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床上冠心病患者较为常见,随着疾病的进一步发展,患者会出现心肌缺血或坏死等情况,心肌缺血或坏死之后形成的瘢痕组织会导致患者心脏起搏传导系统受到不良影响,进而导致心律失常的发生[1]。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会对患者的血流动力学产生直接影响,降低心排量,增加患者发生血栓的风险。患者的临床症状包括心悸和胸闷,严重的话甚至会出现猝死等不良后果。临床在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时遵循复率和减慢心室率的原则。胺碘酮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多通道阻滞剂,其能够使患者心房细胞不应期得以延长,但如果使用不恰当会使患者的心律失常进一步加重,而且患者长时间高剂量的用药又会增加其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2]。比索洛尔也是临床上一种常用来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的药物,但目前有关比索洛尔联合胺碘酮对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治疗的研究相对较少。现对不同治疗方案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的效果进行评价。
1.1一般资料
患者一般资料(表1)。
1.2方法
对照组:胺碘酮治疗方案。即患者每次服用0.2克胺碘酮,每天用药三次,用药一周后根据患者的病情对药物使用剂量进行适当的调整,连续用药一个月。
观察组:胺碘酮联合比索洛尔。胺碘酮用药方案同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联用比索洛尔,即患者每次服用2.5毫克的比索洛尔,每天用药一次,后续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适当的增减药物使用剂量,连续用药一个月。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
1.4统计学分析
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有效性对比
在显效、有效、无效指标中,观察组分别有44例、34例、2例,占比分别为55.00%、42.50%、2.50%,对照组分别有20例、38例、22例,占比分别为25.00%、47.50%、27.50%,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性97.50%高于对照组72.50%,(P<0.05)。
2.2心功能指标改善情况对比
在LVEF、LVESD、CO心功能指标中,治疗前,观察组分别为(27.26±6.58)%、(52.59±10.36)mm、(3.79±1.23)L/min,对照组分别为(27.60±6.59)%、(52.69±12.10)mm、(3.29±1.30)L/min,2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分别为(41.23±11.19)%、(40.32±9.26)mm、(4.24±0.27)L/min,对照组分别为(30.26±7.70)%、(49.63±9.10)mm、(4.00±0.38)L/min,观察组患者BMI、餐后 2 h 血清胰岛素及C 肽优于对照组,(P<0.05)。
2.3心肌标记物指标改善情况对比
在NT-proBNP、cTnⅠ心肌标记物指标中,治疗前,观察组分别为(1137.45±226.14)pg/L、(0.25±0.14)ng/L,对照组分别为(1109.79±240.26)pg/L、(0.24±0.18)ng/L,2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分别为(462.34±0.14)pg/L、(0.02±0.01)ng/L,对照组分别为(675.50±173.48)pg/L、(0.06±0.02)ng/L,观察组患者心肌标记物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在临床常见且多发疾病中就包括冠心病,其会导致患者血管管腔阻塞或狭窄,极易诱发心肌缺氧和缺血,最终导致心肌梗死的发生[3]。心律失常是冠心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因心律失常会使患者的一氧化碳进一步降低,使患者的心肌缺血症状进一步加重[4]。临床在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时遵循改善患者心肌供血和降低心肌耗氧量以及纠正心律失常等原则,旨在改善患者的心功能[5]。药物是目前临床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的常用手段,常用药物之一就是胺碘酮,其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胺碘酮会产生电生理效应,主要是延长患者身体内部心肌组织的动作电位,给有效不应期延长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从而实现折返激动消除的目标[6]。另外,该药物还能够对心肌传导纤维产生阻碍作用,减慢传导速度,降低窦房结和心房肌自律性,显著改善患者的心功能。通过扩张冠状动脉和周围血管,有利于缓解疾病[7]。然而单一采用胺碘酮对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实施治疗会导致患者出现相关不良反应[8]。因此,应将该药物结合其他药物对该类患者实施治疗。
比索洛尔能够选择性阻断肾上腺素,该药物能够减缓异位起搏点频率和自主窦性频率,从而延缓房室旁道,促进心肌变异性以及心肌血供的改善,显著减少心肌耗氧量,有效治疗心律失常[9]。将比索洛尔和胺碘酮联合在一起对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实施治疗能够就将两种药物的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同时还能够促进整体治疗效果的增强[10]。
在本文中,在显效、有效、无效指标中,观察组分别有44例、34例、2例,占比分别为55.00%、42.50%、2.50%,对照组分别有20例、38例、22例,占比分别为25.00%、47.50%、27.50%,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性97.50%高于对照组72.50%,(P<0.05)。在LVEF、LVESD、CO心功能指标中,治疗前,观察组分别为(27.26±6.58)%、(52.59±10.36)mm、(3.79±1.23)L/min,对照组分别为(27.60±6.59)%、(52.69±12.10)mm、(3.29±1.30)L/min,2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分别为(41.23±11.19)%、(40.32±9.26)mm、(4.24±0.27)L/min,对照组分别为(30.26±7.70)%、(49.63±9.10)mm、(4.00±0.38)L/min,观察组患者BMI、餐后 2 h 血清胰岛素及C 肽优于对照组,(P<0.05)。在NT-proBNP、cTnⅠ心肌标记物指标中,治疗前,观察组分别为(1137.45±226.14)pg/L、(0.25±0.14)ng/L,对照组分别为(1109.79±240.26)pg/L、(0.24±0.18)ng/L,2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分别为(462.34±0.14)pg/L、(0.02±0.01)ng/L,对照组分别为(675.50±173.48)pg/L、(0.06±0.02)ng/L,观察组患者心肌标记物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比索洛尔和胺碘酮联合用药方案能够对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产生积极影响,主要表现在改善患者心功能方面。
4结论
总而言之,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采用比索洛尔和胺碘酮联合用药方案有助于改善心功能,促进整体疗效的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李毅.比索洛尔联合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的效果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2,16(23):89-91.
[2]王楠.丹红注射液联合比索洛尔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21,28(12):1784-1788.
[3]张宇.艾司洛尔联合低剂量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21,28(11):63-65.
[4]牛明钊.美托洛尔联合胺碘酮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0,14(22):130-132.
[5]高省伟.美托洛尔联合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的效果[J].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7):3175-3177.
[6]杜凡荣.阿替洛尔联合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的效果及药学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14):148+168.
[7]杨奕轩,席雅君.阿替洛尔联合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的效果和安全性评价[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20,10(01):23-25.
[8]徐凯歌.胺碘酮分别联合比索洛尔、美托洛尔治疗收缩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比较[J].临床医学,2019,39(10):102-103.
[9]刘晓.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采用美托洛尔联合胺碘酮治疗效果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30(14):2410-2411.
[10]陈刚.阿替洛尔联合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15):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