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吕成洪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吕成洪,. 中医药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分析[J]. 中医研究杂志,2021.8. DOI:10.12721/ccn.2021.157453.
摘要:
目的:研究并探讨在治疗慢性胃炎时,应用中医药的治疗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择本院于2021年3月-2022年4月收治的110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将这些患者分成两组,分别为观察和对照组,每组包含55例患者,通过系统的治疗后,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效果要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胃肠功能无显著差距(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胃肠功能要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血清CD3 +、CD4 +、CD8 +水平无显著差异,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清CD3 +、CD4 +、CD8 +水平要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有2例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64%,对照组出现10例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18%,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要明显少于对照组(χ2=5.986,P<0.05)。结论:在慢性胃炎的治疗中,采用中医药治疗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可以有效减轻症状,改善胃肠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中医药;慢性胃炎;疗效
DOI:10.12721/ccn.2021.157453
基金资助:

慢性胃炎主要是指胃粘膜发生了炎症,是临床常见的消化内科疾病,患者主要表现为上腹隐痛、胃胀、恶心等。慢性胃炎的病因有多种,可能是幽门螺杆菌感染所致、也可能是自身免疫的原因,还可能因为不良的饮食习惯导致。针对慢性胃炎,药物治疗是常用的治疗方法[1]。西药治疗虽然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是机体很容易产生耐药性,在停药后有很大的几率会复发。中医药治疗可以有效避免以上问题。为了选择最适合慢性胃炎患者的中医药,本文以110例慢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在治疗慢性胃炎时,应用中医药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择本院于2021年3月-2022年4月收治的110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将这些患者分成两组,分别为观察和对照组,每组包含55例患者。观察组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24例,患者最大年龄43岁,最小年龄21岁,由此可知,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1.24±1.26)岁,病程最长的患者已经15年,最短的也有2年,因此可知该组的病程均数为(8.56±0.36)年。对照组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24例,患者最大年龄44岁,最小年龄20岁,由此可知,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1.56±1.65)岁,病程最长的患者已经16年,最短的也有1年,因此可知该组的病程均数为(8.64±0.38)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性不大(P>0.05),可以比较。

1.2诊断标准

西医针对慢性胃炎的诊断标准为:患者具有胃痛、消化不良等情况;经胃镜检查胃粘膜出现红斑、糜烂、出血等现象;将血清抗体检测,HP呈阳性。中医针对慢性胃炎的诊断标准为: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或兼见胸脘痞闷,恶心呕吐,纳差,嘈杂,嗳气,或吐酸,或吐清水,大便溏薄或秘结,甚至呕血、便血等证,临床应辩证并随症加减。

1.3纳入标准

经诊断,所有患者符合慢性胃炎的临床诊断标准;患者年龄最小不低于20周岁,最大不超过45周岁;患者在入院前两周没有服用过抑酸药物;患者入院前的一个月没有使用过抗生素;患者治疗的依从性较高。

1.4排除标准

患者对本次研究所用药物存在敏反应;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的患者;患者还同时患有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肝肾功能异常;中途退出的患者。

1.5方法

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方法为:口服兰索拉唑肠溶胶囊(由北京红林制药有限公司生产,规格:15mg,国药准字:H20123069),每次服用2片,每天需要服用2次,于早晚饭前服用;口服多潘立酮片(由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生产,规格:10mg,国药准字:H10910003),每日服用1片,每天服用3次,分早中晚3次服用,连续治疗4周。如果患者幽门螺杆菌呈阳性,还可加服阿莫西林和克拉霉素片,用法为:口服阿莫西林胶囊(由海南通用三洋药业有限公司生产,规格:0.25g,国药准字:H20046351),每次服用4粒,每天服用2次;口服克拉霉素片(由浙江贝得药业有限公司生产,规格:0.25g,国药准字:H20083281),每次服用2片,每天服用2次,服用2周后停止,然后4周后复查。

观察组采用中医药治疗,方法为:给予患者香砂六君子汤,主要成分为党参12g、白术10g、茯苓12g、炙甘草5g、陈皮10g、半夏10g、砂仁10g、木香6g。随症加减:如果脾气虚纳差腹胀满的患者可加黄芪、鸡内金、炒麦芽;患者呕吐,反酸加复花、海螵蛸;患者存在口苦、口干现象,加黄芩、黄连;患者肝气郁滞、情志不舒,加柴胡、香附;患者排便无力,加重白术用量。对萎缩性胃炎患者可加活血化瘀药物,如赤芍、丹参、桃仁、红花等;对胃溃疡患者可加蒲公英、金银花;津气两伤,则以太子参代替党参益气生津;热郁津伤,胃阴不能濡润,加沙参、白芍酸甘养阴,少量黄连清胃中郁热;久病由气及血,胸中时有疼痛,加丹参、元胡行气活血止痛。每天需要服用1剂,分早晚服用,连续服用4周,4周后复查。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要保持饮食清淡,严禁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病情。此外,患者还要保持良好的心情,以免郁结于心。

1.6评价标准

(1)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效果通过中医症候积分判定,积分方式主要参考“痞满证”及“脾气虚证”症状分级量化表的轻、中、重度的标准,分值为1-3分,分为痊愈、显效、有效、无效四个分级。患者症状完全消失,症候积分下降幅度超过95%为痊愈;患者临床症状有了明显的改善,症候积分下降的幅度超过70%为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有所好转,症候积分下降的幅度超过30%为有效;症状没有丝毫的改善,症候积分的下降幅度小于30%为无效,有效率等于(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n×100%。

(2)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胃肠功能,通过胃肠道症状评定量表(GSRS)与GIS积分判定,胃肠道症状评定量表分值在15-105之间,胃肠道症状会随着分数的增高而加重。GIS问卷总分在0-40分之间,分值越高,说明患者的胃肠道症状越重。

(3)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 CD3 +、CD4 +、CD8 +水平,通过抽取患者的静脉血,用流式细胞仪检测。

(4)对比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不良反应包括头痛、乏力、胃肠反应。

1.7统计学方法

录入两组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数据,采用SPSS24.0统计学软件处理分析,用(n/%)的表达形式对计数资料进行比对分析,χ2检验,用(x̄±s)的表达形式对计量资料进行比对分析,用t进行检验,P <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效果要明显好于对照组(P < 0.05),见表1。

81.png

2.2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胃肠功能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胃肠功能无显著差距(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胃肠功能要明显好于对照组(P < 0.05),见表2。

82.png

2.3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 CD3 +、CD4 +、CD8 +水平

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血清CD3 +、CD4 +、CD8 +水平无显著差异,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清CD3 +、CD4 +、CD8 +水平要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见表3。

83.png

2.4对比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观察组有2例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64%,对照组出现10例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18%,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要明显少于对照组(χ2=5.986,P < 0.05)。

3结论

慢性胃炎经常发生于急性胃炎之后,可由多种病因导致。最常见的病因是幽门螺杆菌感染,免疫力低下和遗传因素。此外,十二指肠肠液倒流,胃粘膜出现反复损伤等也会导致慢性胃炎的发生。该疾病的组织学表现为炎症、萎缩等。目前,临床上针对慢性胃炎的治疗主要以缓解症状、改善胃粘膜组织以及消除幽门螺杆菌为主要目的,而且需要根据不同患者之间的差异性实施差异化治疗。在本研究中,香砂六君子汤就是根据不同患者的病症随症加减药物,体现出了中医辩证论治[3]
在中医领域,慢性胃炎属于胃痛、痞满等范畴,主要由脾胃虚寒或寒邪客胃、饮食伤胃、肝气犯胃、胃阴虚火所致,患者常感到上腹疼痛,中焦气机不利,升降失职,进而引发正气亏虚,虚实夹杂。慢性胃炎容易反复发作,中医治疗主要以虚补实泻为主,应用补气健脾,温和中胃之法,而本文所涉及的香砂六君子汤就是该治方的代表。

香砂六君子汤的方中以党参补中益气、扶脾养胃;白术健脾燥湿,以资运化;茯苓渗湿,辅助白术健脾;甘草和胃佐党参以益气。四药合用,有补气健脾的强大作用。加半夏、陈皮、木香、砂仁四味药组成,都有芳香醒脾、燥湿化痰、和胃畅中、调理气机作用。香砂六君子汤能够兼顾慢性胃炎病机各个方面,理论依据也比较充分,在临床应用上随症加减,效果更显著。相关论证表明,香砂六君子汤可以调节机体的免疫。改善神经系统和胃肠功能,对脾气虚症胃肠运动功能能够起到良好的恢复作用。本研究表明,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效果要明显好于对照组(P <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胃肠功能无显著差距(P > 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胃肠功能要明显好于对照组(P < 0.05)。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血清CD3 +、CD4 +、CD8 +水平无显著差异,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清CD3 +、CD4 +、CD8 +水平要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有2例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64%,对照组出现10例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18%,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要明显少于对照组(χ2=5.986,P < 0.05)。

综上,在慢性胃炎的治疗中,采用中医药治疗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可以有效减轻症状,改善胃肠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