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书法运笔的技巧
王东光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王东光,. 浅谈书法运笔的技巧[J]. 国学研究,2025.3. DOI:10.12721/ccn.2025.157010.
摘要: 自古以来,我国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功到自然成。这句话适用于任何领域,也是自古以来人们强调最多、使用最多的励志语言,其在艺术、竞技行业更是广泛的应用。书法作为我国传统艺术之一,书法运笔技巧是解决书法基本功的主要方法和途径,需要在日常联系中加以锻炼和分析。本文从书法运笔的特点入手,深入分析了常见的相关技巧。
关键词: 书法;运笔;艺术
DOI:10.12721/ccn.2025.157010
基金资助:

琴棋书画作为我国传统艺术体系,书法在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书法指导在于将笔法融入其中,笔法是书法的核心。有学者说过:书法以用笔为上,结字则须工。可见笔法在书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笔法也就是字法,因此注重书法运笔技巧研究势在必行。

一、执笔法

一直以来,学者在初学写字的时候,经常不太注重写字的姿势,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不善于执笔,只是为写字而写字。此时经常会发现学者写字姿势千奇百怪,但是尽管如此依然能够书写相关内容,甚至不少人书写字体并不差,但是如果不能掌握正确、科学的执笔姿势,很难达到书法艺术标准,更别说书写突破了。一直以来,书法执笔讲究翰不虚动、下笔有由的要求,只要提笔必然讲究执笔圆畅,依靠此原则将执笔的标准和目的体现出来。这也就要求我们在书法运笔的过程中,需要掌握正确、科学的执笔姿势,稳健灵活的运笔,进而保证书写质量。

1、执笔端正

顾名思义,执笔的时候要姿势端正,要让笔管垂直于直面之上,并且其锋正。有学者强调,正则四面锋全,此时笔锋位于纸张之上,能够符合任何方向的书写标准,实现中锋行笔、左右逢源的书写目的。而要想达到这一要求,需要依靠大拇指、食指和中指进行执笔,这样笔管与纸张必然能够保持垂直。如果在书写的时候采用深指管的时候,则将笔靠在食指的第二关节,这样笔管会发生一定的倾斜,可以用于硬笔字书写,但是毛笔方面却会发生偏斜,无法保持中锋行笔原则。

2、五指发力

古人书法讲究入木三分,也就要求执笔的时候要五指执笔,也就是常说的拔镫法。这种执笔方式讲究稳健灵活,用擪、押、钩、格、抵形容执笔方式。擪主要指的是采用大拇指端发力,将笔牢靠固定在食指内侧;押是食指第一指节发力,与大拇指内侧配合捉紧笔管;钩是中指第一指节钩住笔管外面;格是采用无名指指甲肉紧贴着笔管,用力挡住由中指向内拉进的笔管;抵是小指协助无名指抵御中指钩力的方式。通过五指共同发力使得笔在手中牢固且能够上下左右四面协调运转。

3、松紧自如

有学者说纸笔执法在于虚实之间、虚掌实指。通过多年的研究表明,书法执笔的过程中,如果握得太紧,则书写生硬、笔锋运转不灵,握的太松则不能聚力,容易在书写的过程中发生捉笔不稳,导致书写出现误差。因此,在书写的过程中要掌握好虚实矛盾,实现虚实结合、松紧协调的目的。

二、运笔法

1、起收

运笔的起与收,即书写开始和终止的运作,自然是运笔的首要方法,所谓“一画之法,妙在起止”,应当特别重视。起笔也称发笔、落笔、下笔。起笔要意在笔前,“慎终于始”,要将笔提起,按照字体幅度大小,先凌空活动作势,下笔折搭藏露,逆顺翻转,都要稳准果断,干净利落。如有不惬意处,可回笔或在下笔补救,而不能易笔重改,更不能笔卧纸上,失去活意,董其昌说:“发笔处便要提得笔起,不使自僵,乃是千古不传语。”收笔的基本原则如米芾所说的“无垂不缩,无往不收”。

还须注意虚实迟速,缓去疾回,回锋实抢,出锋空抢。无论是存结下带,还是藏露出回,都要留得住笔,收得纵敛适度,虚实分明,气势恢弘,浑然天成。至于起收的具体方法,自当结合一定的字体、书体研讨学习,以免误解错用。

其“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敬天保民”的社会观念,宗教礼仪的文化制度,形成了中国美学以德为美、重视人格、推崇生命精神的审美取向。

2、阴阳

由于书法起源于象征哲理,又正好与太极图的黑白两色相对应,所以书法圣贤都十分重视书法与阴阳的内在联系。蔡邕和王羲之都假托神授书法,揭示书法达道通理的理法,即阴阳相生相克、互补互藏的理法,并指明以“阳气明而华壁立,阴气大而风神生”的理法,“把笔抵锋”,进行书法写作,以体现其艺术特征。历代的书贤也都认为,书法是“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天人合一的艺术。因而,阴阳相生相克的辩证理法,不仅成为书法的重要范畴,而且也成了笔法辩证运笔的主要因素。

运笔的起收、顺逆、提按、迟速、藏露等方法,也都具有鲜明的辩证性质。这表明运笔的方法,不是机械的死法,而是辩证的活法,也恰如书法圣贤阐明和体现的那样:“达险夷之情,体权变之道。”“起不孤,伏不寡,面迎非近,背接非远。”“违而不犯,和而不同,留不常迟,遣不恒疾穷变态于毫端,合情调于纸上。”可见研讨学用运笔方法,应当深切领悟阴阳辩证理法的意义和作用,以便由写字上升至书法艺术的境界。如果仅从“阴为内,阳为外”,“左为阳,右为阴”等形式上去理解,既不可能认清阴阳理法的真谛,也不可能把运笔法用活。

3、方圆

书法的方圆并用互补,既是书法的重要范畴,也是笔法运笔的重要方法。由于方圆运笔法特别重要而复杂,所以情况也特别杂乱。在论述中锋和侧锋运笔中,虽然也阐明了方圆运笔的重要情况,但是还有些情节需要说明或澄清。“用笔之法,方圆并用,圆不能少遒劲峭刻之致,方不能少灵活婉转之机”(《论书十则》)确是精辟而辩证的至理咸言,只有这样的运笔,才能符合笔法的要求。

4、顺逆

运笔的顺与逆是一对具有明显对立统一性质的运笔方法。由于书法是肇于自然,“察乎人性”的艺术,所以要顺其自然,合乎情理,运笔次序要顺序,运行方向要顺向,就成为“笔顺”。但是,运动的规律是有顺必有逆,形成了顺逆对应的运笔法。运笔顺运的方法是:起笔顺下,搭锋着纸,行笔取纵势,摇曳耀进,收笔顺势出锋,把笔画写得婉畅而流美。

而与顺运对应的逆运方法是:起笔逆人,折锋着纸,行笔取逆势,涩进战行,收笔妞挫回锋,所谓“逆则紧,紧则劲”,把笔画写得遒劲而健美。从而通过顺逆互补的运笔,以体现违而不犯,和而不同,天人合一的艺术效果。不过,这主要是对顺逆运笔方法的解释,而在运笔的过程中,不仅有顺起逆收,逆起顺收,逆起顺行,顺起逆行等情况,而且顺逆要错综交融,互补而成,这样才符合笔法的要求。

三、结束语

总之,书法是一种简练、单纯而又富有内涵的抽象性艺术,优质的书法作品不仅要达到审美要求,而且要具备线条、点画的精制标准,这也给书法运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用笔是一个长期锻炼的过程,需要不断总结、实践才能掌握更加科学的要领,才能达到更高艺术标准。

参考文献

[1]吴雨恒. 关于硬笔书法中运笔练习的几点思考[J]. 美术教育研究, 2020(3):3.

[2]何昊轩. "媚"与"瘦"——颜真卿书法评价中的两个特殊概念探讨[J]. 今古文创, 2021(19):2.

[3]向彬, 王英钰. 王羲之行书横折笔法刍议——以《丧乱帖》为切入点[J]. 书法, 2021(3):5.

[4]张玲珑. 基本笔画之"折"——苏少版《书法练习指导》三年级上册第12课[J]. 青少年书法:少年版, 2020(1):3.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