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儒家五常思想的历史与现状
儒家“五常”为仁义礼智信,孔子提出“仁、义、礼”,孟子延伸为“仁、义、礼、智”,董仲舒扩充为“仁、义、礼、智、信”,《贤良对策》曰:“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为历代儒客推崇,后称“五常”。这“五常”贯穿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中,是儒家提倡做人的起码道德准则,是与天地长久的经常法则,成为中国价值体系中最核心的因素。坚持五常之道,能维持人际关系的和谐与社会的稳定。在古代医学领域,“五常”思想对维护医疗秩序、促进医患关系和谐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基于现代医学职业教育的特殊性,为更好地避免或减少诸如医患矛盾等问题,对医学生的职业素养与职业道德教育刻不容缓。医学教育教学中应该注重对医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教导医学生汲取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精髓,引导医学生将儒家文化与自身行为规范相结合,做到知行合一。这样不仅能培养医学生的医德医风,人格规范,提升医学生整体道德水平,还有助于切实解决医患关系的难题和推动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二、儒家五常思想与医学职业教育的有效契合
儒家五常思想最初是一种精英文化,为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确立精神之信仰,为读书人确立生命之意义,为时代继承前圣稀绝之学统,为帝王开拓太平之基业。从本质上看,五常思想是一种贵族文化,体现知识分子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价值追求。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0〕34号文件,“以新内涵强化医学生培养。加强救死扶伤的道术、心中有爱的仁术、知识扎实的学术、本领过硬的技术、方法科学的艺术的教育,培养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人民健康守护者。”儒家五常思想培养君子遵循仁义礼智信之道,与我们国家新时期要求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是不谋而合的。仁,心中有爱的仁术;义,救死扶伤的道义;礼,方法科学的艺术;智,知识扎实的学术、本领过硬的技术,医学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儒家五常思想完美有效地契合在一起。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将儒家五常思想融入医学职业教育,追求它的普惠价值,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在新时代创造新意义,是特别有积极意义的。
三、在医学职业教育《大学英语》课程中融入儒家五常思想的方法与实践案例
研究了不少版本的高等职业教育公共基础英语教材,所有的教材都可以深度挖掘儒家五常思想与英语教学相结合的课程思政点,将儒家五常思想与教学内容与课程思政点一体化,在教学设计上实现系统化、一体化重构教学内容,将新时代的仁、义、礼、智、信与英语教育相结合,以这样的课程思政英语课程打造“仁”——医者仁心,善良真诚、“义”——爱我中华,家国情怀、“礼”——团结友爱,互助合作、“智”——精益求精、学无止境、“信”——言出必行,一诺千金的新时代医学生。
以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实用综合教程为例:
1.“仁”——医者仁心,善良真诚
Unit One Role models(榜样)有两篇课文,Text A Whom should I follow?是以西方著名主持人为原型的故事,和Text B A role model can change your life,也是一篇以西方的作者“我”的身边的人和“我”敬佩的著名学者为榜样的故事。
在深化课程思政建设的新时代,持续深化课程思政建设是进一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不断形成新的生动实践的客观要求,因而这样的学习素材是不能够满足和实现学生的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的。尤其在医学院校,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医学生,医学生未来需要成为拥有救死扶伤的本领,心中有爱的仁义,知识扎实,本领过硬的学术技术和方法科学、医德高尚的人民健康守护者。
因此,根据这个单元的主旨榜样,我们可以结合中国传统文化故事中的孟母三迁、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荀子劝学蓬生麻中,不扶则直等故事来制作小视频和课件,通过用英语带领学生表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故事,让学生在传统文化中无痕式的、体验式的、沉浸式地学习英语,同时获得课程思政的教和学的目标。教师教学过程中也可以自行加入在中国抗击疫情中的涌现出的无数个榜样的故事,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从古至今无缝衔接,让学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榜样的力量,激发他们努力学习的热情。
2. “义”——爱我中华,家国情怀
Unit 2 Our Living Environment(我们的环境)有两篇课文,Text A A Special Taxi是作者在美国乘坐出租车时,讲述一位把自己的出租车装饰的一尘不染的象画廊一样的司机的故事。Text B Indoor Pollution讲述了室内污染的常见类型和原因。本单元的主旨是表达爱小家就是爱大家、每个人都把个人的小环境美化好,这个城市的环境自然就美了。每个人都把室内污染尽量控制到最小,我们整个城市,整个国家,乃至这个地球的污染都能最小化。
因此,我们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中的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来向学生展示小河没水,大河干的家国情怀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意识,同时用英语表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既积累了英语词汇,也能锻炼学生口语造句能力,提升学生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的能力。
教师还可以在Text A中向学生展示中国的大好河山,美丽中国宣传片,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让学生觉得“我骄傲,我是中国人”。在Text B中,告诉学生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人的美感与生俱来,美好环境,你我共建,让学生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如环境污染以及室内污染的环保刻不容缓,环保要从点滴从我做起。如温室气体,碳排放,中国的节能减排,让学生看到人类命运共同体中中国的大国担当。
3. “礼”——团结友爱,互助合作
Unit 4 The Business World(商业世界)中有两篇课文,Text A A Smart Move or an Error --- The Story of the New Coke讲述了可口可乐公司在经营的过程中曾经的一步商业策略。Text B Market Economics市场经济。这一课的情感目标是要学生了解商业世界的运行规则,它有残酷的优胜劣汰,适者生存,也有温暖的恭敬尊重,团结互助,这也是世界原本的样子。
因此我们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中的尔虞我诈、急中生智、同舟共济、勠力同心等故事来创作教学视频和PPT,通过用英语讲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语故事,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在祖国的历史中这样的故事早已有之,要知道中国是一个传统礼仪大国,任何时候,一个人的力量不如一群人的力量,团结是一种很重要的精神,一个人要成功,除了自身优秀之外,必须学会与其他人合作,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团结友爱和互助合作意识,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4. “智”——精益求精、学无止境
Unit 2 The Mobile Era(移动时代)中有两篇课文,Text A China’s Four Great New Inventions in the Mobile Era课文A讲述了在移动时代中国的新四大发明。Text B English Learning Apps for Android课文B讲述了为安卓系统开发的英语学习软件。学习课文除了掌握新的生词、短语和语法现象之外,很重要的一方面的就是实现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恰好对接儒家五常思想中的“智”,智指的就是崇尚知识,追求真理,所以本课学习中要求学生崇尚知识,追求真理,能够在学习的路上精益求精,学无止境。少年强则中国强。每一个人都为祖国的崛起而努力读书的时候,这个国家怎能不强大?所以要坚定树立学生为祖国奋发读书的意识。
本课可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四大发明简短故事,用英语来讲述或者展示出四大发明的前因后果,以及对今天我们新时代人类的影响,让学生更有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还可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成语故事穿插在教学过程中,比如百步穿杨,如虎添翼,这些都可以激发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进取,追求进步。
5. “信”——言出必行,一诺千金
Unit 7 Job Hunting(求职)中有两篇课文,Text A My first Day at McDonald’s课文A我在麦当劳的第一天。Text B How to succeed in a job interview课文B如何在工作面试中取得成功。本课的情感目标是要求学生在做人做事当中,要有担当精神,言出必行,一诺千金。结合儒家五常思想即为信。信字从人言,人言不爽,方为有信也。处世端正,不诳妄不欺诈者,是为信也。曾子杀猪、立木为信、一诺千金、一言九鼎……在中国传统文化故事中,关于诚信的成语故事非常多,本课可以选用其中的一些故事来制作教学视频和课件,让学生充分领悟人生当中诚实守信、言出必行是非常重要的品格,诚信才可以成人,才可以赢得别人的信任和尊重。无论是学生时代还是未来的求职工作过程中,既然选择了某一个方向,或某一种工作,就要为这个目标努力奋斗,做一个言而有信,处世端正的人。
结语:
以儒家五常思想为主线,贯穿医学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实践,将新时代的仁、义、礼、智、信与英语教学内容相结合,打造新时代课程思政育人新模式,深化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职业观,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并自觉实践职业精神和职业规范,增强职业责任感。
参考文献:
[1]彭飞,张梅,李恒强.论儒家“五常”文化与时俱进的时代特质[J].江苏商论,2021(02):139-141.DOI:10.13395/j.cnki.issn.1009-0061.2021.02.040.
[2]肖华碧.儒家“五常”思想在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培育中的运用[J].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3(02):82-85.
[3]张明,高爽,谷铮等.儒家“五常”文化观的思想内涵及其教育启示[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9(24):86-88.
[4]刘喆.儒家五常之“义”思想对大学生就业观的意义[J].现代经济信息,2019(01):470.
[5]乐爱国.儒家“三纲五常”的本义、演变及其辨正——以朱熹理学的诠释为中心[J].学习与实践,2018(12):119-128.DOI:10.19624/j.cnki.cn42-1005/c.2018.12.014.
[6]黄小珊,赵金科.儒家“五常”的历史价值及时代意蕴[J].攀登,2017,36(04):112-116.
[7]刘艳飞.儒家五常“仁义礼智信”的当代德育价值[J].新西部(理论版),2016(03):6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