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冠心病是老年人常见心血管疾病,现代医学研究认为,该病症的发生可能与长期不良生活行为习惯、高血压与高血脂等一系列因素有关,若不能及时治疗则可能会造成心脏与脑供血不足,并引发严重的心肌缺血与神经功能衰弱,极大增加患者死亡率。而老年冠心病的临床治疗依赖疾病诊断,在临床上尽早确诊冠心病并了解疾病发展变化是医师完善治疗方案的关键,虽然冠状动脉造影已经成为医学界公认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但该方法的成本高,尤其是诊断中造成的损伤问题严重影响患者依从性。而随着现代医疗影像学技术的发展,通过超声诊断确诊冠心病已经成为可能。因此为提升老年冠心病的检出率,我院积极采用心脏超声联合颈部血管超声诊断方法,所取得的效果满意,现本文选择62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为观察对象,对联合诊断技术的可行性展开评估,资料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医院收治的62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为观察对象,病例入选时间范围为2022年4月-2023年4月,本组患者中包含男性41例,女性21例,年龄63-78岁,平均年龄(71.02±2.41)岁。
纳入标准:患者入院时伴有不同程度的冠心病临床表现,包括胸痛、冷汗、头晕、消化不良以及呼吸短促感觉加剧等;全体患者知情并自愿参与本次研究,且患者对不同诊断方法的依从性高;临床资料完整。
排除标准:合并其他严重心血管疾病患者;恶性肿瘤或者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伴有严重贫血或者全身性感染疾病患者;临床资料缺失患者。
1.2方法
患者心脏超声诊断方法为:选择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仪(生产单位:飞利浦公司,设备型号:Epiq7C),取患者平卧位,设定探头频率1-5MHz,探查患者胸骨旁与左心室肩部,分别扫查胸骨旁左心室长轴切面、心尖五腔心切面等部位,并记录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等关键信息。
患者颈部血管超声诊断方法为:在测试前叮嘱患者彻底休息20分钟,并取患者平卧位,设定设备检查频率为10MHz,用超声诊断仪分贝扫查患者颈内动脉、颈总动脉以及动脉交汇处等情况,记录颈动脉分叉前1cm处检测的IMT等关键指标。本次研究中IMT的临床评估价值为:当IMT≤0.9mm时认为无异常;当IMT处于0.9mm~1.2mm时认为伴有内膜增厚情况;IMT为1.2mm~1.4mm时可认为患者颈动脉形成斑块;IMT>1.4mm时认为患者颈动脉狭窄。
1.3观察指标
记录心脏超声联合颈部血管超声在老年冠心病诊断中的检出率,并计算联合诊断与心脏超声、颈部血管超声三种技术的敏感度与特异性等指标。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均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转化后采用均数±标准差(
)表示,两组间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数据比较采用c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检出率比较
根据本文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疾病诊断经验可以发现,心脏超声联合颈部血管超声技术的疾病检出率与冠状动脉造影技术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见表1。
2.2敏感度与特异度比较
在分别比较单一诊断技术与联合诊断技术的敏感度与特异度数据后可发现,心脏超声联合颈部血管超声的各项数据明显高于单一诊断技术(P<0.05),见表2。
3.讨论
老年冠心病又被称为动脉粥样硬化,该病症以脂质代谢异常为基础,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该病症可能导致患者动脉内膜发生明显改变,如血管壁出血以及血栓等,造成动脉壁增厚或者血管腔狭窄,严重情况下会危及生命安全。现代医学研究普遍认为,老年冠心病的临床诊断一直是医学研究的重难点,这是因为本病症的早期症状不典型,容易导致患者忽视,而本病症的临床诊断通常由心绞痛、心律失常以及心力衰竭等症状确诊[1]。临床上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实施临床诊断的意义重大,其中冠状动脉造影技术作为疾病诊断的金标准,可随时了解冠心病患者的病灶狭窄程度以及病变范围,具有可行性。但冠状动脉造影技术因为有创伤以及无法多次诊断等问题,都会导致该技术的临床推广受到限制。相比之下,超声诊断在疾病诊断时的意义重大,该技术的优势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1)通过超声诊断方法可以直接评估患者有无血管狭窄程度,或者判断狭窄程度。(2)超声诊断本身属于无创操作的一种,在临床诊断中可以提供更加精准的诊断数据。(3)该技术的价格低廉且可重复性能好。
心脏超声技术作为老年冠心病诊断的常见方法,在临床诊断中利用该技术可以从多方位、多角度记录患者心脏结构的切面形态变化,在疾病诊断中通过该技术可了解心血管系统结构状态、记录心脏整体运动情况。因此在老年冠心病患者诊断中,采取心脏超声技术不仅可以判断患者的心脏功能运动状态,也可以评估患者心功能变化,所以该技术无论是在疾病诊断还是评估预后中的效果均较为满意[2]。颈部血管超声作为临床诊断心血管疾病的又一种科学技术,在临床诊断中通过该技术可随时了解患者血管内的血运状态,根据超声诊断检测的IMT数据了解有无斑块等严重问题,是一种直观且经济的诊断方法。也有学者通过对颈部血管超声技术先进性的研究后可以发现,颈部血管超声技术可以观察患者血管走形并判断有无血管斑块以及血管狭窄情况,并兼顾疾病诊断的安全性,可用于观察患者管腔狭窄状态,因此患者对该疾病诊断技术的认可度更高。根据本文对不同诊断技术的研究结果可以发现,在老年冠心病患者诊断中实施心脏超声联合颈部血管超声诊断技术可以取得满意效果,本文表1的相关数据证实,联合诊断技术的疾病检出率与“金标准”的数据差异不显著(P>0.05),因此可认为联合检查法在疾病临床诊断中的效果更满意,出现该结果的原因可能为:①在临床上通过联合使用颈部血管超声与心脏超声技术可精准评估患者血管的解剖状态,并记录血流动力学信息,在疾病诊断可记录患者血管行走状态,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可以用于判断有无管腔扩张或者狭窄问题。②联合诊断技术可以判断因为不同原因造成的动脉狭窄或者闭塞性病变而造成血流动力学变化,如有无内中膜增厚或斑块形成、斑块的易损性评估及动脉狭窄程度的分级[3]。同时联合诊断技术充分继承了超声诊断技术的先进性,在临床上有良好的适应症,表现为:①可用于正常人群与脑血管病高危人群的临床筛查;②联合诊断方法可支持颈部动脉、脑血管病变手术或介入治疗;③联合诊断可满足颈部搏动性肿块、怀疑或确定颈部动脉瘤、动静脉瘘等相关颈动静脉病变患者的临床诊断要求。
根据不同方法的敏感度与特异度的评估结果也可以发现,联合检查技术的敏感度与特异度等均高于单一诊断技术,数据差异显著(P<0.05),在临床诊断中采取联合诊断技术可以判断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病情变化,例如在健康颈动脉壁超声诊断中可发现内膜光滑且呈现出低回声,具备较好的连续性;中膜出现低回声带,外膜显现出明亮带等。在疾病诊断中利用超声技术可记录动脉内膜表面到中膜外表面垂直距离,因此可更精准判断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变化情况,并且随着内膜厚度的增加也会进一步提升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这一观点已经作为临床疾病诊断的重要依据。同时对患者实施心脏彩超诊断则可以判断患者心室壁运动异常情况,根据影像学图像反馈信息可以精准判断冠状动脉受累心肌细胞缺血程度及具体范围,且在临床诊断期间通过该技术可以判断心脏功能变化[4]。例如老年冠心病患者往往伴有心室壁运动异常情况,而对患者实施心脏超声联合颈部血管超声技术则可以显著提升疾病检出率,并且该技术通过观察颈动脉斑块与心脏超声变化情况可精准判断有无心室壁异常运动,因此可用于支持疾病诊断,通过该技术可以通过可重复性操作以及心肌缺血方面的敏感性,可随时了解患者有无血管壁早期病变问题,根据影像学图像可了解患者是否存在老年冠心病,在临床上利用联合诊断技术则可以判断有无斑块以及心血管功能变化情况,因此可以显著提升疾病的检出率。本文对患者采取的联合诊断技术则充分发挥了颈部血管超声技术与心脏超声技术的先进性,通过联合诊断方法则可以更加清晰明了地判断患者病情变化情况,具有先进性。
综上所述,在老年冠心病临床诊断中对患者实施心脏超声联合颈部血管超声诊断技术有助于显著提升疾病的检出率,本文的研究结果证实,心脏超声联合颈部血管超声的敏感性与特异性更高,且该技术的疾病检出率与“金方法”的数据差异不显著,该结果也证明联合诊断技术在疾病诊断中的效果显著,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张冬梅.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评估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病情中的应用价值[J].实用医技杂志,2022,29(12):1302-1305+1351.
[2]王春辉,韩鹏.冠心病患者不同冠脉狭窄程度与心外膜脂肪层厚度及颈部血管弹性的关系研究[J].贵州医药,2021,45(10):1587-1588.
[3]李逢时.经胸超声心动图下的心脏外膜脂肪厚度与老年冠心病的相关性分析[J].甘肃医药,2020,39(06):530-531.
[4]孙燕蕊.冠心病患者心外膜脂肪层厚度与颈部血管弹性的相关性[J].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2):2152-2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