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中国画风格类似于一个人的容貌和行为。当前,随着中国画事业的不断发展,当代画家必须有目的、有责任、有方向,延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俱进,开创新的艺术风格。面向社会生活,尊重艺术规律,生产人才和优质产品。如今,画家要在文化上坚定自信,扎根于人,深入生活;勇于创新创造,推动文化创新发展。精美的艺术品,秉承艺术理想,用高尚的文艺作品引领社会时尚和创意。创作出能反映时代进步、富有民族特色和地域色彩的优秀文艺作品。
一、流派师承与风格
流派对风格的影响最大。一个个性鲜明且成就斐然的艺术家,他的作品风格往往会影响一代甚至几代人,也会成为一个流派的代表人物。地域特征也是流派形成的重要因素。中国美术史上的重要时代,以流派较多为主要标志。纵览中国绘画史,几乎每个时代都有引领这个时代画风的人物和流派。中国画流派纷呈,如黄派、徐派、新安画派、湖州竹派、常州画派、米派、岭南画派和海上画派等等。唐代张彦远在其《历代名画记》中称:“顾(恺之)、陆(探微)之神,不可见其盼际,所谓笔迹周密也;张(僧繇)、吴(道子)之妙,笔才一二、象已应焉,离披点画。时见缺落,此虽笔不周而意周也。若知画疏密二体,方可议乎画。”这里所说的“疏密二体”其实就是画中的繁和简,也可引申至后来的“工”与“写”。这是从宏观上讲,而具体到笔墨的运用上。流派对中国画创作风格上的影响,到宋元已经成为一种传统。北宋末年的皇帝、同时又是一代杰出画家的宋徽宗赵佶,创办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完备的画院。他继位之始,出于对绘画艺术的特殊爱好,便对宋初设立的画院制度进行改革。他益兴画学、教育众工,下题取士,复立博士,考其艺能,把画院变成了科举制的一部分。他经常亲临画院指导学生,用他的观点影响学生。学生考入画院后,要按画院规定的课程学习。画学分佛道、人物、山水、鸟兽、花竹、屋木六个科类。学生画什么、怎样画都由他决定。由于是朝廷设立的画院,皇帝又亲力亲为,吸引了众多的绘画人才进入画院。他们安心学习,精研技艺,使得北宋的绘画达到了鼎盛。宋徽宗也因此在中国绘画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北宋的院体绘画风格影响后来的几个朝代,甚至今天的工笔花鸟画,仍然把沿袭宋代画风的画,视为最正宗的范本。
二、地域环境与风格
无论在古代还是在当代,艺术风格的形成同样受地域环境的影响。不同的时代背景、生活环境等造就了独特的审美理想和不同的感受。风格是一个受综合因素影响的物象形态,地域环境的影响是其中的重要因素。明董其昌在其《容台别集·画旨》中道:“禅家有南北二宗,亦唐时始分。画之南北二宗,唐时分也,但其人非南北耳。北宗则李思训父子著色山水,流传而为宋之赵干、赵伯驹、伯骕,以至马、夏辈。南宗则王摩诘始用渲染,一变钩斫之法。其传为张璪、荆、关、董、巨、郭忠恕、米家父子,以至元之四大家。”董其昌在这里所说的“南北二宗”虽并不只是局限画家的南方人与北方人之分,但他们各自代表南北画风是显而易见的。董源、巨然多画江南土质山,山势平缓,多写灌木杂树、平沙浅渚,画面平淡天真、气象温和;而荆浩、关仝多画北方石质山岳,山势崔嵬拔峭,多为松树、高山流水,雄伟壮阔。再如人物画中的“曹吴二体”,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称:“北齐曹仲达者,本曹国人,最推工画梵像,是为曹。谓唐吴道子曰吴。吴之笔,其势圆转而衣服飘举,曹之笔,其体稠叠而衣服紧窄,故后辈称之曰:吴带当风,曹衣出水。”这里所说曹、吴,虽非同一时代人,但曹仲达为官山东,而吴道子长期“浪迹东洛”,他们代表了两种不同的风格也和他们所处地域不同不无关系。明清文人画,注重笔情墨趣的追求。尤其是写意花鸟,在淋漓奔放中,抒发胸中逸气,而笔墨技艺既凝练简括,又变化微妙。以徐渭为例,他的题画梅诗中说:“从来不见梅花谱,信手拈来自有神,不信试看千万树,东风吹着便成春。”他是很有创新精神的画家,且功力深厚,所以能达到心手双畅、翰不虚动、下必有由的境界。清代的“扬州八怪”,均擅长花卉,继承发扬了文人画传统,正如有人议论郑板桥的绘画时,说他“笔情纵逸、随意挥洒、苍劲绝伦”,这都是和笔墨情趣的高妙不可分的。
三、意境格调与风格
说到中国画的意境与格调,就不得不说文人画。“文人画”又称“士人画”,是中国绘画史上的名词。北宋苏轼最早提出“士人画”的主张。他说:“观士人画,如阅天下马,取其意气所到,乃若画工,往往只取鞭策皮毛。”“士人画”不像专业画工那样拘泥于物象具体细节的呈现。遗貌取神,追求展现物象的精神状态,天然简单,重神采、轻形质,高逸绝俗。《淮南子》曾提出“君形”之说:“画西施之面,美而不可悦。规孟贲之目,大而不可畏,君形者亡焉。”意思是说,画佳人西施虽然很美,但不使人喜爱;画勇士孟贲虽然眼睛很大,但并没有令人生畏的气势,其根源在于没有神气。画家顾恺之曾提出传神的主张,南齐谢赫总结了“六法”,其中就有“气韵生动”。明末清初画家石涛作画追求文人情趣,讲究人品、学问、才情、思想。元代画家吴镇说:“戏墨之作,盖士大夫词翰之余,适一时之兴趣。”元代画家黄公望也说:“画不过意思而已。”其实就是追求画的意境与格调。通常讲,中国画的意境与格调与画家的才学是紧密相连的,这也就使得文人画有了其独特的风格。风格更多地体现画家的个人艺术气质、思想表达方面,也是渗透在画作中的情调和意蕴。
结论:我们在欣赏中国画的时候,通常会被五花八门的风格弄得眼花缭乱,知道了画风形成的基本要素后,就会逐渐理清中国画风格的特点,也会知道我们赋予画作思想感情的意义。风格和美学思想密切联系。风格也是中国画作品重要的美学准则,中国画注重内涵、心境,崇尚神韵、意趣。中国画风格的形成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形态就像人的气质相貌一样,有传承因素,有地域因素,更有文化因素。风格也是因人而异的。画的风格也决定了画的品位、画的基调,因此画的风格也一直备受画家推崇。正所谓取百家米,煮一锅粥,我用我法,自成一家。中国画的艺术风格要依照其规律探索创新。
参考文献:
[1]姜芹.中国画风格在建筑动画中的运用探讨[J].现代装饰(理论),2014(12):172.
[2]章建洲.谈谈国画山水和陶瓷山水画的传承[J].景德镇陶瓷,2014(04):43.
[3]张晓红.国画艺术中的关东画派的艺术风格探索[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4(17):119-120.
[4]周茹冰. 国画元素在古风商业插画中的“民族化”发展研究[D].重庆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