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临床中常见的疾病。 近年来,糖尿病发病率持续上升,治疗不及时或治疗效果不佳,可导致患者病情加重,缩短其生存时间,因此,及时治疗十分重要。降糖药物是治疗糖尿病有效方法,但多数患者受疾病影响容易出现睡眠障碍,尤其是老年人,睡眠障碍的发生和糖尿病复杂生理变化以及老年人年龄增长伴随的生理变化相关,而长期睡眠障碍可导致糖代谢进一步紊乱,加重病情和降低生活质量,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改善睡眠质量[1-2]。本研究分析了老年糖尿病患者睡眠障碍的原因及护理干预方法,具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将我院2016年2月到2018年12月的70例老年糖尿病伴睡眠障碍患者,随机分组,针对性护理干预组年龄61-76岁均(67.11±7.89)岁。糖尿病发病时间3-28年,平均(17.56±4.21)年。而睡眠障碍出现时间1-6年,平均(3.02±0.21)年。男18例,女17例。对照组年龄61-78岁均(67.67±7.21)岁。糖尿病发病时间3-28年,平均(17.21±4.11)年。而睡眠障碍出现时间1-6年,平均(3.25±0.27)年。男19例,女16例。两组资料无显著差异。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针对性护理干预组开展针对性护理干预。第一,心理护理:许多老年糖尿病患者有抑郁,焦虑等消极心理,需要给予老年糖尿病患者心理护理,通过引导老年糖尿病患者听轻音乐等方式,帮助老年糖尿病患者放松身心,缓解焦虑。可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说明睡眠障碍发生的机制和改善睡眠质量的方法,强调放松的心理状态对睡眠的促进作用,促使老年糖尿病患者减轻顾虑。第二,护理操作轻柔。在临床中,各项护理操作动作轻柔,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协助老年糖尿病患者选择舒适的体位,以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舒适度而帮助其入睡。第三,药物治疗:加强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用药健康教育,说明降糖药物和胰岛素应用过程需要注意的问题,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以更好改善糖代谢而改善睡眠。第四,创造舒适的睡眠环境。保持室内温湿度适宜和光线柔和,尽量在日间进行护理操作,以减少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睡眠影响。第五,饮食护理。指导患者避免饮用浓茶和咖啡,以免导致失眠。
1.3观察指标
比较睡眠时间增加1小时所需天数、醒后无疲惫感所需的天数;护理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评分;睡眠障碍好转率。
1.4统计学处理
SPSS23.0软件, t、x2分析用于数据处理;P<0.05为差异显著。
2结果
2.1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评分
护理前两组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评分接近,P>0.05;护理后针对性护理干预组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如表1.
2.2睡眠时间增加1小时所需天数、醒后无疲惫感所需的天数
针对性护理干预组睡眠时间增加1小时所需天数、醒后无疲惫感所需的天数优于对照组,P<0.05,针对性护理干预组睡眠时间增加1小时所需天数、醒后无疲惫感所需的天数分别是6.74±1.78天和9.28±1.21天,对照组睡眠时间增加1小时所需天数、醒后无疲惫感所需的天数分别是8.79±2.77天和11.78±1.67天。
2.3睡眠障碍好转率
针对性护理干预组睡眠障碍好转率更少,P<0.05,针对性护理干预组睡眠障碍好转率是80%,对照组睡眠障碍好转率是54.29%。
3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疾病,而睡眠障碍是糖尿病常见症状,可给患者带来不适,可降低患者免疫力和导致血糖进一步升高,引起相关的并发症,不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需要寻找有效护理方案以改善睡眠质量[3]。 因此,护理人员应认真分析失眠的原因,积极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最大限度地满足患者的睡眠需求,为其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并从饮食、用药、心理等方面消除影响睡眠的因素,进一步提升睡眠质量[4-5]。
本研究显示老年糖尿病伴睡眠障碍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
参考文献:
[1]杨刚,黄康.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功能检测对肝郁症与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睡眠障碍的影响分析[J].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2019,8(04):86.
[2]刘慧琳.老年糖尿病患者睡眠障碍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探究[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19,6(06):760-761.
[3]刘柳,陈露文.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睡眠障碍患者胰岛功能情况及相关性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49):16-17.
[4]谢素华,车小雯.老年糖尿病患者衰弱现状及危险因素的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37):16-17.
[5]袁毅.住院老年糖尿病睡眠障碍患者睡眠的护理干预效果及干预价值体会[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19,6(04):471-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