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国粹,源远流长。对中学生而言,培养学生的国画欣赏能力不仅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通过学习传统绘画,学生能够清晰地了解中国传统绘画在世界艺术史上的地位,从而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和鉴赏能力,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为了更好地开展国画的教学,美术教师应科学规划,利用教学资源,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重视和提高学生的绘画基础知识,提高他们在国画方面的专业性。
1改进教学的设施
为了在初中阶段进行高质量的国画教学,学校应该加强美术教学场所的建设,提升教学设备的水平,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并提供必要的物质设施支持。学校可以与社会各界合作,共同推动美术教学场所的现代化,创造优越的教育环境,建立完善的美术功能室,并提供充足的教学用品,以帮助学生在良好条件下进行国画绘画学习。同时,教师在开展国画教学活动时,应该提高自我认知,将其视为学校特色教育之一,鼓励全体师生积极参与。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和浓郁的艺术氛围,以营造有效的学习环境,提高他们的艺术素养。在进行国画教学的过程中,为了打破教育环境的限制,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教师应该改进教学设施,让学生可以持续地提高自己的画技,进行行之有效的学习。学生优化教学设备,确保国画教学持久、长期,并为学生构建良好的氛围,每一个学生均可获取训练机会,发掘自己的绘画潜力,提高自己的艺术素养。为了使国画课程能够正常进行,让学生们熟练掌握绘画技巧,必须改善教学设施,以确保他们能够持久地学习国画课程。通过改进教学设施,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绘画习惯,创造浓厚的绘画氛围,探索有关国画的知识,激发绘画兴趣,并高效地进行绘画活动,提高美术素养,实现全面发展。在初中阶段的美术课程中,进行国画教学活动可以让学生沉浸在充满诗情画意的环境中,培养审美情趣,掌握绘画技能,提高艺术素质,同时也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2根据基础原则,合理设计教学目标
做好国画鉴赏的工作,教师以学生心理特点、现实情况作为根据,根据基础性原则,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设计,并通过精美的课件,来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由于每一位学生的美术基础都是有差异的,因此,教师要帮助他们建立一个好的美术基础,开展有效的国画鉴赏学习,了解国画所包含的文化,开展有效的创作工作。在教学中,教师要告诉学生国画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结晶,也是中国人的精神寄托,更是国家的一种艺术形式,人民的精神家园,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也是中国人民生活的缩影。古时候,中国画被叫作“丹青”,是指用毛笔、墨汁、颜料,在丝绸和纸张上作画。中国画有其特殊的艺术规律和表现形式,根据绘画的表现手法,可以将其划分为水墨画、白描、工笔画、重彩画、写意画和浅绛画等,根据绘画题材,可以将其划分为山水画、花鸟画和人物画。在学生对中国画的发展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并能利用绘画素材创作简单的中国画的时候,教师才能根据教学计划开展更深入的教学工作。
3利用国画教学资源,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中国画教育资源丰富,蕴含着民族文化和人文精神,相当值得借鉴。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这些优势,为学生营造一个文化氛围,让教学充满艺术气息。通过对中国画的欣赏与学习,可以使学生感受到一种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艺术享受,同时也能让他们获得一种高尚的精神境界。教师在课堂上可以为学生们呈现出很多具有中华文化特色以及人物情感的优秀国画作品,也能为他们带来不同的感受。以美术八年级上册为例,吴道子以《明皇受篆图》《天王送子图》为代表的两幅作品,既具有大唐特色,又具有浓厚的宗教气息。而吴炳的这幅《出水芙蓉》,描绘了一朵淡红荷花,与一片翠绿的叶子相衬,体现了荷花的清丽脱俗,隐含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气质。另外,国画作品往往融合了诗情画意,画家们常常会在自己的作品上题诗,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例如,清代画家李方膺在他的代表作《墨梅图册》中题诗:“写梅未必合时宜,莫怪花前落墨迟。触目横斜千万朵,赏心只有两三枝。”这首诗表现了画家对写实技法的超脱和内心的厚重,有着很强的人文精神。教师可以选择这样的优秀作品,带领学生欣赏国画的魅力,进一步促进他们的文化修养,激发学生爱国思想和精神气节。
4实施有趣味性的课堂活动
初中美术教学要有趣味性和灵动性,才能激发学生探索心理,提高绘画技巧。因为国画技巧枯燥单调,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画画兴趣和文化素养。所以,教师需要转换思路,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课堂活动中感受国画的魅力。比如,在美术八上的关于毛笔的用法“逆锋、侧锋、中锋”的讲解中,教师可以用绘画游戏代替传统教学模式,带领学生随意画点,发现点的不同,然后学习用笔法。这种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方式,能够提高课堂实效性,让学生轻松掌握知识。
5重新回到本源,回归最初的状态
在初中阶段的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开展富有童真和创意的国画绘画活动,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迫切问题。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然而,在现阶段,许多学校对于国画教学中“童真”的重要性并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只是让学生学习简单的技巧,模仿大师或教师的作品。这使得初中生的国画作品过于成熟,缺乏童趣,内容单调,难以提高教学质量。为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在国画教学中应遵循“返璞归真”的原则,鼓励学生创作个性和童趣的作品。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结合生活经验进行创作,而非以成年人审美标准评价。教师应授以绘画技巧,引导学生自由发挥、独立构思画面内容,避免固定模式并给予适当指导。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生活中有趣的事件和情境,在国画绘画技巧方面运用所学知识,表现自己的创意。这样做不仅能让他们勇于尝试、大胆创作,还能展现个性和趣味,从而提高国画绘画技能和美术素养。为了使初中美术教学更具成效,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童真,引导他们从简单的技巧学习逐渐深入自我想象和创造方面。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真正具有童趣、富有创意的优秀儿童国画作品,使学生在艺术的道路上茁壮成长。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提高国画教育质量,培养更多的艺术人才,尽我们绵薄之力。
结语
总而言之,开展国画在初中美术学科中的教学实践,可以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加深对中国国画的认识,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素养和人文素养。在教师的引导下,可以促进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激发其爱国热情与民族自豪感,养成优良道德品质,从而使他们达到全面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