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发展探讨
​张红军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张红军,. 儒家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发展探讨[J]. 国学研究,2023.7. DOI:10.12721/ccn.2023.157030.
摘要: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强调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优秀的传统文化对民族复兴、国家发展、个体素质的提高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学生树立良好意识形态的基础。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对学生的思想、行为、三观等方面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二者的融合将有利于促进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它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方式、为人处世都有着深远的作用。所以,要使中华传统文化在教育中得到充分的弘扬,使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提升。为此,本文对儒家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发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儒家优秀传统文化;学生;核心素养
DOI:10.12721/ccn.2023.157030
基金资助:

前言

目前,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培养是立德树人的根本,而且,这也是一种促进教育改革的有效途径,其准则也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并提出了其基础架构应立足于优秀传统文化。儒家优秀传统文化是一门博大精深的文化,经过漫长的岁月的洗涤,已经成为一种国家的特征,因此,深入理解儒家优秀传统文化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方法。教师将儒家优秀传统文化引入校园,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重大意义。

一、学生核心素养框架的“根”与“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根”、“魂”,是小学生的核心架构。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必须坚持以民族精神为核心,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一)核心素养必须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

中华文明有5000年的悠久文化底蕴,我们先辈们的一些思想精髓至今还在继续影响着我们这一代人的价值观念,而这种优秀的传统文化,就是我们民族的创新精神的源头。以优秀的传统文化为根基,彰显国家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好的传承与发扬。

(二)立德树人之基在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当今世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发展的同时,也受到了来自其他国家文化的冲击。学生是国家的栋梁,是国家的未来,发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关乎个体素养的提高,更关乎我国的整体复兴。当前我国正处于一个社会变革的时期,我国儿童的发展状况尚存在诸多的不足,因此,要大力培养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养成好习惯。这样,就可以使我们的学生在人生道路上得到更好的发展和成长,从而使我们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全球的地位和影响力得以确立。与此同时,要从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的“核心素养”入手,对小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深入的探讨,才能更好地适应我国的国情。

二、传承儒家优秀传统文化与学生核心素养培育概述

儒家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智慧和思想的集中体现,它承载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诉求,也是中华民族能够长盛不衰、屹立不倒的基础。在全球范围内,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不同国家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当今社会,信息愈来愈发达,学生可以透过为了获得各类资讯,受到不同文化环境的熏陶,若不加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与研究,将会使学生丧失对国家的认同感与归属感。而作为国家发展的栋梁,学生的精神追求与价值取向是国家发展的核心,是民族振兴的实践力量。儒家优秀传统文化必须得到广大学生的认同,方能使中华民族真正走向辉煌。

三、儒家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发展

(一)培养优秀的品格

儒家优秀传统文化是一种浩瀚而又深刻的文化,它最精华的一部分甚至可以超越时空的局限,对于今天的人们仍然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发展中,重点在于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这是实现个人成才的基础。儒家优秀传统文化所崇尚的“仁、义、礼、智、信”是我们国家之所以能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屹立不倒的基础,更是一个人在这个社会所应该具有的思想道德观念。把这种优秀传统文化传给当代的学生是非常重要的,有助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升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根基。“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本价值取向,它所蕴含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道理,即使跨越了数千年的时间,依然能成为当代社会的一条金科玉律。“义”是人必须具备的品格,而“义”的教育有助于学生言行的规范化,了解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可以做的,做事情要有个度。“礼”是中华民族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观念,它为人们的礼节作了初步的规划,能够使学生成为知礼义廉耻的人。“智”指的是对知识、技巧和生活的理解,使学生能够从古人的经验教训中学习如何生活。“信”是一个人赖以生存的基础,没有诚信,就很难在这个社会上生存下去。另外,还要传承“孝”,做一个有孝心的人,爱自己,爱家人,爱国家。儒家优秀传统文化思想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有利于培养学生树立良好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增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使他们成为有责任有能力的人。

(二)提高学生的能力

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为了使学生具备优良的品德和能力,造就有理想、有担当、有能力的民族下一代。儒家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不但对学生的道德素质有积极的作用,而且还会对他们的学习和处事能力产生一定的作用。前人的名言和优秀传统文学作品在儒家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研究这些名言对于我国当代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发展有着十分重大的作用。传承下来的儒家优秀传统文化是非常有内涵的,在学习过程中,可以从中发现一些可以借鉴的地方,既可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也可以拓宽他们的视野。在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中,一个很关键的环节就是要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儒家优秀传统文化中,也有明确的阐述。从古人的经验可以看出,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古人早已教导我们实践的重要性,更清楚地表明,开阔的视野是学习的关键。儒家《论语》中有一句话:“吾日三省吾身”,告诫我们要对自己进行深刻的反思,这是一种包括在历史文化典籍中的学问,这些想法既先进又科学,甚至在几千年之后,依然可以指导学生,对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有很大的帮助。

结语

儒家优秀传统文化是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所以,要正确理解和掌握儒家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影响,对小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进行科学分析,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

参考文献:

[1]赵景欣,彭耀光,张文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6(6):28-33.

[2]石庆文.浅谈传统文化教学与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J].学周刊,2016(28):134-135.

[3]杨良雄.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提升英语学科核心素养[J].福建教育,2017(2):94-96.

[4]董丽燕.传统文化进课堂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践研究[J].教书育人,2017(8):58-59.

[5]赵立凝,李明希,骆贞辉.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研究之探析[J].成都中医药小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20(03):70-72.

[6]卢文华,史慧琴.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发展学生核心素养[J].基础教育研究,2017(18):14.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