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艺术是我国传统的文化艺术,是从汉字书写演化而来,在古代曾备受文人墨客喜爱。同时,历朝历代也涌现出了一大批的书法家和书法名作。书法艺术流传至今,也深受现代人的喜爱。但与其他传统文化一样,书法文化在现代因素的冲击影响下也在渐形式微,很多人对于书法艺术的认知仅仅停留在“只知其名,不知其意”的阶段,长此以往,会影响我国书法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使其出现断层[1]。同时,书法艺术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其本身具有文化引导、教育等社会性作用,因此,一方面为了扭转书法艺术传承的不利局面,一方面为了发挥书法艺术的社会性作用,使其能更好地引导文化建设,就必须要对新时期书法艺术的价值具有充分认识,并且在群众文化建设工作中积极地融入书法艺术,从而更好地发挥书法艺术在群众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一 书法艺术及其发展
我国的书法艺术源自秦朝,古代文人通过对音律和舞蹈节奏的研究,将其付诸汉字书写上,是汉字具有舞蹈的形态美与音乐的律动性,逐渐形成了书法艺术,并延续至今。书法在当代不仅具有传达信息的功能性和表现艺术美感的艺术性,还是社交中彰显身份与学识的“名片”,所谓“见字如面”,不外如是。人们将书法艺术称为“无形之舞”和“无声之乐”,足可见书法的艺术性[2]。随着技术不断发展,电脑和手机具有打字功能,书法传递信息的功能性逐渐丧失,其应用空间也越来越窄,现代人对书法艺术的认知也越来越少,只有对艺术有追求的人才会握笔练字,传承书法艺术。因此在当今社会,书法艺术的功能性逐渐丧失,其艺术性逐渐放大,人们学习书法,并非想通过汉字传达信息,而是来凸显自己的艺术水平,培养自己的艺术情操,尤其是在工作和生活节奏飞快的当今社会,书法艺术已经成为人们放缓生活节奏、思考和享受慢节奏艺术人生的重要途径,因此书法艺术逐渐形成了广泛的群众基础,不再是古代高门贵族和文人骚客能够享受的艺术,现代的普通人民群众也可以学习和享受书法艺术。
二 书法艺术在群众文化建设中的价值
(一)提高群众文化修养
书法艺术本身属于艺术范畴,通过学习和传承书法艺术,能够提高学习者的文化涵养和艺术审美。首先,练习书法艺术能够提高群众的思想境界。书法艺术本身就蕴藏着中华文化和价值观。在书法练习过程中,笔法有轻重缓急之分,字法的欹正敛放,墨法的枯润浓淡,章法的疏密聚散等,都蕴藏着我国传统哲学思想。每一种字体都有不同的结构,都会呈现不同的意境和风格,这就是书法艺术独特的魅力。其次,书法艺术能够提高练习者的文学修养。大多数书法练习者在练习书法时会临摹一些古代文学作品,如唐诗宋词和散文游记等,根据情感和思想在字体的笔势和结构上有所表现,如果不懂文学作品的内容与思想,写出的文字就失去精髓。最后,学习书法艺术能够培养良好的品质与精神。练习书法讲究“习字先习德”,就是说练习书法时要有崇高的品德,如在颜真卿的《祭侄文稿》中的圆劲有力的字体中就体现了其大度豪迈的精神,如果不具备这种精神和品质,很难将《祭侄文稿》写得入木三分。
(二)缓解群众焦躁情绪
人民群众可能会因为生活和工作等方面产生诸多压力,造成自身情绪过于焦躁。这不仅影响人民群众在生活和工作中的参与力度和实际兴趣,还会造成人民群众产生不良心理,这对于人民群众后期发展和各项文化活动实施效果也会产生不良影响。而书法艺术本身具备独特的艺术气息,通过该项艺术文化不仅可以对人民群众自身文化习性进行优化调整,还能陶冶人民群众自身情操,有效缓解人民群众因生活和工作等因素干扰而产生的焦躁情绪,确保人民群众可以积极、正向地面对未来生活和工作。据多项调查分析,发现长期练习书法可以培养人民群众不骄不躁的性格,从而提升自身气质涵养,使得人民群众可以在足够兴趣和素质涵养支持下全面参与到各项文化活动当中[3]。因此,必须在考虑各项基础要求条件下强化书法艺术在群众文化中的作用效果,有效避免人民群众不良情绪和群众文化活动实际开展中的缺陷。表明书法艺术价值,为推进群众文化活动良性开展提供有力支持。当然书法艺术还具备重要传承意义,引导人民群众全面参与到书法艺术学习和综合体验氛围当中,并在传承书法艺术条件下对人民群众实际生活中产生的压力和不良情绪展开有效调整。突出书法艺术现实作用,继而突出书法艺术现实作用。
(三)突显群众性
群众性是群众文化的主要特征,而这一特征在书法艺术中同样存在。书法艺术作为汉文化圈所特有的一种艺术形式,在国内也有很大的受众群体,具有非常明显的群众性特征;同时,书法艺术不同于其他艺术形式,门槛较低,对于学习者没有年龄、学识、性别、职业等方面的要求,且在资金上不需要做太多投入。因此,在群众文化建设中充分发挥书法艺术的作用,能够让更多人参与到群众文化建设中来,并在书法艺术的艺术魅力、文化魅力影响下,让更多人喜欢书法艺术,积极进行书法艺术的传承与弘扬。总而言之,群众文化的群众性特点在书法艺术影响下将得到更加明显的体现,通过书法艺术的普及也能展现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促进我国群众文化的发展。
三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群众文化建设过程中,要积极宣传书法艺术,规范书法艺术教育市场,只有这样才能不断为书法爱好群体输入新鲜血液,提高群众书法水平的同时,促进我国书法艺术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顾潼.浅谈高句丽书法融入新时代群众文化书法艺术的影响[J].参花(上),2022(10):113-115.
[2]寇小军.浅谈书法艺术在群众文化中的传播与发展[J].中国文艺家,2022(07):163-165.
[3]徐漫池.探究书法艺术在群众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J].参花(上),2022(01):13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