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一带一路”政策下的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形势研究
​殷衡尧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殷衡尧,. ​基于“一带一路”政策下的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形势研究[J]. 现代经济研究进展,2021.7. DOI:10.12721/ccn.2021.157061.
摘要: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一带一路”是以建设为重点,并兼顾走出去和引进来,秉承共商共享共建的原则,增加国际区域内部的经济交流和合作,实现贸易畅通、设施联通、政策沟通、民心相通、资金融通。在国际区域中,实现共同发展。本文主要论述了“一带一路”政策的背景、产生的影响,对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所带来的挑战,以及优化的措施。
关键词: “一带一路”政策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形势研究
DOI:10.12721/ccn.2021.157061
基金资助: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对经济发展有了新的要求。我国国家统计发展会议在2015年正式提出了有关一带一路实施和开放的政策建议,为区域发展提供了更好的空间。在“一带一路”政策下,实现现代化经济体制改革,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

一、“一带一路”政策的概述

(一)“一带一路”的政策背景

1、时代背景。当下我国社会经济形势较为复杂,存在很多风险因素,包含金融危机、单边霸凌、保护主义等等。在此国际形势下,世界经济形势的健康、和平发展是需要各个国家共同来进行努力的。当下世界经济已经进入到了中长期发展阶段,当下世界保持和平健康发展需要以不同国家和区域间的交流和合作作为基础。我国致力于维护和构建自由贸易市场,建立开放、合作的区域实体经济,增加与发达国家的贸易往来,实现共同发展。

2、中国经济发展背景分析。我国幅员辽阔,整体社会经济水平朝向稳中有进的方向发展,但是我国内部不同区域的发展情况以及贸易往来存在很大的差异。产生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东部和西部地区的发展情况不平衡,国家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提升西部地区居民的经济水平,以实现社会经济的一体化发展。但是,我国中西部地区多为内陆地区,整体发展水平与东部地区相比有所逊色。我国为彻底解决东部和西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提出了“一带一路”区域经济发展的总体战略,以进一步推动我国东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1]

(二)“一带一路”政策所产生的影响

1、对沿线地区的影响。“一带一路”贯穿了亚、欧、非三个经济大陆,跨越了东亚太平洋经济圈和欧洲大西洋经济圈,有利激发了中间广阔地区经济的发展潜能。沿线国家在经济的发展水平、体制上都存在很大的不同,他们的经济发展方向和生存战略也是不同的。“一带一路”政策的提出,为沿线国家提出了完备的国际平台,实现了最优的经济发展建设方案,得到了各个国家的肯定。

2、对国内的影响。“一带一路”政策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其出发点是维护国家发展,提高我国和对外国家的经济活动和地位。“一带一路”政策的提出,调整了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产业结构,激发了中部地区的经济生存和发展动力,提升了我国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促进西部地区的高速发展,缩小的东西部地区之间所存在的差距。“一带一路”政策将我国中、东、西部连接成了一个巨大的整体,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构架了全新的经济发展体系。

3、对全球的影响。“一带一路”是政策促进了欧亚非大陆经济往来的平台,为世界各个国家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注入了新的活动,有效解决了世界经济中存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一带一路”涵盖了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着眼于西部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经济区域的自由流动,有效调控了发展中和发达国家的宏观经济市场。

二、“一带一路”政策下的国际区域经济合作的调整

(一)能源开发方面

我国电气设备在“一带一路”政策的指引下,增加了与其他国家的合作,能源开发工作也进入了全新的阶段。从当下国际新兴经济能源行业的情况和格局来看,消费的方向已经开始向东移动,并且呈现了快速增长的趋势。我国电气设备也已经从亚洲东部地区延伸到整个亚洲地区。据世界能源组织统计,亚太发达地区推动了世界消费和能源的发展,在未来的一段时间之内,信息技术和清洁能源将会成为世界各个国家能源需求的首要选择。

(二)交通运输方面

交通运输是航空运营和基础配套设施项目建设所需要的,对交通建设和运输起到了关键作用,促进了航空运输和航空整机制造行业的快速发展。在建设国际铁路工作的过程中,国际铁路工程项目的技术交流与合作机会在逐渐增多,所建立的国际运输通道和高速公路网为铁路基础交通施工工程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一带一路”政策推动了铁路工程建设由技术型向优势型转化,带动了先进的设备、技术、标准国际化。同时,在技术和成本上的优势,将会增加铁路工程建设的收益。

(三)出入境旅游方面

“一带一路”政策开辟了现代丝绸之路,增加了沿线各个国家间的沟通和交流,实现了经济的共同发展。在“一带一路”政策背后还存在旅游、教育、政治、文化上的交流。在各个国家出入境旅游政策放开的背景下,“一带一路”政策也推动了文化旅游产业迎来了新的增长空间,各个国家间的交流变得愈发紧密,也增进了政治、风俗、文化的紧密交流。不仅提升的旅游服务水平,还带动了文化交流和经济发展,实现了各个沿线国家的共同进步,和“一带一路”与旅游的一体化。

(四)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展

从国家环境来看,“一带一路”沿线的很多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较为落后。亚洲和非洲沿线国家在技术上需要寻求帮助,以推动我国人才、设备、技术、经验更好的走向世界。当下国内中西部地区对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情况也较为旺盛,总体而言,基础设施建设存在欠缺和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一带一路”政策可以有效改善这以局面,从世界大环境而言,对基础设施的需求情况都在不断增加,我国可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吸取其他国家的经验,推动新的动力。

三、基于“一带一路”政策下的国际区域经济合作的有效措施

(一)积极落实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合作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我国应该尽快实现经济模式的改革和转型,更好的适应时代发展的步伐,以提升人们整体生活水平。在“一带一路”政策的支撑下,周边各个国家和地区应当增加彼此间的沟通和合作,对国际区域经济合作起到推动作用。在“一带一路”政策的作用下,沿线国家要进行紧密的合作,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实现互联互通。同时,还要充分发挥人民币的作用,让其在投资组合和对外贸易中产生积极的影响。还可以与沿线国家和地区互免签证工作,增加贸易往来,更加方便经济文化的交流[2]

(二)扩大国际区域经济合作范围

在“一带一路”政策下,在联合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同时,还要扩大国际区域经济合作范围,形成全新的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形势。可以以亚洲地区作为主要的合作对象,增加与亚洲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弥补彼此之间存在的贸易结构差异,建立自由贸易区,提升贸易分工水平,调整好国际产业结构。同时,还要扩大投资领域,增加与欧洲和东南亚地区的合作,引进外资,扭转贸易逆差。加深国家间的贸易往来,满足欧洲和东南亚国家和贸易合作。在“一带一路”政策的带动下,要提升国家间的战略合作水平,推动经济一体化发展。

(三)不断增强双边政治互信和沟通交流

各个国家和区域应当增加经济合作,国家间可通过多种方式来相互了解,增加彼此之间的信任。可利用领导会与、区域论坛、合作委员会、博览会等方式进行磋商机制,双方可根据安全、经济、政治等问题展开交流和对话。可着力推动各个国家在教育和文化领域的交流,消除文化上的误解和疑惑,营造良好的政治合作氛围,创造合作机会。增强政治互信和沟通交流,增强信任,化解矛盾,为良好健康的合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增强社会文化和民间交流

良好的民间文化交流和社会文化互通可以有效的消除误解,让区域内的人民增加彼此间的理解和信任。只有在双方互利互信的技术上,才能实现国际区域健康、可持续发展。应当做好宣传工作,增加区域内合作,让世界各国人民可以了解和支持贸易工作。还要积极推动多边文化产业合作,让人民进行深入的文化交流,尤其是在艺术、语言、文化方面实现互通,可利用旅游、培训、对外文化交流等多种方式,增强社会和民间文化的交流,提升信任和理解,稳定区域内部的友好关系。

(五)创新推动经济产业结构调整

为充分发挥自由贸易区的竞争优势,要推动区域内产业结构调整和国际分工工作,可根据国家国情来对投资结构、贸易情况进行比较,选取适当的原则,发挥不同国家间所存在的优势,建立多样、多层次的产业结构。同时,还要加速发展区域内金融体系,增加彼此间的多边或双边交流,积极进行有效的沟通,利用贷款、汇率、结算、代理等多种方式来开展合作,维护多边金融的稳定[3]

 综上所述,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产物,不仅为世界经济发展带来了更多的契机,还与我国“一带一路”政策相适应,实现了我国经济水平的再发展。在“一带一路”政策的带动下,我国对外贸易将会获得有利的支撑,为提升世界经济水平产生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史云逸.“一带一路”影响下区域经济的发展新格局[J].现代经济信息,2019(18):474.

[2] 陈璇.基于“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探究[J].财经界,2018(14):16.

[3] 肖燕飞. 加快“一带一路”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J].开放导报,2019(01):50-52.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