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中医学一直强调人体的健康状况,在防治疾病时,应从“人”的角度考虑各种因素,从而展现以人为本的理念。所谓的体质,就是指人类在成长的过程中,由于天赋的原因,而形成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以及心理状态等层面比较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有性质。身体识别是以人们的身体认识为基础,针对人体的状态以及不同人体的分类特征,并了解其总体的影响因素以及个体自身的差异,制定适当的诊断、治疗与保健方案,“因人制宜”地进行干预。同时也要加强对患者家属及社会上有关人士的教育和帮助,使他们充分认识到疾病是可以治愈的,积极配合医院做好康复工作。
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采用中医的体质辨识方法,可以识别患者的身体情况,采用中医的方法进行治疗,通过中医的方法来控制糖尿病足的发展,促进血液的流通,从而降低糖尿病足的发病率。减少降压、降糖等西药的使用。在老年、儿童、孕产妇、妇女健康等人群中应用中药辨证方法,针对老年人的体质特点,采取相应的饮食和保健操。通过对社区孕妇进行体质识别,可以让一些习惯性流产、不孕女性在日常生活中针对自身体质进行饮食、运动等方面进行调整,从而达到对孕妈基本的治疗效果。在社区幼儿开展中医体质识别,增加对不同体质的孩子的针对性训练,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传染病防治中,中药的体质识别功能在许多西药中都有相同的处理方法。在中医学上存在差异,利用中医的体质识别对预防传染性疾病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由于身体素质的差异,可以通过加强对各种疾病的防治来达到良好的效果。
中医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它强调辨证与整体性,以个体的个体为研究目标,针对不同个体的体质、根据病情的发展阶段,采用不同的疗法,从而指导中国古代的人们进行疾病的预防和恢复。《皇帝内经》中记载的许多古代哲学家都用了中药,譬如“麻沸散”是华佗的创造,“望闻问切”是扁鹊的创造,是中国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充分利用中药来推进中国医疗改革已经迫在眉睫。随着我国中医文化的广泛应用,中医体质识别已与基层医疗服务相结合,本文通过比较和分析,探讨了中医体质辨识对个人生命品质的作用,以及其对公共卫生服务的作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观察组:45~85岁之间的男性和女性的性别比例是27:20(54/40),平均年龄(63.2±1.2)岁。对照组:48~83岁之间的男性和女性的性别比例53:41(53/41),(63.5±1.2)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无显著性差别,P>0.05,无显著性差异。不包括有重度精神病或有认识缺陷的病人。此项试验得到了医院伦理委员会和病人的家人的认可。
1.2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体格检查,观察组个体在对照组常规体检基础上给予中医体质辨识诊疗。
(1)气虚质:病人脸色发黄、四肢无力、汗出少。像萝卜、槟榔等具有破气、耗气的食物,尽量少食用。另外,还可以在气海,关元,太溪等穴位进行推拿,还可以服用四君子汤、生脉散等滋阴药。
(2)阳虚质:四肢冰冷,大便稀薄,舌苔薄,脉细,男子有阳痿、早泄、女子有带下增加等症状。可以多吃一些牛肉、羊肉、狗肉等,尽量不要吃寒凉的东西,比如西瓜、梨等,可以选择温泉浴、桑拿等。可以按摩合谷、商阳、命门、肾俞等穴,还需要合理运用一些滋补的药物,,比如右归丸可以补肾阳。
(3)阴虚质:病态消瘦、五心烦躁、昏睡不醒、舌红少津、脉细。可多食银耳,紫菜,葡萄等有甘寒之品。推拿太溪,照海等。
(4)痰湿质:病人体质肥胖、多汗、多痰、多舌、苔薄腻、脉细而多。痰湿体质的人可以吃杏仁小豆等,可以按摩足三里,丰隆,承山等穴位,配合“香砂六君子”汤,具有去湿祛风的作用。
(5)湿热质:患者有头痛、四肢无力、易得疮疡、湿疹、腹痛、大便干燥、舌苔薄黄、脉多。多吃苦瓜、冬瓜、丝瓜等甘凉的食物,少饮酒,少在阴陵泉、曲池、丰隆、阴陵泉等地方居住,也可以口服中药藿朴夏苓汤。
(6)血瘀质:患者肤色发黑,皮甲错乱,舌苔有瘀点,舌脉蜿蜒,脉象干燥。可以多吃三七、黑豆、山楂、洋葱等食物,多做一些锻炼,可以按摩血海、三阴交、神门等穴位,也可以服用血府逐瘀散。
(7)气郁质:临床表现为忧郁,胸痛,发热,舌质薄,舌质薄。多吃香蕉,柠檬,紫苏,菊花,玫瑰花等。按摩内关、膻中、太冲等穴位时,可以服用舒张散,以通气解郁。
(8)特禀质:患者存在先天发育畸形、生理功能缺陷、过敏体质等。
(9)平和质:身材中等,皮肤光滑,双眼明亮,睡眠好,食量好,大便正常,舌淡红,苔薄白,脉象平。
1.3观察指标
考简明健康状况量表(SF-36),对两组病人进行个体化诊疗护理干预前和治疗后6个月的生命质量进行评价,得分越高,说明病人的生存质量越好。
1.4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20.0统计软件系统对有关资料进行分析;SF-36得分用(±s)表示,用t检验;P<0.05,说明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病人在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后简明健康状况量表(SF-36)的分数变化状况(参见表1),观察组病人在3个月、6个月、9个月后简要健康状态量表(SF-36)均高于对照组。
表1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SF-36得分情况
组别 | 护理诊疗前 | 6个月 |
观察组 | 65.24土5.62 | 80.25土6.85 |
对照组 | 66.82土5.68 | 70.32土5.62. |
T值 | 11.625 | 1.062 |
P值 | >0.05 | <0.05 |
3讨论
在临床上,医药的作用利用药的偏性纠正人体的阴虚,以达到平衡人体的阴平阳秘,在中医的基础上,还可以进行推拿,针灸,饮食等。对病人进行中医体质识别,可以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饮食习惯进行调整,以“治未病”,改善患者生活品质。中医体质识别是纳入医疗卫生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国家中医局也十分关注,并积极宣传,让民众能够按照自己的身体状况调整,以提高身体素质,预防疾病。另外,通过构建“中医体质测验”等“健康体检”系统,能有效地解决各种需要、各阶层人群的问题,使其能根据实际情况、因人而异、快速地得到医疗,促进医疗保健的健康发展。结果表明,通过对病人进行治疗和治疗的介入治疗,可以使病人的生命品质得到显著提高,说明其在基层医疗保健方面的应用是非常有用的。
参考文献
[1]陈晋.中医体质辨识在高血压老年患者中的应用分析[J].饮食保健,2020,7(3):105-106.
[2]李幸芳.中医体质辨识在高血压老年患者中的应用分析[J].东方药膳,2020(19):218.
[3]沈卫忠.星海社区老年人群中医体质辨识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81):167,171.
[4]姚露,姚沙,肖成.肛周湿疹与中医体质学说相关性讨论[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28):157-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