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心医学模式的护理在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的效果观察及对心功能指标影响评价
李蕊 杨芹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李蕊 杨芹,. 基于双心医学模式的护理在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的效果观察及对心功能指标影响评价[J]. 心脑血管病研究,2023.7. DOI:10.12721/ccn.2023.157283.
摘要:
目的 探究基于双心医学护理干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确诊后且符合实验标准的患者按照盲选法筛出100例,均在2019年2月-2021年3月入院,观察组患者予以基于双心医学护理、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对比两个小组的患者在心理状态和疼痛时间上等指标是否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抑郁和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疼痛时间比对照组短;未经干预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依从性评分对比结果为P>0.05,干预后对比结果为P<0.05,观察组分数更高;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100.00%)指标水平比对照组(86.00%)高。结论 基于双心医学护理模式在冠心病心绞痛临床患者群体中应用价值较高,无论是缩短疼痛时间,还是改善不良心理,都比常规护理模式更具适用性,且患者依从性提高,可以缓解医患矛盾,提高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 冠心病心绞痛;基于双心医学护理;应用效果;观察
DOI:10.12721/ccn.2023.157283
基金资助:
引 言:

冠心病心绞痛和临床的胸痛症状还是存在显著区别的,部分患者在出现冠心病心绞痛症状后存在认知误区,认为这是劳累所致的暂时性症状或者是简单的胸痛症状,不能够及时就医,延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介于稳定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之间,尽管患者没有参与劳动或者其它活动,在安静状态下也会突然发病,甚至部分患者在睡眠状态下发病[1]。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一旦发病,病情异常凶险,且预后效果不佳,对临床护理干预服务提出高要求,基于双心医学护理模式和常规护理模式相比较,临床应用效果更理想,在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和优化预后方面有突出价值。基于双心医学的护理模式针对心血管疾病发生与患者心理状态之间的关联,开展对应的护理方式强调的是患者在接受治疗时,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多方面、多层次的诊疗护理干预,进而使患者在接受护理时的安全性得到提升。基于此,下文尝试应用基于双心医学护理模式干预我院临床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现汇报结果[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确诊后且符合实验标准的患者按照盲选法筛出100例,均在2019年2月-2021年3月入院,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号排列后,奇数和偶数号码分别划分到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

观察组:女28例、男22例,平均年龄(65.02±7.01),最大79岁、最小60岁;对照组:女21例、男29例,平均年龄(66.11±5.65),最大80岁、最小61岁。两组患者性别比例、年龄层次对比中数据无统计学差别(P>0.05),可以进行下一步的研究。患者对护理实验知情同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实验进行。

1.2 方法

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方法,包括睡眠护理、用药指导、病房环境护理等干预措施。

(1)失眠保障。保障患者睡眠质量是针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重要护理干预任务,理想的睡眠时间为8h,对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来说建议睡眠超过8h,指导患者在 22:00-次日6:00期间进入睡眠状态,结合患者睡眠习惯及其精神状态,可以安排时长为1h 左右的午休时间。睡眠状态的患者需要开展生命体征监护,对患者的睡眠质量和心脏功能指标变化情况展开监测[3-5]。睡眠监测结果如显示患者的深度睡眠时间低于总睡眠时间占比的15%,则说明患者睡眠质量低下,建议遵医嘱给予镇静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睡眠质量。若心脏功能监测结果显示指标状态不理想,建议以患者接受低压吸氧治疗。记录患者睡眠状态下发生心绞痛的情况。

(2)病房环境管理。结合天气情况开窗通风(建议2次/d,时长不少于30min),病房做好日常清洁和消毒工作,控制室内温度和湿度指标水平,降低不利环境因素对患者造成的刺激。为减少感染因子,建议减少陪同家属人数、控制探视次数。

(3)用药管理。静脉药物治疗中单日给药数量建议低于 700mL,用药后监测患者心脏功能指标变化情况,依据患者反应调整用药量。嘱咐患者遵医嘱用药,不能擅自调整药量或者停用药物,也不能更改药物种类,患者用药全部由本院药房提供,患者不得服用其它来源药物,严格控制药物来源和药物用量、方法,提高用药安全性[6-8]

观察组使用基于双心医学护理方法,主要措施如下:

1. 心脏康复护理

生命体征监护理,患者佩戴充电式24h三通道心电监护仪器,密切检测患者心功能指标,及时获取心电图、血压、心率等重要监测数据,无紧急发作情况下,需每天备份两次心电监护的数据资料,如遇紧急发作状态,数据需要实时备份。遵医嘱开展饮食护理,对于部分饮食不受限患者可以执行自然饮食管理制度,但嘱咐患者保证饮食低盐、低脂、低胆固醇,给出健康饮食的建议,鼓励患者在出院后坚持执行健康饮食计划。要求患者戒烟、酒,对于主动戒除依从性不高或者无法成功戒除的患者,遵医嘱辅助戒除。组织运动锻炼,制定运动计划,要求患者每天参与有氧低负荷运动的时间不能少于2h。确定疾病诱发因素后,制定康复护理方案并跟进指导,督促患者参与,出院后持续跟进指导、电话回访。

2. 心理护理

积极巡视患者,和患者交流病情进展,回答患者提出的疑问,针对治疗和护理方案的具体内容和作用展开说明,避免患者在不了解治疗和护理流程的情况下产生恐慌心理。使用SAS焦虑评价量表(2次/d)、SDS抑郁评价量表(2次/d)、NRS疼痛评价量表(6次/d)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和抑郁、焦虑程度,抑郁和焦虑情绪评估结果如超过6级,需要遵医嘱使用催眠法、沙盘法深度分析不良心理产生的原因,组织深度心理护理活动。在针对患者进行护理时,为了保障患者的康复治疗需要鼓励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选择一些具有休闲和缓慢特点的业余与爱好,例如钓鱼、书法和绘画等,通过这种方式使患者的心理状态保持愉悦,强化患者与社会接触的机会,通过有效的心理护理,能够帮助患者形成良好的生活习习惯并通过爱好改善患者的护理质量,使患者的后续治疗工作能够更为顺利的开展。在针对患者进行护理时,可以在患者每日睡前进行一次放松训练,通过反复的强化练习与心理放松,改善患者的心理耐受性,进而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消除外界因素对患者康复产生的影响。

1.3 评价指标

统计患者的疼痛时间;

采取抑郁和焦虑情绪评分表对患者的情绪进行评分,分值越高表明焦虑、抑郁度越高;

对护理前后依从性进行评分,评分越高表明依从性越高;

采取调查问卷的方式统计患者对于护理方式的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0.0对研究中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展开统计分析,计量数据运用t检验,以P<0.05作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判断标准。

2结果

2.1疼痛时间

观察组患者整体疼痛时间比对照组短,组间比较疼痛时间结果统计学差异存在(P<0.05)。

截图1742265285.png

2.2抑郁和焦虑情绪评分

观察组患者抑郁评分(30.43±2.40)和焦虑评分(32.16±3.66)低于对照组的(41.74±2.17)、(42.56±3.42),组间对比分数结果统计学差异存在(P<0.05)。

截图1742265308.png

2.3 两组患者治疗完成后各项心功能指标对比

而在所有患者接受治疗后,患者的各项基准指标基本恢复正常,相较于对照组来说,研究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明显更优,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差异显著(P<0.05)。

截图1742265332.png

3 讨 论

心绞痛患者疼痛感极强,其中冠心病心绞痛的发病机制复杂,致病因的难度较大,患者病情反复不定,在治疗过程中会对患者造成巨大心理负担,因此极易产生不良情绪,降低患者依从性。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临床观察和诊断中不出现典型的冠心病症状,但在分析疾病致因的过程中,研究结果显示该疾病发病系与患者的吸烟史、工作负荷、作息等因素相关。

基于双心医学护理在护理临床应用中体现出先进性 、优越性、 规范化等突出特点,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新型护理理念,通过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加速改善临床症状,减轻疾病带给患者的痛苦,护理方案汇集多种护理措施,关注患者的身心状态改善问题,在减轻患者疼痛感的同时,还强化心理疏导、康复锻炼等环节,符合患者的实际需求,帮助患者建立治疗和康复信心。

我院尝试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群体的过程中引入基于双心医学护理模式。双心医学是在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下形成的新型护理方案,强调在针对心血管患者进行诊治时,需要时刻关注患者的心理状况变化,将心理问题与患者的心脏问题形成有效的连接,在对患者进行诊疗时,针对患者的心脏疾病进行分析,并探讨患者在心理状况上的表现,通过控制患者的心理状态来实现改善患者护理质量的目的,进而达到提高心血管患者的有效转归的效果。该护理模式对比常规护理模式来说,比较显著的优势就是其能够兼顾患者在心理层面和生理层面、生活层面的全方位护理需求,护理方案中涉及失眠护理、环境管理、用药指导、健康宣教、心理护理、运动指导、生命体征监测等护理干预措施,患者在接受护理干预服务的过程中更加主动,和医护人员形成配合关系,医疗环境得到改善,这些护理措施最终提高了临床患者的康复速度。

实验结果提示,基于双心医学护理模式对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护理应用价值更突出,本研究也进一步肯定基于双心医学护理模式的应用价值,建议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护理临床积极选用基于双心医学护理干预措施,以全面改进常规护理模式的缺陷,加速患者康复,提高患者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李雅丽.基于双心医学护理在低分子肝素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中的辅助干预效果研究[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26(08):131.

[2]张晓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护理中基于双心医学护理的运用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08):290-292.

[3]李强,张春林.基于双心医学护理干预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的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10(04):55-56.

[4]周璐.冠心病心绞痛护理中基于双心医学护理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06):218-219.

[5]王杨.基于双心医学护理对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疗效的影响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03):284.

[6]张炜炜.基于双心医学护理服务在冠心病心绞痛护理中的应用探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29):99.

[7]芮月花, 陈璐, 徐爱娟. 基于双心医学护理干预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的观察[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9, 007(005):127.

[8]秦凤霞. 给予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基于双心医学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估[J]. 中国医药指南, 2020, v.18(32):165-166.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