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不断加速,老年人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受到临床高度重视。经临床对脑血管疾病探究中发现,老年人颈动脉易损斑块为多种脑血管疾病发病独立风险因素,经临床检查颈动脉易损斑块检出率不断提高,将该类患者列为脑血管疾病高风险人群,开展有效的防治措施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由于老年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减退,其机体各项功能处于生理性减退阶段,经由饮食及生活指导,对患者依从性要求较高,无法起到最佳防治效果,开展药物防治尤为重要。随着临床药理学不断发展,临床针对颈动脉易损斑块防治药物增多,常用药物为他汀类药物,可有效稳定血管板块,延缓血管硬化进程;随着中药学制剂的发展,临床于常规他汀类药物防治干预联合麝香保心丸,经临床反馈效果显著,现作者特针对联合治疗有效机制进行分析,收集80例患者进行比对。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课题观察对象为笔者医院收治于2017年11月到2019年10月于门诊体检检出动脉易损斑块老年患者,共计80例,模拟随机抽签模式划分小组,40例设为参照组,男女25:15,中位年龄(66.27±1.08)岁,40例设为研究组,男女26:14,中位年龄(65.91±1.12)岁,统计校验小组基线资料(P>0.05),具有后文比对价值。
纳入原则:(1)80例观察对象均符合《心脑血管疾病诊治依据》[1]中对动脉易损斑块的诊断依据,入院后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2)研究实施获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原则:(1)合并恶性肿瘤、急性感染、慢性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肝肾功能障碍、心功能障碍、甲状腺功能低下;(2)对本研究使用的药物不耐受。
1.2方法
于药物使用前开展药敏实验,参照组患者予以瑞舒伐他汀治疗,10mg/次,1次/d,研究组联合麝香保心丸治疗,2丸/次,3次/d;2组患者均持续治疗14d比对疗效。
1.3评价标准
统计校验2组患者治疗后hs-CRP(C反应蛋白)、TG(血清三酰甘油)、TC(血清总胆固醇)、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指标;采用随访方式,观察6个月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发生情况;统计比对药物使用期间不良反应。
1.4统计学分析
课题借助统计学软件SPSS23.0对组间数据进行统计校验,P<0.05设为统计学差异基础表达。
2、结果
2.1 治疗后2组患者hs-CRP及血脂指标分析
研究组患者hs-CRP、TG、TC、LDL-C等指标均低于参照组数值,HDL-C指标高于参照组数据,经假设检验表意义(P<0.05),见表1。
2.2 组患者缺血性心脑血管病发病率分析:随访患者6个月,参照组患者3例继发急性脑梗死,3例继发TIA,1例继发急性心肌梗死;研究组患者1例继发急性脑梗死,无其他事件发生,经假设检验表意义(P<0.05)。
2.3 2组患者安全性分析:参照组患者2例继发肝功能异常,予以保肝对症治疗,症状好转,研究组无不良安全事件发生,经假设检验无意义(P>0.05)。
3、讨论
动脉易损斑块好见于老年患者,于老年患者心脑血管缺血性疾病具有高度关联,为相关疾病独立风险因素,开展早期治疗干预,缓解斑块进展,加强心脑血管保护机制,避免血管粥样硬化性改变,介导血管疾病发生。既往临床针对动脉易损斑块首选他汀类药物治疗,例如瑞舒伐他汀,具有软化血管,延缓斑块进展的作用,可有效防治血管斑块破裂[2]。麝香保心丸为中药机制,其主要药物成分包括麝香、人参、蟾酥、肉桂、牛黄、苏合香及冰片,为冠心病防治常用药物,经临床药理研究证实,可有效改善动脉粥样斑块血管内皮功能,缓解局部炎症表现,抑制斑块生长,改善局部微循环;同时,具有抑制血小板凝聚功效,缓解及逆转血管硬化进程[3]。本研究表明,研究组患者hs-CRP、TG、TC、LDL-C等指标均低于参照组数值,HDL-C指标高于参照组数据,经假设检验表意义(P<0.05);随访患者6个月,参照组患者3例继发急性脑梗死,3例继发TIA,1例继发急性心肌梗死;研究组患者1例继发急性脑梗死,无其他事件发生,经假设检验表意义(P<0.05)。参照组患者2例继发肝功能异常,予以保肝对症治疗,症状好转,研究组无不良安全事件发生,经假设检验无意义(P>0.05);课题数据可知,联合组效果更好。
综上,于老年颈动脉易损斑块治疗中采用麝香保心丸与瑞舒伐他汀联合方案,应用价值高。
参考文献:
[1]李中玮,秘玉清,牛国宇.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临床效果分析[J].口岸卫生控制,2018,23(5):39-40,44.
[2]杨红庆,杜小琴,梅换明, 等.麝香保心丸以及辛伐他汀的调脂治疗对于兔股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斑块的影响分析[J].医药前沿,2017,7(24):53-54.
[3]王保军,王康琪.麝香保心丸联合瑞舒伐他汀对老年颈动脉易损斑块的干预研究[J].中国实用医刊,2018,45(12):116-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