脓毒症可使患者出现全身炎性反应,并可造成多器官功能衰竭,具有较高的病死率。胃肠被公认为是全身炎性反应的“始动器”和“触发器”,一旦胃肠功能出现障碍,可使患者的康复速度减慢,并可加重患者病情[1]。集束化护理是一套以循证为基础的护理方案,具有集成化的优势,可提升临床疗效,一直以来,集束化护理都是脓毒症患者的核心护理策略[2]。中医护理含盖的内容十分广泛,如中医针灸、中医按摩、穴位贴敷等,在临床护理中具有独特的优势[3],但是目前关于中医集束化护理用于脓毒症肠功能障碍患者中的报道较少,基于此,本次研究抽取2022年12月-2023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救治的脓毒症肠功能障碍患者80例进行分组研究,目的即在于分析对此病患者实施中医集束化护理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时间:2022年12月-2023年12月,共纳入研究对象80例,纳入标准:①符合脓毒症肠功能障碍诊断标准[4];②自愿入组并签署同意书;③无认知障碍、无意识障碍、无交流障碍。排除标准:①因其他疾病造成的肠功能障碍患者;②对中医药治疗不耐受的患者;③近期正在使用促胃肠动力药物,而且在5倍半衰期的患者;④临床资料不全者。以随机信封法分组,对照组40例,男22例,女18例,30-74岁,平均(52.12±10.71)岁,病程2-7d,平均(4.52±1.22)d;观察组40例,男23例,女17例,29-75岁,平均(52.58±10.92)岁,病程2-7d,平均(4.56±1.20)d;两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及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中医集束化护理:①常规治疗及护理:主要包括液体复苏、抗感染治疗、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治疗以及营养支持干预、机械通气治疗和维持内环境平衡等治疗;并积极纠正肠功能障碍的情况,包括肠道灌注、清除肠道毒素及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调节肠内菌群和免疫等措施;同时需要对患者生命体征及肠鸣音进行严密监护,密切关注患者腹痛腹胀症状有无改善,观察其排便情况,遵守从医嘱使用促进胃肠动力药物以及益生菌,加强腹部保暖,不可食用易产气食物。②中医集束化护理:a情志护理,重症患者多伴有悲、恐、忧、惊等不良情绪,可对其病情产生负面影响。护理人员需通过健康宣教使患者了解不良情志对病情的影响,同时,通过与患者交流了解导致患者情志失调的原因,并进行具有针对性的疏导。告知患者放松身心的方法;利用五行音乐疗法进行情志疏导,利用五行、五脏、五音的对应关系来选择相应的曲目,如化蝶、苏武牧羊等;每日循环播放,持续时间至少1h。b穴位贴敷,取吴茱萸粉5-10g,用醋调成糊状并贴于神阙穴;取50g大黄粉、100g芒硝粉,充分混合后装入一个布袋中(长20cm,宽15cm),将此布袋置于患者腹部并妥当固定。c耳穴揿针法,选任意一侧耳朵,先进行消毒(使用75%酒精),再用金属探棒对脾、胃、大肠、小肠耳穴进行按压并找到敏感点进行埋针(长0.5mm,直径0.2mm),每4h按揉1次,每个穴位每次按揉1min,以患者有酸麻胀感或是有微微发热感为宜。d穴位按摩,取穴如下一:中脘穴、天枢穴及大横穴,用拇指按住相应穴位,按压幅度以按压处皮肤向下凹陷2-3cm且患者能够耐受为宜,每个穴位每次按摩2-3min,再于腹部涂抹精油,利用大小鱼际延气海穴、天枢穴和中脘穴进行顺时针方向的环腹按摩,持续5min。e运用子午流注时辰表,上午7-11点是脾胃开穴的时间,即此时脾胃气血的运行最为旺盛,因此,在此时间段进行上述中医集束化护理操作可在最大程度上发挥调节胃肠功能的作用。两组护理时间均为7d。
1.3观察指标
1.3.1对比两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分别于护理前及护理后第7d抽取患者外周血液5mL,离心处理后进行检测,检测项目包括: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及降钙素原(PCT)。
1.3.2对比两组肠鸣音评分、APACHEⅡ评分及腹内压。分别于护理前、护理后第3d和第7d对相关指标进行测定;无腹胀且肠鸣音正常计0分,腹部有胀气且肠鸣音减弱计1分,腹胀严重且肠鸣音接近消失、腹内压上升计2分,麻痹性肠梗阻、应激性溃疡出血或急性胰腺炎、非结石性急性胆囊炎计3分;APACHEⅡ(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表)包括3个维度:急性生理评分、年龄评分及慢性健康评分,分值越高提示患者健康状态越差;腹内压力(IAP)利用间接法进行测定,测定时患者取平卧体位,利用导尿管将患者膀胱排空后夹闭导管,向膀胱内注入25mL无菌生理盐水,以耻骨联合为基点,使测压管与地面保持垂直状态,并对水柱的高度进行测量并获得间接腹内压力值。
1.3.3对比两组胃肠功能障碍改善情况。肠功能障碍评分下降幅度≥70%:显效;70%<肠功能障碍评分下降幅度≥30%:有效;肠功能障碍评分下降幅度<30%:无效;改善有效率=。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SPSS24.0,计数资料用n(%)描述,计量资料用(x̄±s)描述,组间经t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
护理7d后,两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均明显下降,组间对比,实验组各指标水平更低(P<0.05),见表1:
表1:对比两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x̄±s)
注:①为与本组护理前对比P<0.05。
2.2对比两组肠鸣音评分、APACHEⅡ评分及腹内压。
护理后各时间节点,两组肠鸣音评分、APACHE Ⅱ评分及腹内压均明显下降,组间对比,实验组各指标水平均更低(P<0.05),见表2:
表2:对比两组肠鸣音评分、APACHEⅡ评分及腹内压(x̄±s)
2.3对比两组胃肠功能障碍改善情况。
实验组胃肠功能障碍改善有效率:87.5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对比两组胃肠功能障碍改善情况(n,%)
3讨论
脓毒症是一种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具有较高的致死风险,给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中医将此病归为“厥症”和“脱症”的范畴,认为此病主要是因正气不足、热毒内盛、瘀毒内阻所致[5-6]。肠道是脓毒症患者最易受损的器官之一,一旦发生肠功能障碍后又可进一步加重脓毒症病情[7-8]。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经中医集束化护理干预后各指标对比结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分析原因:①集束化护理将护理措施进行了有效的归纳和整理,严格控制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及所处环境,对治疗过程提供了有力保障,进而有助于提升临床疗效。②中医护理通过情志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情志紊乱的情况,提高患者治疗的信心[9-10]。③吴茱萸可温中止呕、止痛、散寒,利用此药贴敷神阙穴可有效改善肠道功能。③大黄可刺激肠道蠕动,改善腹胀,降低腹内压;芒硝可消痈散结、泻下通便、清火、润燥,大黄芒硝外敷具有较强的吸湿作用,可促进炎症因子和渗出液吸收,进而改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④揿针利用皮内针对相应的穴位进行持续刺激,在大肠、小肠以及胃等耳穴进行埋针可双向调节胃肠功能。⑤对中脘、天枢、大横等穴位进行按摩可疏通腑气,进而改善脾胃升降之功效[11-12]。
综上可见,对脓毒症肠功能障碍患者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应用中医集束化护理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肠功能,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