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楹联书法艺术的教学研究
​陈锋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陈锋,. 关于楹联书法艺术的教学研究[J]. 国学研究,2025.4. DOI:10.12721/ccn.2025.157018.
摘要: 楹联,又被称为——楹帖——对联——对子,由诗词形式演变而来,指的是悬挂或粘贴在壁间柱上的联语。楹联是书法和对联的有机结合,可谓是珠联璧合,是人们十分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中国书法凭借独具魅力的点画、章法、力度变化和快慢差异等,带给人们震撼心灵的感受,对于自历史发展长河中遗留下来的宝贵艺术财富——楹联进行书法艺术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当代艺术价值。
关键词: 楹联;书法;艺术研究
DOI:10.12721/ccn.2025.157018
基金资助:三明市基础教育科学研究2020年度课题课题名称《书法教育与楹联文化有机结合的实践研究》和立项批准号JYKT-20074

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悠久历史传承中,综合性的艺术形式楹联已然成为了中华文化的重要表征。楹联在清代达到鼎盛,它丰富了书法的内容,提升了书法的艺术境界。楹联的装饰性强,与现代生活结合紧密。时下,楹联对于继承与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意义。

一、楹联书法艺术的意义

对楹联进行欣赏时最先看到的是或清秀、或丰满、或古朴、或苍劲的书法,因此楹联的魅力不仅仅在于充实的内容,更在与艺术的形式,二者结合共同组成了楹联的审美艺术,但楹联所具有的的意义远远不止于此。

(一)装饰美化

装饰美化撰写一副楹联终归是用来悬挂和张贴的,对联这种艺术形式具有良好的审美艺术价值,不管是逢年过节还是公司开张,张贴对联都能够渲染气氛,让人们在审美中感知到不同的气氛。楹联的价值首先体现在装饰方面,不管是在名胜古迹还是在普通家庭,一副楹联书法作品都能够起到美化环境、装饰添辉的作用,给环境营造浓厚的书香气息,楹联在张贴悬挂时与木工、石工和雕刻等工艺的有机结合使得其成为一种集合多种门类的艺术品。在巨大的传统艺术展厅中如果缺失了楹联这种艺术形式便会给人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对其他艺术的鉴赏也变得索然无味,这表明楹联与当代的社会生活已经结合得十分紧密。

(二)继承与发扬传统文化

继承与发扬传统文化楹联的丰富内涵能够让社会大众尤其是青年一代充分认知历经几千年岁月积淀的优秀传统文化,让青年人在建设新时代的同时做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人。作为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楹联也具有与时俱进的特性,赋予其时代特征能够让其丰富内蕴在当代熠熠生辉,在寄情抒怀和吟古诵今时都能够将其艺术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楹联对于继承与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在千百年历史积淀的过程中,楹联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浸润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心灵世界,对楹联的书法艺术进行学习,是继承与发扬传统文化的要求。

(三)构建和谐社会氛围

构建和谐社会氛围楹联书法艺术是构建社会文化氛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楹联对现实生活的真切映射和对美好未来的深切憧憬,能够为和谐美好的社会添砖加瓦。群众对楹联这种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有浓厚的热爱之情,春节对联、结婚对联、挽联等等多种多样的对联习俗已然内化成为社会生活中不能缺少的亮丽风景。楹联不仅严谨凝练,还具有丰富的内涵,概括性与包容性都很强,能够将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中振奋人心、美好向上的现状体现出来,通过这种喜闻乐见的方式,能够让观者在获得生活共鸣的同时,激发起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积极参与到社会发展与建设的事业中。从古代发展到现代,楹联所发挥的社会文化功能从未断绝,我们当今致力于和谐社会的建设所需要的正是楹联这种传统文化,去保护与利用楹联,通过发挥楹联的当代价值来推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小小的一副几个字、十几个字的楹联甚至能够比几千几万字的长篇大论更加具有艺术魅力。

二、楹联书法艺术教学的策略探究

(一)加强校园楹联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是提升学校文明品质的重要手段,是培育“四有"新人的有效方式,是学校全体师生精神力量的总和。多姿多彩的校园文化交流活动能推动校园文化向多渠道、深层次高品位发展,充实学校教学内容。学校在开设书法课程的同时,还可通过举办楹联比赛普及楹联文化,让对楹联感兴趣的学生在业余时间相互沟通。此外,校园楹联传承活动和文化教育基地建设也可增强校园的人文实力。校园楹联文化氛围的营造是学生校园文化建设的关键组成部分,可利用校园传统节日或通过设置楹联刊物以供学生自由浏览,调动学生对檻联书法文化的兴趣,扩展校园盈联文化传播。

(二)提高社会对书法教育的认识

书法作为我国优秀的传统艺术,能给人潜移默化的影响力,对提升气质、审美力、创造力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小学阶段开展书法课程也应从弘扬文化的角度看,增强渗透性,提高认知度,可以在社会上多举办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如公益写春联、画年画、书画比赛等,这对书法和美术教学的开展大有裨益,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楹联书法是中国书法艺术中重要且特殊的艺术表现形式与载体,具有多重艺术表现形式,蕴涵高度的艺术审美价值与历史人文双重价值。楹联一般书写、悬挂或镌刻在其他建筑物或器物上,既是语言的艺术,又是装饰的艺术,既有妇孺皆懂、老少咸宜的通俗;又有庄重严肃、发人深思的启迪力量,这也是楹联可以作为载体表现孝和文化的现实依据。

(三)进一步完善保护传承楹联文化的体制机制

学校要强化统一领导,明确并落实相关部门的主要责任,动员全校力量共同参加,通过书法教学完善楹联文化保护与传播的社会共识,完善相互合作、协同管理的文化传播与保护工作制度,尤其要做好楹联文化的传播与保护。学校还可通过统一规划的形式,建立楹联书法文化活动、楹联书法文化展示墙等,积极将传承楹联文化精神纳入书法课程建设,大大提升学生人文品味的宣传力度。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结合楹联文化开设书法课程是十分必要的,书法教师和其他学科教师应多沟通交流,建立关联机制,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协同提升教学效果,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玲玲.浅谈培训视角下小学书法教育呈现的状态[J].求知导刊,2020(2).

[2]顾郁艳.浅谈当今小学书法教学[J].亚太教育,2019(8)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