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和学生都需要不断地学习,提升自己对知识理解与应用能力。情境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课堂模式。它以学生为主体。老师通过创设各种不同类型、不同学习水平以及不同年龄阶段班级中所有熟悉且有趣生动形象等具有代表性或特殊意义场景来激发学生产生共鸣并引发思考;让每个人在参与过程中感受到快乐和满足感,从而调动起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使教学效率达到最大化的效果。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也应当积极应用情境教学法,助推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情景教学法能激发学习者的内在兴趣,最核心的原因在于创设的学习情境能让学习者感同身受。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情景教学法,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充分了解自己的兴趣,也能在合理的情境中有效辅导学生的认知,让学生在积极情绪的驱使下,激发出对课程内容的探索欲和求知欲,让学生在课程氛围中主动地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让学生在这样的引导下得以全面发展。同时,也能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让学生的思辨能力、实践能力均能在情境教学法的引导下提升,真正做到学以致用[1]。
(二)促进教师职业发展
情景教学法在很大程度上满足新时期教师角色转化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与学生成为“朋友”,为强化课程的针对性设计,创设合适的情境贴合实际的课程需要,让学生在循序渐进中将理论知识转换为实践能力。同时,随着新课改的进行,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需求转变,对教师素养提出了全新的挑战,将情景教学法在教学中应用,能帮助教师温故知新,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履行课程教学职责[2]。
(三)促进教学效率提升
教师在深入挖掘情境教学素材的基础上,从学生的生活切入,构设合理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探索,让学生能在构设的环境中,丰富实践经验。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深入了解学生,有效挖掘教材寻找素材,学生则在创新性的课程环境下,对课程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更加深入教学,自然而然的课堂效率在学生有效的参与及教师有效教学的基础上得到提升[3]。
二、情境教学法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困境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应用实况中,情景教学法深入教学的困境,主要包含以下几个层面:
(一)学生主体位置未体现
教师在创设情境时,未注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应试教育持续的影响下,在设计课堂情境时,习惯按照以往的经验开展教学,未将学生作为课程学习的主体,反而让设计的情境为课堂服务,学生的主体性并未引起教师的关注。
(二)创设情境与学生预期相差较大
教师结合课程内容,结合实际生活原型设计创设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好助力。但是,现实中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脱离学生兴趣需要,创设的情境效果要么不好,要么是创设的情境太过于突出,学生将关注重点放在了情境上,而忽视了系统课程学习。所以,就这样的角度来看,教师在创设情境时,也应当注重学生预期的把握。
(三)情境导入方式相对单一
在使用情景教学法教学时,教师会出现思维固化的问题,使得创设的情境导入程序化,在教学中,教师通过语言文字叙述、视频、音乐、绘画、角色扮演等形式来导入情境,有时候存在刻意导入的情况,使得创设的情境相对生硬。在趋于模式化的情境教学中,也会最终影响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
三、情境教学法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对策
(一)深入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情境资源
教师要学会灵活的应用教材,并从教材中找出情境资源,有效应用情境教学法。教师应结合学情对现有的情境资源升级更新。比如说,在讲授《少年有梦》这一课的举例中,以前通常会用到的例子包括莱特兄弟、爱迪生等发明创造的例子,这样的例子对于现在的初中生来说,仅仅是存在课本上,缺乏实际生活的影响力,很难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与学生产生情感碰撞。所以,针对这样的素材来说,可以贴近生活选择一些中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来讲授《少年有梦》会更好,例如,科比少年时期每天凌晨四点起来训练,用梦想支撑自己,并成为世界级巨星的案例,从而让更多的学生认知到梦想的重要性;又比如,在努力奋斗的情境资源中,可以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名人作为教学案例,介绍名人成功奋斗的历程和艰辛,让学生从名人的身上,感受努力奋斗与成功之间的关系。在这样的形式下,通过选择接近青少年的情境元素,将其应用到实际的教学中,并合理的把握情境资源的使用度,能让教学事半功倍[4]。
(二)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创设情境
情境创设应当以尊重学生主体为前提,教师在做道德与法治教学准备时,就应当明确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从而把握情境教学法的使用,精心设计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感同身受中对道德与法治内容积极的探索。教师也应当从自己的品质、能力等多方面去影响学生,让学生在学习中感知到教师的尊重,从而能更好的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创设的情境,应当以生活化、学生化、实际化为基本保障,教师要贴近学生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并做到在教学中真正关心学生,了解学生,帮助学生突破困境,让学生更好的成长。创设的情境,应当以学生为主,创设真实的、学生能接受的、便于理解的情境,而不是让教学高高在上,与实际生活不符。比如,在讲授《服务社会》这一课时,课前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如何服务社会,并尝试去实践。授课时,让学生把服务社会的情境和感受和同学们分享。学生在创设情境分享感受的过程中,增强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体味奉献的意义,培养奉献精神,在自主探索中掌握了知识。只有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将“三化”落实,学生也能够更好的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将情境与知识联合起来,让学生积极成长。
(三)注重教学导入情境的设计
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有效的导入情境会让整堂课的学习效果有所提升。道德与法治课程包含的内容很多,从社会交往到生命到大自然,所涉及到的内容可谓是包罗万象,因此,针对课程内容的复杂性,也应当合理的构建情境,做好课程导入设计。当前,教师应当转变单一的导入方式,可结合课程需要,采用多样性的情境导入方式来带领学生进入课程情境之内,除了上述所说常用的导入方法以外,用好视频、游戏、角色扮演等形式,也能让情境导入更加的直观,学生也能够便于理解。让学生能够在乐观、积极的情绪下进入情境,提升整堂课的教学质量。在情境导入中,要设计通俗易懂的、简单有趣的情境活动,让学生能够去质疑去思考,在教师的引导下,去解决道德与法治教学问题。比如说,在讲授《正视发展挑战》这一课中,教师可以用我国人口与学历之间的占比设问让学生回答,告知学生正确答案并刺激学生思考,能够更好的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
四、总结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精神生活和物质享受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我国教育改革与创新。而情境教学法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被广泛应用于现代课堂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也应当认识到情境教学法的使用优势,教师不断创新情境教学法的使用,来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毛玉玲. 情境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运用探讨[J]. 孩子天地, 2020, 000(001):P.221-221,223.
[2] 杨丽娜. 情境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运用探讨[J]. 科学咨询, 2020(2):1.
[3] 翟宏. 情境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探讨[J].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20(14):1.
[4] 刘艳翼. 情境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 山海经:教育前沿, 2020(16):1.
作者简介:徐千娇 1981.08 女 广东丰顺 汉 本科 华南师范大学 教师 丰顺县汤坑中学 研究方向:如何利用情景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