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机械设计制造方法时,通常可以考虑与现代化技术融合在一起,采用在线仿真训练的方式优化设计思路,模拟制造过程,旨在找到创新机械设计制造方案的对策。但由于仿真技术的基本原理较为复杂,操作难度高,如何正确掌握技术的灵活应用方法,发挥该技术的重要价值作用,是相关技师正在研究的主要难题。
1.仿真技术的基本特征及其实现过程
1.1仿真技术的基本特征
在决定将仿真技术应用于机械设计制造环节之前,通常需要先系统的分析该技术的基本特征,找到技术的适用范围,编制详细的仿真设计制造计划。一般来说,目前基础的仿真技术主要有三个特征:第一,仿真技术的实施需要计算机软硬件设备的支持,在网络渠道中运用该技术时,具有明显的分布性特征。第二,该技术具有集成性特征,可以将数据自动化、智能化的整理分类,识别数据之间的关联性,适宜用于完成机械设备的集成化设计和制造工作。第三,仿真技术具有用途广泛性的特点,在前期产品设计、中期生产管理、后期性能测试和保养维修等多个方面都有较为明显的应用价值,值得全面推广。
1.2仿真技术的实现过程
机械设计制造专业的技师在学习和应用仿真技术时,要结合行业发展特征,理清仿真技术的具体实现过程。据了解,技师通常会按照以下步骤来使用仿真技术:首先,要根据产品的设计要求,先绘制平面图,计算参数信息后,用实际数据在网络上构建仿真立体模型。其次,在计算机设备的支持下,完成对模型数字语言的转换,并同时对模型进行分解处理,了解产品的详细构造,从中分析设计方案是否科学合理。最后,要进行仿真实验,通过输入各种参数信息,让模型进行仿真运动,评估模型的性能是否达标,由此得出最终的机械设计结论。
2.仿真技术在不同机械设计制造环节中的具体应用思路
2.1在基础设计环节的应用思路
与传统设计思路相比,融入仿真技术可以提高设计精度,顺利完成细节化的机械产品设计任务,并有助于创新设计方案。
2.1.1结构设计环节
实际进行机械设计时,要从设备实用性、经济性和美观性等方面展开分析,合理完成结构设计任务。相关技师可以选择使用仿真技术构建多个机械产品的模型,直观的对比产品内部构造、外部造型上的差异。并通过网络技术收集市场上同类产品的生产信息和用户评价信息,尝试在现有结构中进行创新研究。比如,在产品的恰当位置上添加弹簧、运动发射器,完成产品的改造任务。融入创新思路后,要及时开展仿真实验,用于判断该方案是否具有可行性,得到验证后才能进行大批量的生产制造。
2.1.2齿轮设计环节
大部分机械产品的核心运作零件中都含有齿轮,这就使得技师在进行机械设计制造时,会着重进行齿轮设计。运用仿真技术可以对齿轮进行单独建模,通过修改仿真模型的参数,将齿轮调整到最佳尺寸范围内。此外,仿真技术在调整齿轮传动效果,解决齿轮之间接触不良的问题上有明显优势。主要原理是:通过记录仿真模型的运动数据,寻找规律性数据,着重判断齿轮的运转轨迹,找到齿轮接触点之间的细小误差,及时调整设计方案,用于提高机械设计工作的精细化水平。基于该技术的应用价值较高,目前各个技师团队都在积极主动的学习仿真技术的操作方法。
2.2在零件加工环节的应用思路
机械设计制造的过程十分复杂,特别是常规零部件可能无法满足个性化设计要求,需要采购原材料进行自主加工。在仿真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支持下,目前大部分地区都已经实现了机械化、自动化加工的目标。基本要求是投入资金,在生产车间安装数控车床,提前在控制系统中输入仿真模型的相关信息,根据本次生产要求确定生产量,设定车床的运作参数。启动设备后,就可以自动进行切割、打磨等操作,优势是能批量完成零件制造任务,能提高制造效率。而且,在自动化加工阶段,通过仿真技术实时分析工作中产生的数据,用数据建设模型,有序完成模型分析工作,就可以从中预测加工任务的总时长,方便安排后续的产品安装、营销任务。另外,还能用于风险评估环节,是保证机械制造安全的关键技术。
2.3在数据处理环节的应用思路
机械设计制造的每个步骤中都会产生大量的数据,以往在依靠人力资源进行数据整合、计算时,可能会因为马虎,导致数据计算错误,造成结果出现较大误差的问题。基于此,技师正在尝试将仿真技术应用于数据处理环节,目的是从根本上提高计算准确度,避免由于人为因素导致数据失真而引发产品加工、安装工作中的安全隐患。这也是缩短数据处理时长、科学控制成本的核心所在。此外,机械设计制造环节不仅会产生数字信息,还会涉及到对图形信息的处理,将这些信息匹配在一起,就能完成虚拟模型的创建,并启动虚拟实验,最终实现对设计参数的合理优化,为产品制造任务的稳步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仿真技术在机械设计制造行业的未来发展前景
3.1网络化发展趋势
新时期,机械设计制造行业的技师人才正在主动总结日常工作经验,转变传统工作思维。例如,将仿真技术与产品设计制造项目结合后,依托计算机平台,朝着网络化的方向发展,这是现阶段该行业的一大突破。核心思路是依托仿真技术的分布性特征,收集网络节点中的重要信息,在网络渠道完成信息的实时互动传递,解决信息滞后性的问题。同时,尝试开展远程控制工作,由此来减轻产品设计、制造环节的管理压力。
3.2小型化发展趋势
基于常规的机械设备大多具有占地面积大的特点,日常的移动难度较高。因此,技师开始从构建仿真模型的角度出发,尝试借助技术手段等比例缩小设备体积,研发便携式的设备,促进机械设备小型化发展。该研发思路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有良好的市场发展前景。但是,由于机械设备内部的零部件比较多,制造流程复杂繁琐,使得小型设备的生产、加工难度较高,检验合格的标准也更严格,这是相关行业要面临的一大挑战。
3.3智能化发展趋势
在信息化时代下,人们对机械设备的功能有了更多的要求,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新需求,技师应着力研究如何让仿真技术的操作过程更加简单化、智能化。侧重点要放在优化仿真实验流程上,并要尽量降低人为操作对实验结果产生的不良影响。这样才能真正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完成高精度、多功能机械产品的设计制造工作。据了解,目前很多技师学校在培养人才时,都会增设智能化技术的研究课程,希望为社会培养创新型的人才。
结语:仿真技术与计算机设备相结合,可以用于减轻产品设计压力,还能可视化的分析产品结构,进行三维模型的建设,模拟产品生产制造流程,方便及时发现设计漏洞,优化设计方案。并能用于处理庞大的数据信息,具有智能化、自动化的特点,是目前机械设计制造中应用频率最高的一项技术手段。因此,相关技师人才都在积极主动的学习该技术,旨在助力自身及行业的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大帅.仿真技术在机械设计与制造中的应用[J].时代汽车,2022(20):131-133.
[2]许健,顾晓洋.机械设计制造过程中仿真技术的应用研究[J].设备管理与维修,2022(14):133-134.
[3]朱宇娟.基于仿真技术在机械设计制造中的实践研究[J].中国设备工程,2022(7):193-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