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冠脉介入手术术中并发电风暴的抢救与护理观察
陈思洁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陈思洁,.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冠脉介入手术术中并发电风暴的抢救与护理观察[J]. 心脑血管病研究,2023.5. DOI:10.12721/ccn.2023.157266.
摘要:
目的:探究将优化护理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手术术中并发电风暴患者抢救与护理中的效果,评价对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造成的影响。方法:在我院数据库中调取时间段2016年1月至2017年4月开展实验,纳入其中60例患者作为实验样本进行随机两组均分,记名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单组样本量设置为30。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护理,实验组患者实施优化护理,记录所有患者的电风暴,持续时间和24小时抢救成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电风暴持续时间相较于对照组来说明显更短,而实验组中24小时的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对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手术患者进行术后护理时,选择优化护理方案,能够有助于缩短患者的电风暴持续时间,对提高患者24小时抢救成功率来说有积极意义,是一种安全且有效的护理方案,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 优化护理;急性心肌梗死;焦虑;抑郁状态;护理方案
DOI:10.12721/ccn.2023.157266
基金资助: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临床上十分常见的心脏病,对于这种病症进行治疗,主要选择介入手术方案进行治疗。电风暴是在24小时内出现两次或两次以上的复发性室速或室颤,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往往需要进行早期电转复和电除颤才能保证患者的康复。而在患者治疗期间做好相应的人文关怀和护理配合是保证患者康复的主要方案[1]。优化护理是现代护理中的新型护理方案,其主要目的是通过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以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改善患者治疗效果[2]。本次研究探讨优化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手术患者焦虑抑郁状态及依从性造成的影响,现归纳总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我院数据库中调取时间段2016年1月至2017年4月开展实验,纳入其中60例患者作为实验样本进行随机两组均分,记名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单组样本量设置为30。实验组患者年龄介于25-71岁之间,平均年龄(46.2±4.5)岁,其中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17例。对照组患者年龄介于23-60岁之间,平均年龄(47.8±4.9)岁,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18例。所有患者个体资料在纳入实验前,均由我院医务人员进行资料统计,患者的相关资料录入Excel表格统计分析后未见明显差异,可比性良好(P>0.05)。

1.2方法

所有患者在入院时均接受常规吸氧、强心以及纠正心律失常治疗方案,对照组患者选择常规护理方案。实验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加用优化护理,具体方式如下。   

在患者手术开展前,每日安排固定的专科护理人员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主诉,而专科护理人员需要具备足够的心理护理学知识,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并做好患者的疑问解答,告知患者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只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并配合介入手术治疗工作的开展即可痊愈,尽可能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和对疾病的不良认知。

明确电除颤后需要迅速检查患者的各项生理指标,并检查仪器是否存在故障,检查通电是否充足,确认其同步性能是否正常,对患者的胸壁进行充分暴露后,采用非同步直流电除颤。回路电极需要放置于患者胸骨右缘2~3肋间而放电电极则放置于患者左锁骨中线第5肋处,在电极板上涂抹耦合剂,在电除颤时电极板需要紧贴患者胸壁,不能出现边缘翘起的状况。

在手术期间需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特征和意识状态,同步记录患者的心电监护,异常波形和心率状况,观察患者心绞痛性质和部位等多项因素,做好患者的抢救操作,并在病房和医务室内,准备相应的抢救药物。

1.3 评价标准

对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实验数据选择SPSS22.0 For windows统计软件进行收集校正。本次研究统计操作由同组检验人员开展,计量资料(年龄、评分值)选择T值进行检验,计数资料(满意度)选择截图1741675585.png值进行检验,以P<0.05作为数据差异界限,说明统计学差异存在。

2结果

2.1  实验组患者的电风暴持续时间相较于对照组来说明显更短,而实验组中24小时的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详情见表2。

截图1742203394.png

3讨论

电风暴是在多种因素下所引起的一种并发症,急性心肌梗死会导致患者出现电风暴事件,主要是由于患者在发生心肌梗死后,心肌细胞膜离子通道和离子流出现异常,进而引发患者的心肌电生理活动紊乱,引发患者出现异体自律性增高和不应期缩短,导致患者发生快速性心律失常。

优化护理在应用过程中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是现代临床应用广泛的一种护理方案[3]。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手术是现代临床上进行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主要方式,这种治疗方式在应用过程中的主要目的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使患者的急性心肌梗死得到控制[4]

而在对患者进行优化护理时,护理人员应当要求患者进行诉求倾诉,其主要目的是提高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的交流度,改善患者的心理需求感,这样能够使优化护理能够更为有效的进行[5]

综上所述,在对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手术患者进行术后护理时,选择优化护理方案,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对于患者治疗依从性的改善来说,有积极意义,是一种安全且有效的护理方案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张伟丽,樊冬磊.1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电风暴患者的急救护理[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9,26(1):144-146.

[2]钟敏.浅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电风暴的救治与护理[J].医学食疗与健康,2019,(3):200.

[3]陈建萍,郑宁宇,王洁, 等.急性心肌梗死致心室电风暴一例患者109次电除颤抢救成功的报道[J].现代实用医学,2018,30(11):1549-1550.

[4]胡畔.急诊体外自动除颤仪频繁电除颤成功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电风暴护理[J].医疗装备,2018,31(16):191-192.

[5]宗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发电风暴1例的护理[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7(1):147-148.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