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
​刘金花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刘金花,.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J]. 文学研究,2025.1. DOI:10.12721/ccn.2025.157250.
摘要: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与发展,小学语文的古诗词课堂变得越来越丰富多彩,古诗词的选题构思精巧,极大地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小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弘扬发展中华文化应当从小抓起,而小学语文对学生树立传统文化意识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也是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传统文化渗透;策略研究;古诗词文化
DOI:10.12721/ccn.2025.157250
基金资助: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指出文化自信的重要性,这为我们坚持为学生上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指明了方向,小学语文编入古诗词,这将有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这是为了通过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学生的身心能够更加健康地发展,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走进古诗词,领略古诗词的意境。

一、小学生学习古诗词对于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

古诗词文化是中国文化自强的底气,古诗词文化蕴含着无穷尽的知识与思想,能大大增强国人的信心,也是中国深厚文化的体现,中国文化中沉淀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这些精神追求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三观。同样,作为小学语文教师,需要肩负起培养小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重担,从多方面着手,加强对学生传统文化意识的培养,不断改进自身的教学方式,更加努力地推进古诗词的发展,让学生树立传统文化意识。

二、传承传统文化———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

传统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特质和风貌,它是历经了上 下五千年的发展演变,逐步积累沉淀而形成的一笔宝贵财 富。目前对传统文化的看法大概有三点:第一种观点认为, 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结晶,经过不断的传承及发展,现如 今已然可以代表中华民族最本质的特点,能够反映我国社会 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所透露出的政治和经济状况;第二种观点 认为,传统文化是古人聪明才智的集中体现,是其创造出来 的那些有价值的、可供后代学习并继承的文化成果;第三种 观点认为,只要在发展浪潮中能够流传到现代的非物质,都 可以称之为传统文化,这其中包含了物质、精神、制度、自然 规律等。总之,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最宝贵的财富,它在不 断的变迁中体现着不同时代背景下的人文情怀、价值取向以 及政治背景等。

(一)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古诗词的语言简练、干净、优美,意境深远,内涵丰富,是现代文无法比拟的。但是由于小学生知识基础相对薄弱,他们对于古诗词的理解比较浅显,所以发现不了古诗的美,兴趣也就不浓。作为小学语文老师,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好古诗词,让学生传承和弘扬古诗词中的美好,对于古诗词的教学就不能停留在讲解字词的注释、句子的解析和全诗的赏析上,还要更深入一些,从挖掘诗词的写作背景、诗词所描写的意境入手,把学生带进古诗词,使学生真正受到古诗词的陶冶,感受到每一首诗词所蕴含的魅力,才能培养起他们对古诗词的兴趣。比如,《石灰吟》,如果老师只是让学生背诵、默写,熟悉其中一些陌生的字、词的意思及用法,而不深入其中,让学生了解诗中所体现出的一种坚贞不屈、不畏艰难的品质和牺牲精神,学生是很难有共鸣、共情的,也就很难进入并产生了解其内涵的欲望,这样单调的、干巴巴的学习,很难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二)重视对古诗词的朗读

虽然我们知道对古诗词声情并茂、抑扬顿挫的朗读,有利于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但是在小学古诗词的教学中,老师最不屑采用的方法恰恰是朗读,总是草草地让学生形式化地集体朗读一两遍,就进入下一环节的教学或者结束教学。古诗词是语言中的精华,简洁、精练,适于学生朗读,更能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其诗意。所以,小学语文老师在教学时,要重视学生对古诗词的朗诵,强化学生的感受,增强学生的想象力。首先,老师可以给学生配上音乐,把学生带入意境,让学生带着感情朗读,这样容易唤起学生的共鸣和同感,让他们通过想象走进丰富的意境;其次,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给古诗词配上动画、图片或者让学生扮演诗人进行表演式的朗读等等,这些都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感官,让学生产生想象,走进古诗词的意境中。比如《静夜思》,教师可以为学生配上音乐,创设场景,让学生扮演诗人进行朗读,一下子就能把学生带入思乡的情感中,升华诗意,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不管是写作、阅读的学习,还是古诗词的学习,想象力都非常重要,它能把学生带进意想不到的空间,打开学生的学习思路,丰富学生的思想,强化学生的感受。尤其是古诗词的学习,本来每首诗就短短的几句,如果仅凭表面化的学习,那就没有什么意思,除了认识了几个字,学习了精练的语言组织方法,其他更深远的意义根本显示不出来。但是,老师如果在古诗词的教学中能重视学生想象力的培养,那对于学生来说就等于插上了学习古诗词的翅膀,学习效率会直线上升。比如,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样的诗句,学生可以展开想象,那浩瀚沙漠和孤烟,浑圆的落日,都会出现在学生的脑海,使诗句具象化,让学生感受诗中的画面,学习起来不但容易理解,而且更容易有兴趣,效果也会更好。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阶段的体现,就是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既要包含对传统文化的自信,又要保持对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的信心,中华文化值得每一个中国人传承发扬,教师要挖掘传统文化的精髓,使学生增长学科智慧,营造传统文化的氛围,让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周仕德,蔡锦怡.小学语文教材优秀传统文化渗透的样态及反思[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1,43(01):91-99.

[2]刘红华.小学语文教育中传统文化方向的探析[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0(02):81+67.

[3]杨永兴.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的渗透[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8):51-52.

[4]汪军.统编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科书传统文化内容中的自然美与社会美[J].课程.教材.教法,2019,39(04):18-24.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