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患者应用中医护理模式研究
张丹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张丹,. 慢性胃炎患者应用中医护理模式研究[J]. 中医研究杂志,2022.7. DOI:10.12721/ccn.2022.157855.
摘要:
目的 探究慢性胃炎患者应用中医护理模式的效果。方法 此次纳入本院接受治疗的慢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时间在2022年9月至2023年10月之间,总人数为74例,通过护理方式差异分为观察组(37例)与对照组(37例),分别给予中医护理模式和常规护理模式。结果 通过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心理健康水平以及护理满意度均比对照组更佳(P<0.05)。结论 对慢性胃炎患者应用中医护理模式疗效显著,其不但能提高护理有效率和满意度,同时还能改善患者抑郁和焦虑等情况,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 慢性胃炎中医护理模式SAS
DOI:10.12721/ccn.2022.157855
基金资助:

慢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胃疾病,在全球范围内,慢性胃炎的发病率相对较高。据估计,全球有超过一半的人口患有慢性胃炎,其中以亚洲地区的发病率最高,或许与与饮食习惯、高盐饮食、烹饪方式、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等因素相关[1]。慢性胃炎可以影响各个年龄段,但中老年人群更容易患病。此外,男性和女性患病率相似,但在不同地区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有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感染是引起慢性胃炎最常见的病因之一,另外长期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酗酒、吸烟、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压力过大等因素也与慢性胃炎的发病有关[2]。如果患者未经治疗或长期不适当管理可导致胃溃疡、胃出血、胃息肉、胃癌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可见,积极的早期控制和治疗慢性胃炎,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遵循医生的建议,有助于预防并减少严重的并发症发生。近年来,慢性胃炎患者应用中医护理模式的研究一直备受关注。中医护理模式包括中药治疗、针灸、艾灸、推拿按摩、中医饮食调理等多种方法,针对慢性胃炎的病因病机提供综合性的干预措施。部分研究表明,中医护理模式对慢性胃炎患者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其机制包括调整胃肠功能、改善胃黏膜的微环境、减轻炎症反应等[3]。中药治疗中常用到的一些草药,如黄连、半夏、厚朴等具有清热解毒、健脾和胃的作用,能够缓解胃痛、消化不良等症状。针灸、艾灸等中医疗法也被认为在舒缓慢性胃炎不适症状、促进胃肠蠕动等方面具备一定的作用[4]。此外,中医饮食调理注重食物的性味归经,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特点,进行饮食调养,有助于改善消化系统的功能、调节胃肠道微生态平衡等。此次主要围绕中医护理模式对慢性胃炎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研究,目的是掌握患者护理后有效率、满意度、抑郁和焦虑情况,皆在为相关医护人员的临床应用提供帮助。具体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纳入的慢性胃炎患者均于2022年9月至2023年10月入院接受治疗,男女人数共计74例,依据护理方式差异分为两组,即观察组(37例)与对照组(37例),观察组包括22例男性患者和15例女性患者,年龄区间在25-78岁,年龄平均值为(43.69±7.45)岁;实施中医护理模式;对照组包括21例男性患者和16例女性患者,年龄区间在25-77岁,年龄平均值为(44.26±7.38)岁;实施常规护理模式。通过对比两组一般资料不存在较大差异(P>0.05),可比度较高。

纳入标准:①年龄未低于25岁;②经相关检查明确为慢性胃炎;③不存在其他严重疾病;④患者同意此次研究,并签订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精神异常者;②沟通障碍者;③不配合研究者;④心肝肾功能异常者。

1.2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模式,患者入院对其进行详细介绍,开展健康宣传教育,给予心理和病房护理,指导患者用药。

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行中医护理模式。其一,情志护理。积极与患者交流和沟通,促使患者充分掌握自身疾病情况,认知到中医护理的实施意义,进一步消除其存在的不良情绪,与此同时,部分患者存在悲观消极态度,护理人员要对其进行人文关怀,并通过劝慰,帮助其树立面对疾病的良好心理[5];其二,中药塌渍联合红外线照射。对患者进行中药塌渍,根据不同患者的疾病情况,选取与其相符的中药材,并制作成糊剂,然后在其相应部位上予以贴敷,进而达到祛风祛湿和活血化瘀的目的,贴敷完成后,应用红外线对患者胃脘部进行照射,由此不但能理气止痛,同时还能疏肝解郁[6];其三,饮食调养。护理人员告知患者多使用易消化的食物,少量食用膳食纤维丰富的食物,禁止食用发酵和产气的食物;不仅如此,护理人员需要针对患者实际情况,构建科学、合理的饮食措施,即中药膳食方案,如山药羊乳羹、小茴香粥、莲子粥等食物,由此帮助患者止痛消炎、脾胃疗养[7];其四,生活护理。告知患者遵医嘱按时按量服用药物,同时做好腹部保暖工作,每日适当有氧运动,时间可控制在30min,按时入院复查。

1.3观察指标

观察和统计两组患者护理有效率,经护理后,患者胃部症状消失表示为显效;护理后,患者胃部症状缓解表示为有效;护理后,患者胃部症状未得到缓解表示为无效。

观察和统计两组患者心理健康水平。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判定,主要应用两方面量表,即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8]

观察和统计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主要应用本科自制的调查问卷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包含三项,护理人员技术水平、专业知识和护理效果,得分高表明患者对护理效果满意。

1.4统计学处理

观察的结果由统计学作出处理,工具为SPSS26.0统计软件。所有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应用(`x±s)标准差、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和组间比较分别由例数和百分比率表示、X2检验。当p小于0.05时,表明统计意义成立。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有效率

相比对照组(78.38%)护理有效率,观察组(94.59%)明显更优(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护理有效率对比

截图1742202683.png

2.2比较两组患者心理健康水平

相比对照组,观察组SAS和SDS评分均更低(P<0.05),见表2。

表2两组患者心理健康水平对比

截图1742202693.png

2.3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

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更高(P<0.05),见表3。

表3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截图1742202703.png

3讨论

慢性胃炎是一种胃黏膜长期受到炎症刺激的疾病,其特征是胃黏膜的慢性炎症变化。根据病因和组织学特点,慢性胃炎主要分为五种类型,其一,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其是最为常见的慢性胃炎类型,主要特点是胃黏膜的炎症反应,但无明显的胃黏膜萎缩或异型增生,该类型常与幽门螺杆菌感染、非甾体抗炎药使用、自身免疫等因素相关[9];其二,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较为严重的慢性胃炎类型,其特点为胃黏膜的炎症反应伴随胃黏膜腺体的萎缩和异型增生,这或许是胃黏膜受到幽门螺杆菌感染、自身免疫、酗酒、吸烟等因素长期刺激的结果;其三,化学性胃炎,是由于长期暴露于某些化学物质如酒精、强酸、强碱等刺激引发,化学性胃炎的病变范围通常局限在暴露物质接触的部位,常见于饮酒过量、长期服用某些药物或化学工业环境接触者;其四,放射性胃炎,主要是由于放射线照射引发,多发生于放疗或放射性物质暴露后的患者,炎症可导致胃黏膜糜烂、溃疡和纤维化。

慢性胃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呈多样性,首先,幽门螺杆菌是主要的病因之一,其感染胃黏膜并引起慢性炎症反应,幽门螺杆菌通过其特殊的黏附分子在胃黏膜上定植,并产生毒素和酶,损伤胃黏膜,导致炎症反应的持续存在;其次,在一些人群中,免疫系统会对胃黏膜组织发生异常的自身免疫反应,导致慢性炎症的产生,这种免疫反应与遗传和环境因素有关;然后,长期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会对胃黏膜产生损伤和炎症反应。究其原因发现,NSAIDs可以干扰胃黏膜内负责保护胃黏膜的前列腺素的产生;最后,不良的饮食习惯,如高盐、高脂、过热等,与慢性胃炎的发病有着密切的关联。此外,吸烟、酗酒、长期处于高压力环境极易会增加患病风险。研究表明,某些化学物质如酒精、酸碱、辣椒等刺激性食物或化学物质的长期暴露也可以引起慢性胃炎,导致胃黏膜损伤和炎症反应。整体来说,慢性胃炎的发病机制涉及炎症细胞的活化、炎症介质的释放、胃黏膜屏障的破坏,导致胃黏膜的慢性炎症和组织损伤。这些病因和机制存在相互作用,并导致胃黏膜的长期炎症状态。最终,未经治疗或长期不适当管理的慢性胃炎直接会演变为胃溃疡、胃癌等严重并发症。因此,对于胃炎的早期检测、治疗和护理至关重要。

中医认为,慢性胃炎是由于脾胃虚弱、饮食不节、情志不调等因素引起的胃部疾病。脾胃为消化吸收的重要脏腑,脾胃功能虚弱易导致消化不良、胃部不适,甚至发展为慢性胃炎;过食生冷、油腻食物,暴饮暴食,食用不洁食物等均可导致脾胃功能紊乱,损伤胃黏膜,诱发慢性胃炎;情绪不稳定、长期忧虑、郁怒等情志问题可以对脾胃功能产生不利影响,进而诱发或加重慢性胃炎。中医治疗慢性胃炎通常会采用中药调理,包括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特点,选用具有健脾胃、清热解毒、化湿和胃的药物进行调理,以达到调整体内阴阳平衡、增强脾胃功能、促进胃部组织修复等治疗目的。此外,中医治疗还采用针灸、艾灸等物理疗法,以及配合饮食调理、情志调摄等综合疗法进行治疗。总体而言,中医治疗慢性胃炎着重于调整整体阴阳平衡,促进脾胃功能康复,改善胃部病变,提高机体自愈能力,以达到治疗和预防慢性胃炎的目的。

此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有效率为94.59%,对照组护理有效率为78.38%,明显比后组更高;观察组SAS和SDS评分比对照组更低;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比对照组更高,以上均(P<0.05),由此说明,为该疾病患者实施中医护理模式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病情,提高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慢性胃炎患者应用中医护理模式具有确切的疗效,患者的抑郁和焦虑情况等到了有效改善,提高了护理有效率和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应用和推广。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