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研究背景
在会计知识内容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经常将会计分录当成重点。一部分学者在会计分录教学过程中进行细化,认为会计分录不完善,不利于保障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另一部分学者需要立足于会计等式探究与分析会计分录技巧,并从多个方面加以着手,全方面的介绍了借与贷的内涵,且提出了很多的想法;此外,工作人员在设计会计分录教学过程中,应该结合具体情况,实现与会计工作有效对接目标,只有这样才可以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结合以上这部分研究得知,已经从多个方面提出了编制分录的新思考,主要的作用就是保障编制分录效率的提高。笔者合理化应用科学方式,如学生互动以及作业方式,探究出了学生会计分录期间遇到的问题,所以积极开展实战活动突显的非常关键,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知识体系,还有利于让学生加深对会计分录知识了解,逐渐地形成良好的技巧,运用自身所掌握的知识解决遇到的问题,增强其自身学习自信心。
2.会计分录
会计分录主要的内容就是要结合复式记账原理相关标准,对每一笔经济业务列出对应的双方账户及其金额的一种记录。学生选择会计这个专业,就必须要掌握借贷会计分录相关知识内容,而学生最开始接触这部分知识时,不仅无法快速掌握借、贷的内涵与意义,还不能明确借、贷金额与科目,即便编制分录完成,更无法进行有效检验。依然有很多的学生通过多年积累与探究,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可见,若是不应用科学有效技巧是无法掌握编制会计分录的,更谈不上有效应用,如果学生了解编制会计分录技巧,就会对借与贷有一个全新的了解,不仅可以保障会计分录准确性,还有利于快速完成工作目标。
3.实战编制借贷会计分录的技巧
3.1明确复式借贷记账相关标准
明确复式借贷记账相关标准,就能够保障会计分录准确性。现阶段,各个国家都经常应用复式借贷记账法,不仅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还让借贷记账标准成为了一个非常关键标志。不管是哪一个会计分录,都有着对应的借、贷科目,若是不具备那么就会出现会计信息不规范的现象;同样与科目相吻合的合计金额也相同,反之就会导致会计信息不正确,不仅不能为预算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有效依据,还会让会计信息出现失真的问题。
目前,借与贷已经成为了一种记账符号,与以往进行对比,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性。切记不要将借当成增加,也不要将贷当成减少,若是把借当成增加以及将贷当成减少,就需要结合账目实际情况进行判定。
掌握借、贷科目。一科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应有价值的经济要素,也能够对会计要素实施划分。二科目除了有类别,还有级别。从指标方面加以着手,科目主要由三部分组织而成。三是工作人员不管是在开展核算以及监督工作期间,科目已经成为了必须要应用的工具,为优化账户提供了科学有效依据。四工作人员在设计会计科目过程中,应该坚持相关规则标准为中心,在特点范围中,从工作实际方面加以着手,高度重视科目命名,确保向着统一化方向发展。
3.2根据具体业务,按照步骤分录
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第一,有针对性探究与分析经济业务所包含的科目名称。第二,明确科目性质。查看科目属于哪一个类型。第三,明确科目方向。通过观看金额增减,就能够明确科目的方向,如借方、贷方。第四,明确科目金额。第五,查看是否满足借贷记账相关要求。如果发现编制分录与记账标准不吻合,那么就证明了会计分录不正确,需要马上进行改进。在总体分录期间,应该严格遵守标准规则,判断科目性质居于中心,其重要价值突出的非常明显,如此一来,科目在会计分录期间占据着关键性地位。
会计分录呈现简繁特点。当前,会计分录主要由简单与符合分录组织而成,其中简单分录主要的内容就是一借一贷分录;而符合分录主要的内容就是一借多贷分录以及多借多贷分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高度重视编制会计分录工作。在进行会计分录过程中,需要明确科目性质、方向以及金额,且要结合对应经济业务,应用理论知识与具体业务相结合方法,有针对性进行探究与分析以及处理等。可见,只有了解科目相关内容,才可以彻底摆脱口诀,进行合理化应用。
4.会计分录教学思考
会计分录作为教学用语重要组成部分,与具体业务中的编制记账凭证进行比较,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性。进行会计操作过程中,只要观看编制记账凭证就能够了解到会计分录相关内容。可以说,会计分录已经成为了记账凭证的主要组成部分,还有部分人而言会计记录就是记账凭证的一种简化方式,然而应该注意一点就是会计分录仅仅是一种教学用语,不能在具体工作中进行有效应用。
由于科学与账户拥有各自价值,切记不要将两者弄混淆。科目主要的作用就是顺应分门别类地核算会计对象的主要内容实施细分类项目,其在记账凭证中占据着关键地位。而科目设置的账户,即便名称与科目没有差别,然而账户依然可以把会计要素实际情况呈现出来。在进行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具体情况,及时开展仿真实训活动,只有这样才可以帮助学生提升自身实践能力。因为会计分录呈现一定的枯燥性,若是一直应用一种方法进行联系,那么学生就会丧失学习热情,如果合理化应用仿真案例,学生就可以一遍学习一边做项目,从而就会加深对相关知识的了解。
通过应用元认知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热情。教育者在开展会计分录原理知识内容过程中,应该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知识经验,有针对性进行学习,探究与分析问题,并利用科学有效方法加以解决,从而让学生变成知识内容探究人员。另外,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除了能够帮助学生增强自身认知,还有利于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科目,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会计分录自信心。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开展编制借贷会计分录过程中,学生需要结合具体情况,有针对性探究分析遇到的问题,并利用科学有效措施加以应对,同时也需要与其他人进行有效互动,在加深对知识内容了解的同时,还有利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提升自身各项能力以及加深对知识内容的了解起到一定促进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郭紫凝.双分录核算形式在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的运用[J].财会学习,2022(27):98-100.
[2]李岩.基于双分录的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探究[J].投资与创业,2022,34(13):71-73.
[3]赵志恒,李英杰,周福萍.《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难点与教法原理[J].商业会计,2022(12):122-126.
[4]杨琳惠.行政事业单位薪酬代扣业务会计处理问题分析[J].财会通讯,2022(05):167-171.
[5]董星宇.商业银行实现财务管理数字化转型的路径探索—构建“独立、集中、统一”的会计核算处理模块[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2(21):107-109.
[6]孙参运.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会计处理的案例分析[J].财务与会计,2022(19):34-37.
[7]刘丕平,曲晓晓,王海清等.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会计核算问题探析—基于政府会计改革背景[J].齐鲁珠坛,2021(06):33-36.
[8]胡晓明,陈建平.以Excel作为CAATs工具实施会计分录测试[J].中国注册会计师,2021(08):7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