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发展实际,新能源业务仍处于起步阶段,推进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在评价标准制定上,目前新能源没有选建模型,可研编制还要靠外部单位,没有后评价标准。在运营体系建设上,充电站运营数量逐步增加,新能源“网络”还没有形成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运营理念和规则。在综合优势发挥上,运营平台、油气大客户“朋友圈”“油气氢电非”等优势还没有完全整合,长板还不够长。在政府政策争取上,受电网容量不足等因素影响,变压器新设和扩容审批难度极大。
一、总体规划
首先,基于新能源车分散和车主就近、方便需求,站外新能源布局,可以用多、散、小来构建网络。多,即充电站数量上要达到一定规模,且方便客户就近入站。因为在满足顾客要求上,新能源车所用的电力几乎没有质量差异,只要求充电站方便就近既可。散,即保证呈点状分布形成网络,以符合当前新能源车占比相对不高且分布较散的现实,同时适应未来新能源车可能占比大、随处有需求的发展,更防止留下成片的“空白市场”。小,即适当控制每个站外项目建设规模(一般充电车位控制在10个左右),控制节省单站建设资金,以保障充电站规模总量建设,多建站,多设点,保证网络覆盖面。
二、“四个”超前发展充电业务
一是数量超前。校准攻坚方向,将“站内不足、站外补”调整为“站外不足、站内凑”,优先发展站外充电项目,全力抢夺共同竞争市场,高速公路能上尽上,积极布局大型停车场、商场周边、医院、高效、政府机关、公交场站等优越位置。存量网络优选城区中心站增设充电设施。国省道站、乡镇站市场依托不足,应审慎发展,或暂缓实施。二是技术超前。目前,国内高压、大功率、高倍率(1C/2C到4C/6C)快充技术已经成熟,龙头企业有效解决了充电桩宽域适配、效率提速、扩容演进、寿命延长等影响投资决策信心的问题,加快部署的时机已经到来。普及快充技术,城区中心、高速等在途充电场景尽可能使用超级快充,提升充电桩周转效率,缩短投资回报,创造更大效益。三是做到管理超前。充分发挥平台优势,允许民营、个体充电桩接入,或者充电平台之间互联互通,形成规模优势,丰富运管动作,扩大平台效应。四是模式超前。加强与政府合作,争取整区县推进,整体规划充电布局,这也是破除项目审批难的有效途径。在合作方式上,采用服务费分成模式,收益共享、风险共担,避免支付大额土地使用费。
三、研究新技术新材料
新能源发展的底层逻辑是产品和技术的迭代升级,市场变革的最大推手是技术创新,这是新能源区别于传统能源的特点之一。建设超级新能源站,全面应用光储充检放等最新技术,提升综合创效能力。把握各地市的政策补贴、场站属性、客户群体、设备选型及服务费水平差别,贴近市场才能了解市场,分时峰谷电价政策下服务费的波动,与客户充电选择、充电桩利用率有着较强的正相关性,对周边场站运营状态的调研分析,也是评价分析场站选址必要性和可行性的重要依据。综合考量项目投入、市场前景、客户需求、设备选型以及配套设施等因素,设计整体项目规划,适用不同类型的补能客户。
四、推进项目降本控费
以市场为导向,从新能源立项、手续办理、图纸设计、招标采购、施工组织及竣工验收各流程环节压减费用,重点在费用较高的设备购置、建筑和安装费上、高压电力外接线、环网柜间距、变压器到整流柜间距下功夫。同时强化与可研设计单位交流与接触,形成良性竞争,在保证可研标准质量的基础上,兼顾项目推进效率。
五、运用数字化平台优势运营管理
新能源业务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依托车网互动的互联网产业,客户和数据将成为最有价值的资产。新能源业务已进入“技术推进年”,发展模式从“资产倍增”到“客户倍增”发展新模式,推动新能源建设与数字技术融合发展。
研究新能源平台运营,聚焦客户与数据触达及维护,深挖“用户”和“数据”的最大价值。定期开展运营平台使用问题归纳收集,尤其关注用户交互界面、营销活动、支付方式、平台引流、设备异常等常见问题,强化“以电促油”“以电育油”,探索适合中国石油品牌同时又适应山东市场的服务费与充电量经济效益平衡点。
结束语
总之,在选址建设上,合理优化新能源网络结构及开发模式。出于目前新能源项目利差较小,不适于采取征地自建模式,成本较高,倾向于选址容易、产权清晰、投入资金较少的租赁及合作经营、分成模式,构建点多、面广、分散、网全的网络。
参考文献
【1】万波,孙彬,吴子华,等.成品油销售企业新能源转型研究与思考【J】.中国石油企业,2022(11):85-89
【2】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碳中和研究中心.区域碳达峰碳中和发展白皮书(2022)【R】,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