疫力、营养神经,给予口服药和注射药对症治疗。口服药为腺苷钴胺片和普瑞巴林胶囊,腺苷钴胺片每次给予1mg,1日口服3次,普瑞巴林胶囊每次口服150mg,每日晚睡前1次。注射液为0.9%的氯化钠+牛痘疫苗接种提取物、甘露醇,用量可根据患者疼痛情况进行调整,均为每日1次。②针灸治疗:常用穴位腰俞、命门、悬钟、太冲、足三里、双侧合谷、大肠俞、腰阳关、曲池、三阴交等,根据疼痛部位和疼痛程度选择普通针、芒针和微针进行针刺,针刺时间20~30min,每日针刺1次,连续治疗7d。③基础护理:结合患者疼痛情况制定用药计划,叮嘱患者遵医嘱用药;关注营养状况,建议患者多摄入增强免疫力的食物;鼓励患者加强运动,改善身体素质,降低身体对疼痛的敏感性。
实验组:中医护理。①常规护理:同对照组。②辩证护理:以中医“四诊法”为依据,通过“望、闻、问、切”的方法了解患者疼痛程度、表现等情况,结合诊断结果制定满足患者个体化康复的中医护理措施。③饮食调理:在中医理论中,将食物按“性”分为寒、热、温、凉,食物的“性”代表食物的特征,摄入不同类型的食物对身体的影响也不同。结合“有寒热虚实”之辩制定饮食计划。一是建议患者有规律饮食,同时讲解食物“性”的搭配与调和,以促进身体康复。二是忌刺激、辛辣、油腻和荤腥等食物,尽可能选择清热泻火食物,如扁豆、冬瓜、柑橘、萝卜等。④情志护理:关注患者情绪变化,予以对症护理。中医认为“太阴之人”容易出现抑郁心理,而抑郁属于消极情绪,是影响经络通畅的主要原因,护理需以开导心绪为主,尽可能通过沟通与交流使患者心情舒畅。“太阳之人”难以控制情绪,情绪时常如“火山喷发”一般,护理以安抚情绪为主。⑤中医运动指导:以“八段锦”为基础,结合患者身体情况设计运动计划,每日早、晚各进行1次。治疗7d。
1.3 观察指标
疼痛评分:使用VAS量表[4]进行评价,评分范围0~10分,分数越高疼痛越明显。护理效果:参考PHN诊疗标准,结合VAS评分继续判断。显效:无明显的皮肤症状,疼痛评分小于2分;有效:无明显的皮肤症状,疼痛评分2~4分;无效:存在皮肤发红、瘙痒等症状,疼痛缓解程度较小,或症状加重,疼痛评分4分以上。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样本数×100%。生活质量:评价内容包括睡眠质量、社交质量、和饮食质量。睡眠质量评价以每日睡眠时长、是否出现睡眠中断、睡眠中断次数等指标为基准,总分0~100分,分数高表示睡眠质量好;社交质量评价以社交次数以及社交人际关系为主,总分0~100分,分数高表示社交情况良好;饮食质量采用患者饮食起居调查表进行调查,评价内容为饮食次数、饮食量、饮食后是否出现恶心、腹泻以及呕吐等症状,总分0~100分,分数高表示饮食质量良好。
1.4 统计学分析
研究结果数据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23.0完成处理,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分别用x̄±s、(n,%)表示,t检验、X2检验为检验差异性的方法;检验依据以P<0.05为标准,表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疼痛比较
与护理前相比,两组疼痛评分均得到明显改善,实验组改善效果更显著(P<0.05)。见表2。
表2 疼痛比较[n,x̄±s]
2.2 护理效果比较
实验组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护理效果比较[n,%]
2.3 生活质量比较
实验组睡眠质量、饮食质量以及社交质量改善效果具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患者生活质量比较[n,x̄±s]
3 讨论
PHN是一种复杂的神经疼痛,多发于50岁以上患者。近年来,人们对中医的关注的越来越高,这对于中医发展产生了中医影响[5]。中医认为PHN属于“痹症”范畴,发病原因与脾脏湿气重和肝脏多火有关,治疗当以祛湿泻火为主。针灸治疗PHN可以起到益气活血、通络止疼等作用。通过刺激与疼痛有关的穴位,能够促进穴位周围毛细血管微循环,增强机体恢复能力,改善免疫水平,降低疼痛神经敏感度,进而实现治疗目的。一些研究提出,针灸治疗过程中辅以中医护理可以进一步缓解疼痛,改善治疗效果。中医护理以“辩证”为主,即根据症状制定护理计划,并在护理过程中根据患者康复情况对护理计划进行改进,使护理方案最大限度满足患者康复需求。“辩证施护”的核心在于“顺应自然”,通过饮食干预、运动指导、养神调神等方式增强身体的抵抗能力和免疫能力,削弱病毒对机体的毒害作用,通过机体自身实现消失[6]。“望、闻、问、切”是“辩证施护”的基础,通过这“四诊”方法了解患者情况,在此基础上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中医护理可追溯至先秦时期,当时从医者集合多家思想提出“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的思想,意思是疾病应以预防为主,预防则以保健为核心,只有强化身体素养,才能将疾病抵御在体外。《金匮要略》云:“所食之 味,有与病相宜,有与身为害,若得宜则补体,为害则成疾”,意思是病害与饮食存在着紧密联系,调整饮食习惯,养成健康的饮食规律能够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现代一些研究提出饮食过盛诱发PHN的概率大大提高。《内经》中揭示了各种情绪对身体器官的影响,如“喜伤心”“怒伤肝”,说明情绪是影响疾病康复的重要因素之一,纠正患者不良或不规律的情绪对于患者的康复有着积极影响。在对PHN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发现,患者情绪变化较大,且与神经痛程度成正比关系,神经痛程度越高的患者情绪波动越大,睡眠质量、饮食质量和社交质量受到的影响就越大。中医护理不仅讲究“循证”,而且还讲究“调理”,通过中医调理的手段影响机体能力和水平,进而起到治疗的作用。而护理是“调理”的重要一环,需要结合患者康复需求制定“调理”计划,将饮食、运动和用药等融合为一体,借助于科学的手段帮助患者康复。
本研究结果显示,经过1个疗程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疼痛水平均发生了明显变化,但组间比较结果实验更明显(P<0.05);总有效率结果显示,实验组达94.64%,对照组仅为78.57%,表明实验组的护理效果更理想;在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方面,实验组睡眠质量、饮食质量和社交质量等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以上结果说明中医护理在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的疼痛缓解、治疗效果改善以及生活质量提升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在研究过程中,针对不同患者采取不同的中医干预措施,最大限度确保护理方法的针对性,缩短患者疼痛程度减弱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中医护理以传统中医理论知识为基础,辅以现代中医护理方法,将饮食、心理和运动等融为一体。通过饮食指导为患者提供营养支持,增强身体免疫能力,削弱病毒对身体的毒害作用;通过情志护理的方法干预患者心理认知,使患者能够将情绪稳定,避免出现不良情绪,防止身体激素分泌水平失衡,影响身体免疫能力;通过运动干预能够促进患者全身血液循环,改善全身能量供应,促进身体功能恢复。此外,中医护理讲究“循证”,即根据症状进行护理,由于治疗过程中患者的症状处于动态变化状态,可能出现加重或减轻的发展结果,因此需要通过“望、闻、问、切”的方式定期对患者病情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和预测,同时调整护理方法,使其根据针对性。对于疼痛明显改善的患者,护理时应加强运动干预,可以五禽戏、太极拳或者八段锦等作为运动干预的手段,通过运动支持的方法提高患者身体免疫能力,为患者的康复保驾护航,为患者的生命安全提供帮助。
综上所述,对于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的护理,可采取中医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该方法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疼痛,提高护理效果和生活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