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历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科,在新一轮课改的背景下,中学历史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发展机遇。这就要求中学历史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进行教学方式的革新,才能既适应新课改的需要,又能让自己的教学效果更好地发挥出来。本文就新课程改革下的中学历史教学模式作一探讨。新课程改革;中学历史教学;高中历史课程是以义务教育时期的历史课程为基础,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核心,以历史为视角,展示历史的文明成就,揭示人类历史发展的根本原则与总趋向,从而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随着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的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了历史学科的重要作用,这不仅是由于它对考生的高考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也是由于它可以使学生们的眼界得到更大的扩展,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今后的历史学习和终生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营造积极的课堂气氛
在中学历史教学活动中,教师课堂是学生最多的学习场所,所以,教师课堂气氛的优劣,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课堂教学质量。历史教师应积极转变以往“以我为主”的教学思想,多与学生进行交流,注重对学生个性特征、学习习惯的顺应,增强师生间的平等交往。通过开放式的师生互动,可以使老师对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时遇到的问题和不足有更深刻的认识。比如,老师可以对历史进行开放式的教学,选择具体的历史知识,通过多媒体视听设备以及技术手段等,使学生们在观看真实的历史视频资料的过程中,认识到历史知识的本来面目,也可以针对视频资料的内容,设计一些开放性的课题,让学生们在讨论、思考、查找资料等过程中寻找问题的答案。
二、确立教学目的,建设有效课堂
在采取措施的同时,在探究新高考方案下的高中历史教学方法的同时,老师们也要对今后的教学目标有更明确的认识。在建设有效课堂的过程中,老师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对学生的观察和分析上,做到心中有数。针对学生的各种特点,评估他们的知识掌握情况。在情感培养、历史观点、态度等教学因素的基础上,要对各种问题的分析潜能进行深层次的挖掘。例如,我们在解析和解释中国古代的商业经济一课时,老师可以设计一个阅读共识的环节,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基本理论知识与情感态度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关系,从而使学生能够通过阅读教科书中的教材内容,自主地梳理出整体的知识主线。通过阅读,学生能够清楚地知道该课程内容的讲授要点,还能够通过自主建构课程框架,更好地理解各个时代的工商经济的发展特点,这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有着很大的实际意义。
三、通过历史再现的方法,创设教学情景,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历史的学习中来
情景交互参与式教学模式是在教师指导下,师生就本节课要了解的重要历史问题展开讨论。在探索的过程中,通过对历史事件发生的情景进行重现,让学生们模仿真实的历史事实,在角色扮演的同时,将其与那个时代的社会背景相结合,并针对一些历史问题展开讨论。在进行教学实践时,教师要根据学生当前的生存环境和历史事件的背景有很大的区别,为了让学生能把当前生存的大环境和历史背景结合起来,从而更好地了解本节课所需要学习的内容,老师就必须在课堂上为学生创造出多样的教学情景。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营造情景、互动、参与式的教学情境,可以将学生带入到一个真实的历史背景之中,让他们在浓厚的历史气氛中,将自己的历史知识进行主动的内化,从而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在教学情景的营造中,可以让学生对古代人们的生存环境有更深的认识,从而更好地体会到在各个历史发展时期,社会发展的进步。另外,教师在对典型历史事件进行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了解这一历史事件对人民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教师可以尝试在课堂上还原真实的历史情景,让学生在教师营造的历史情境中进行角色扮演,比较而言,这种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对知识印象更深,减少对知识的重难点的记忆,改变以前老师只在课堂上简单的讲授,学生学完后很容易忘记的局面。通过在课堂上引进角色扮演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对历史生活的情景有了更为清晰和真切的认识,从而进一步丰富了教科书中的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的整体趣味性。
四、以教材为突破口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育活动的重要手段,而从中学历史教材来看,教材内容精炼,层次分明,但也有整体性差,教材容量过大等不足,因此,要想使历史教学效果更好,教师必须要进行大胆的突破,将教材自身的优势和不足相结合,将其进行整合。的确,从现在的高中历史必修课来看,它是以政治,文化,经济为主,这是一个很明显的层次,但是,历史的发展并不是由一个因素所决定的,这三个部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只有对历史的背景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才能更好地了解某些历史事件的发生。因此,教材整合的一个方向就是在保持现有的教学内容结构明确的前提下,合理地将三个模块进行穿插,这样可以让学生的历史学习更加系统化、整体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五、从历史教科书中发掘唯物史观
在实施中学历史课程的过程中,教师必须重视一项重要的核心素养,即“历史唯物论”。老师要指导学生正确理解所学的内容,更好地掌握其学习的要点和现实价值,从而稳定地执行并构建高中历史教学系统,使学生能够在正确的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上,主动地注意所学的内容。通过将正确的教学理论与内涵融入其中,使学生能够在持续的讲解知识内容的过程中,对自己所学的历史知识有更深的了解与了解。
结语:总之,作为道德教育的主体,高中历史老师要时刻牢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教学思想,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历史事迹,采用有效的德育方式,使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能够培养出辨别是非的能力,提高自身的价值和整体素质,这样才能逐渐地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加强自己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杨燕.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中外交流,2020,27(24):365.
[2]王朝雪.课标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新探[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0,14(1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