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相关研究表明[1],食管癌在我国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该病属于消化道系统中的一种恶性肿瘤,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会产生严重危害。对于老年食管癌患者来说,患者自身的身体状况本身就较差,疾病会进一步损害其健康状况。而从临床实践进行分析,发现放射疗法属于主要治疗方式。本文旨在探究在老年食管癌放疗护理中应用人性化护理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18年10月-2019年10月间收治的78例老年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盲抽法将其分为两组,即研究组(n=39)与对照组(n=39)。研究组中女18例、男21例。年龄63-81岁,平均年龄(72.09±3.17)岁。对照组中女23例、男16例。年龄62-84岁,平均年龄(72.37±3.04)岁。对比两组的基本病历资料,P>0.05,差异无意义,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单独施予常规性放疗护理,按照我院常规流程、标准进行放疗护理。研究组在放疗护理中辅以人性化护理,可分为:(1)环境护理:在患者的治疗期间,需为患者布置出温馨、安静的病房环境。(2)饮食护理:护理人员为患者设计针对性的营养食谱、引导患者多使用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并禁止患者进食油腻、煎炸、粘性较强的食物。(3)心理护理:对于老年食管癌患者来说,其此时的心理状态普遍较差,存在许多的负面情绪。护理人员此时也需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帮助患者调整自身的心理状态,使其可以主动配合治疗、护理。(4)卫生护理:在患者住院期间,每天使用柔软的毛巾蘸取温水擦拭患者身体,保持患者身体的清洁、干燥,并指导患者尽量穿宽松、柔软的棉质衣服。
2.结果
2.1对比两组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心理状态评分
对照组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心理状态评分均显著差于研究组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心理状态评分(P<0.05),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心理状态评分(x±s,分)
2.2对比两组护理后的护理满意度
研究组护理后的护理总满意度为94.87%,显著高于对照组护理后的护理总满意度79.49%(P<0.05),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后的护理满意度(n,%)
3.讨论
有相关调查指出[2],患者的性别、生活习惯、年龄以及饮食均与食管癌的发病存在密切联系。在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放射疗法非常重要,对患者的疾病控制有积极意义。而在治疗期间实行人性化护理时,可以从患者的心理、饮食、环境等角度出发,充分给予患者人性化的关心[3]。在此种护理模式之下,护理人员更具主动性,可以让患者的心理、身体等功能均处于较好的状况。
综上所述,在老年食管癌放疗护理中应用人性化护理的效果较为显著,患者护理后的心理负面情绪得到排解,促使患者主动配合护理、放疗,进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临床价值显著。
【参考文献】
[1]李惠霞, 赵雨晴, 肖珊, et al. 奥马哈系统理论在食管癌术后患者精细化饮食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J]. 护士进修杂志, 2019,17(11):185-186.
[2]乔文慧. 人性化护理应用于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J]. 山西医药杂志, 2017, 46(21):2664-2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