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院校《书法鉴赏》书法之美的教学探讨 ——以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为例
​何荣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何荣,. 高等职业院校《书法鉴赏》书法之美的教学探讨 ——以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为例[J]. 国学研究,2025.3. DOI:10.12721/ccn.2025.157012.
摘要: 《书法鉴赏》是高等职业院校的校级公共选修课,书法之美主要表现字体之美,本文主要简述字体的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等五大书体在《书法鉴赏》教学的讲授与方法。
关键词: 高等职业院校;书法鉴赏;五体之美
DOI:10.12721/ccn.2025.157012
基金资助:

《书法鉴赏》是高等职业院校的校级公共选修课,大多开设在大一第二学期。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早已不限于专业知识和技能,更注重人文素质的培养,为了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书法审美情趣,提高大学生艺术鉴赏的发展形象思维,提高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了解古今优秀的书法作品,领略书法之美,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

书法之美主要表现在字体之美与风格之美。随着文字的演变和书体的发展,出现了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五种字体,又称五大书体。书法鉴赏教学过程中如何开展书法之美教学是一个值得探讨。笔者在教学中结合多年教学经验进行以下开展教学实践活动,得到学生的认可。

一、篆书之美

篆书是文字之“祖”,书体之“宗”。在书法美历史流程上,早期阶段的种种字体称“篆书”。

(一)着圆劲婉通,力弇气长

篆书最大的特征就是“圆”。当然也有方折的,如甲骨文、秦汉瓦当文字等,这有其特殊原因,甲骨文是以刀刻在坚硬的甲、骨之上,必然以方折为便;瓦当文字也主要为适应特定的空间范型。总之篆书是以圆为美。历来以“圆”为品评标准,如:“盖古篆多圆圈、圆点”,有“篆书以清圆劲拔为高”。历朝书谱说到“阳冰篆法,直接斯、喜,以其圆且劲也。笔不折不圆。神不清不劲,能圆能劲,而出之虚和……然后能离方遁圆,各尽变化”。这些对于篆之字体、书作、书家风格的鉴赏品评,都点出了圆润或圆转之美。可以说,“圆”是篆书最主要的审美特征。如《泰山石刻》、《石鼓文》笔圆而势亦圆,宽厚圆转而有味;《毛公鼎铭》用笔起收,以圆笔为主,线条也以圆转为多,称为金文中圆弧书势典型。

关于婉通,《书谱》中写道“篆尚婉而通,隶欲精而密,草贵流而畅,章务检而便”之四诀,写出了四种字体的书写原则,审美特征和实用要求,对后世影响很大。所谓“婉”就是委婉、婉曲、婉转、和顺;所谓“通”就是圆通、贯通、流通、通达的篆书用笔风格之美。《艺概﹒书概》说到“篆取力弇气长”,认为是“运笔”之故。而“力弇气长”中的“力弇”,是指笔力集中、聚拢,要求中锋用笔,藏头护尾,俊涩间行,墨不旁骛,线条沉着而有力;“气长”是指气韵悠长、冲和,要求平心静气,徐缓运笔,右戾左引,纤余委婉,气脉随着圆转绵延的线条回旋往复,直至收笔,其势乃足。于是,“力弇气长”便成篆书的极高审美境界。如被誉为“千古篆法之祖”的《石鼓文》,笔势内敛,线画均匀,力集聚而凝重,气充盈而悠扬,有着郁律的风格、淳厚后的韵味。

(二)屈伸自如的“龙德”之美

古代对于篆书和篆刻的品评,常有“龙德”之喻。篆书的“龙德”之美体现出一种“或跃在渊”,它是善于生长,富于变化,是静态或潜态。凡事具有古意盎然之美的篆书作品,每一个字无不屈伸自如,变换不居,富于龙德之美。如《散氏盘铭》,或随态而湾,或依势而曲,或矫捷伸展.....总之,篆书线文灵活游动,结体奇变不定,呈现出一种神行境界。

(三)章法大小错落、齐正参差

篆书结体屈伸自如、因势而变的龙德相应,章法上必然大小错落、欹正参差。《毛公鼎铭》中体现有为典型,其字形或大或小,或正或欹,或长或短,或俯或仰,欹斜跌宕,参差不齐,错杂而成文,确乎能令人想起满天星斗,精神四射。

二、隶书之美

隶书在书体发展史上是一大转折点,盛行于东汉。它是突出具有波势,有自己审美风格和特征。

(一)方直骏发,势险节短

篆尚圆,隶尚方。隶书尚方,方劲古拙,斩钉截铁。挑拨平硬,如折刀头。如《封龙山颂》用圆笔中锋,锋芒内敛,显圆浑流通、纡余宛转,又不乏奋发险峻之意,结体上方整舒展,平直纵横,暗寓着屈伸自如的龙德之美。《衡方碑》可见严整中出险峻感,方古中有屈强气和舒徐渊厚的风格美。

(二)分势与波势之美

分别相背,是隶书典型的特征之一,集中体现在波磔之笔上,促成隶书左右开张的艺术风格。自西汉至东汉,从《居延汉简》到《武威汉简》再到《甘谷汉简》,其相背开张之势,由粗野放旷至温文尔雅,由夸张、雅拙至华饰、成熟,其发展脉络是异常清楚。东汉隶书鼎盛期,无论是秀逸多姿、波磔分明的《乙瑛碑》、《礼器碑》、《孔庙碑》、《华山庙碑》、《史晨前碑》、《曹全碑》,还是厚重拙朴、波磔不太明显的《衡方碑》、《张迁碑》乃至《郙阁颂》,无不显露出对内分别相背的态势,对外左右开张的风格,这截然不同于篆书收敛內抱的一种新型美。另外,一波三折正是隶书典型的风格特征,它是对隶书波势曲线美一个生动概括。蚕头燕尾,一波三折,曲中含直,直中又有着微妙多变的曲,既体现出分别向背,左右翩翩的分势美,又体现出一波三折,微妙缥缈的波势美。

(三)横向律动生成的排叠与联翩

隶书由于不像篆书那样取纵势,而是横向取势,它或方或扁,分别相背的分势和一波三折的流向,增加了隶书的横向律动。故隶书结体表现为竖画短,横画或横斜向的笔画长,也就是说,一切笔画重横向延伸。于是,不但横画异常突出,而且横画与横画之间的距离变窄变匀,使得一个个横画排叠整齐。到了隶书成熟期的东汉名碑,分势、波势与横画的整齐排叠相结合,形成了隶书典型的审美风格。

隶书往往是纵有行,横有列,由分意波势和排叠之美所决定的横向律动,还使得隶书在章法上具有字距宽绰,行距紧窄的风格特征。

三、楷书之美

楷书萌芽于汉末及三国之际,是社会的需要和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与篆书、隶书相比,它有着不可比拟的实用价值,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

(一)笔画详备,块架分明,端稳庄重,居静治动

楷书之前的隶书虽然出现了一些笔画的组合,但与楷书相比,笔画的详备程度却是远远不及。“永字八法”具备了八种笔画的典型形态。楷书作为典型的方块字,不但字字独立。相互间隔,而且笔笔分开,互不牵连,这就是静态美的范畴。从欧书作为一种典范楷书,它端庄稳重,块架分明,静中见动,稳重中流转呼应。如《九成宫醴泉铭》中的“欲”、“尤”、“炎”等字的点,均笔意飞动,姿态取向,无一雷同,极富跳跃之感;“微”、“观”、“徐”等字,虽然端庄,但左右两旁,略见参差错落,平稳中显出变化,静止中见出飞动;特别是“流”、“之”、“深”等字,,每一笔画之间,笔断意连,表现起伏动荡之美。

(二)应规入矩、有法有式

楷书是规范化、楷模化、标准化的字体。其特点是循规蹈矩,严格遵循特定的书写法则。楷书方折分明,点画清晰、醒目,能弥补因绞转减少,笔画平直所带来审美的损失。他把自己的典型笔法——提按、留驻、端部与节点的夸张等,带给了各种字体。

(三)结构内抱与外抱

内抱与外抱是书法结体的两种方法,《艺概.书概》:“字形有内抱、有外抱。如上下二横、左右二竖。其有若弓之背向外,弦向内者,內抱也;背向内,弦向外者,外抱也”。以唐代楷书家为例,欧阳询、诸遂良、薛稷等作品就颇多离心之力、外向之力,蕴涵着隶书笔意的结构体势之美;虞世南、颜真卿、柳公权等的作品就颇多向心之力、内向之力,蕴涵着篆书笔意的结构体势之美。

四、草书之美

草书分章草、今草两类。章草创生于西汉至东汉初,它是由草率的隶书发展而来。今草则由章草发展而来,起源于汉末至东晋之间,脱去了章草中所保留的隶书笔画形迹,结体由扁方趋于长方,上下字之间的笔势往往牵连相通,打破了章草字字不相连的规矩。也可以分为小草和大草两种。大草亦称狂草,对于小草来说,是一个极端。用笔流畅、笔势凌厉,字字相连,一气呵成,具有强烈的运动感和节奏感,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一)笔画简约,线条连绵,流畅飞逸,居动治静

楷书笔画的结构是“详而静”,“居静以治动”,而草书正好相反“简而动”,“居动而治静”。可见,草书的笔画不是详备,而是简约。如张旭《草书古诗四帖》中“烛五云车。飘飖入倒景,出没上烟霞。春泉下玉霤,青鸟向金华。汉帝看桃核,齐侯……”望其体势,连绵飘忽,飞动不居,几乎不可辨识。试看“烛五云车”,字内空间与字间空间已经连载一块,笔画由横向的排列变为纵向伸展,方块构架犹存;“上烟霞春泉”分成三个节奏组,“霞”拉长自身体势,与“春泉”二字形成线条质感的对比,可谓“奇形离合”,连中有断,断中有连;“下玉霤,青鸟向金华”的“下”之三点皆重,“玉”字粗重的收笔与下字轻细的起笔连结,二字的区别仍较明显;“青鸟向金”四字出现模糊化、笔画圆润、遒劲,引带而下等。草书的这种停笔、重笔、起伏、转折与引带的有机交织,就使奔放流动中织进了种种静态美的因子,这正是“居动而治静”的审美表现。

(二)“变”与“常”的统一

草书的“变”中又有“常”在。对于草书“变”与“常”的统一,《草书势》说到:“放逸生奇、一画不可移”指出奇的变幻莫测,千姿百态;一画不可移又说应规入矩,法度严谨,一笔一画都不可移动,各得其所。如《急就章》体现古拙之趣和流美之风的错杂交融。同时,张旭《草书古诗四帖》还回旋进退,莫不中节;奇幻百出,不失规矩,体现草书的“变”与“常”的统一。

(三)气势与气脉

草书最讲究气势之美,它把种种姿态,种种笔法,汇聚成一片天花乱坠、落英缤纷的境界。在不整齐当中,一股气脉完整的贯穿于始终,不但字与字之间都有衔接,而且行与行之间也有呼应,没有一字一笔不是互为牵制,互为钩连的。这个气脉把全幅的杂乱统一于整体之中。形成一个气脉贯通的整体。这就是草书这种齐与不齐的对立统一之中取得气势之美。

五、行书之美

行书是介于草书与楷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既不像草书那样潦草,又没有正楷那样端正,可分行楷、行草两类。

(一)务从简易,相间流行,临事制宜,无藉因循

行书作为楷书的简化,它简省了楷书详备的笔画,扬弃了楷书的应规入矩,吸收了草书的流动连绵,又保持了章草的字字独立特点,既不拘于真,又不纵于草,书写简洁,易于辨认,非常适用于日常生活。

(二)风行雨散,润色开花,行云流水,秾纤间出

行书美最主要的风格特征是行云流水。它和草书一样,均属于一种简而动的动态之美,草书如激流瀑布,一泻而下;行书却像一泓清溪,缓缓而流,徐徐而淌,行于其所当行,止于其所不得不止。始终掀不起狂风大浪。

总之,随着文字的不断进步,形成了我们今天意义上的篆、隶、楷、行、草五种字体,每种字体都有着自己的独特之美。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