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文化是中国几千年来的精神财富,它的优良传统应当由今天的学子继承和发扬。在班级的管理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儒家的传统文化,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和关怀,做到以人为本、严以律己、公平对待学生,让学生们真正意识到自己的发展和班集体的发展的重要性,从而达到道德教育的目的。
一、儒家文化的研究背景
儒家创立于春秋末年,创立者是中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丘。自从汉武帝废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家文化一直处于我国文化的主流地位,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儒学的仁、义、礼、智、信,中庸思想等在我国源远流长,影响深远,其价值内核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在上个一百年,中华民族积贫积弱,受外敌欺侮,民不聊生,国家四分五裂,在那个年代,中国以马克思主义、三民主义来武装思想,克服重重困难,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建立了中华民族共和国,使中华民族重新矗立于世界的东方。21世纪又是新的一百年,中华民族有着新的历史机遇,而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应对多元化文化的冲击,如何武装我们的思想,提高自己的文化影响力,最好的办法就是弘扬中国优秀的儒家文化。
二、儒家文化在课堂中的重要作用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冲击,大部分学校和家长都以学习成绩作为评判学生的指标,多数学校把升学率视为“生命之本”,因而多数学生的道德水准明显下降,缺乏对生活的认识和对社会的认识。我国目前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社会转型时期,我国人民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理想模式正在不断地变化。受社会大背景的制约,学生缺乏社会责任感和公德意识,自私自利,集体意识淡薄,不主动关心理解他人,不懂得感恩,不懂得合作,意志软弱,自我封闭,心胸狭窄。当前,校园文化建设和学生素质的培养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中国的儒家文化是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形成的,其深厚的历史积淀在今天的商品经济大潮里仍然熠熠生辉。它的思想、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是中华人宝贵的精神遗产。
三、如何利用儒家文化优势构建和谐向上班级
(一)尊重学生,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追求和谐,是孔子的儒家思想的典范。强调人的主体性,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为了人。在和谐的课堂环境中,教师要注重每个同学的发展,要对每个同学给予应有的尊敬,要给他们足够的发展空间。以组织活动为例,教师们可以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计划、去做各种活动,这样可以使他们更好地展示自己的特点,激发他们的潜能,同时也可以让班集体参与进来,增强他们的团结,每位同学都能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他们会产生自尊自信,不需要别人的指点,就能产生向上的愿望。老师再加以习惯和方法的引导,使整个班级步入一个良好的学习状态。老师尊重同学,也让同学们学会尊重老师、同学、家庭以及与他们相处的所有人。
(二)仁者爱人,关爱学生
“仁”是儒家思想中的最高道德规范和中心思想,而“仁”就是对别人的关爱。老师作为班级的管理者,在学校范围内与同学沟通的频率最高。老师对学生的关爱,能使在学生紧张的学习中,感受到班级和学校的温暖。老师要密切注意学生的思想动态,掌握他们的心理需求,及时地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使他们取实实在在的提高。以老师和学生谈话为例,发现某个同学注意力不集中,成绩下降时,老师要在保护学生的隐私下,在办公室里与学生进行友好的沟通,并提供必要的协助,以帮助他们解决自己的心理障碍,并以更好的态度面对学习。在对学生进行全面关怀和了解、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后,还要通过不断总结经验,提高自身素质,能进一步帮助其他面临类似困难的学生。遇到问题时,老师要及时和父母交流,了解学生的需要,携手家长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三)公平对待,细心呵护
“和而不同,平等包容”是孔子的重要教育理念。老师在班级里有很多的工作要做,还要要对学生的状况进行评估。只有客观、公正、包容,这样的评估,才能让学生的心理平衡,如果对优秀的同学有所偏袒,那影响其他学生努力向上的决心。就拿考试成绩来说,老师们对于学习优异的同学大多都是积极的评价,并期望他们下一次再接再厉。对于学困生,老师也不应该过于苛责,应该给予他们一定的鼓励,指出存在问题,并主动地帮助他们剖析问题的根本原因,找到提升学生学习水平的途径,这样才能让他们有更多的信心。教师以公平、宽容的态度对待每位同学,既能给每个学生带来正面的影响,又能使整个班级在和谐、平等、宽容的氛围中营造出一个健康的成长空间。
(四)重视礼教,引导学生
现代学生十分需要养成优良的品德和优良的生活准则。“礼”是儒家的道德规范和人生标准,在现代的发展过程中,“礼”的观念也逐步融入了现代的价值观念,并成为了重要的教育手段。在德育教育工作中,要加强对学生的品德教育和行为规范的教育,有利于加强对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念的继承。 在班级里,老师要对同学们进行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通过对礼仪和语言表达等多个层面的训练,可以让他们更有礼貌地对待别人,从而提高他们的整体素养。同时,在课堂教学中,也要起到表率作用,比如在课堂之前与同学们打招呼,在与同学沟通时要尊重学生等,使学生会逐步了解“礼”的含义和外延,并在人际关系中效仿教师尊重他人。
(五)言而有信,诚信待人
“信”是儒家“五常”之一,它主要是指:不欺骗、言行一致、尊重事实、反映真相、信守承诺、承担责任。孔子认为,要实现“仁”,必须首先实现“信”。要赢得别人的信任,我们必须要做的是真实。当今的社会,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庭,都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言而有信、真诚待人的品质,无论学生将来的发展如何,诚信的品格可以让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赢得别人的信赖,并得到别人的支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信”的意识。在中国的发展史上,有很多关于诚信的传说,老师可以主动指导同学们讲讲信用,组织故事会分享。老师从侧面指导,激发学生与现实的深度思考,让学生体会到真实的人生,体会到诚实的可贵,并主动成为一个诚实可靠的人。
结语
儒家思想倡导公平公正、以人为本、严于律己,有利于教师加强对班级的管理,提高学生的素质,增强班级的团结和教学氛围。在班级氛围的引导下,学生们的学习热情自然而然地会被调动起来,热爱学习热爱班集体的精神和行为,也会得以增强。
参考文献:
[1]修铁著,论语中不可不知的人生哲理,中国致公出版社,2018年1月第1版.
[2]张伟.儒家道德思想及其现代意义[D].山东大学,2018.
[3]张治敏.近代儒家伦理思想的批判与继承[D].新疆师范大学,2019.
[4]非云华.儒家之道的传承与发展变化[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20(12).
[5]杨兵著,魅力班会是怎样炼成的,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20年1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