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古诗词对培养学生文化素质、增强民族自信心具有重要作用,值得我们继续传承和发展。教育部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语文教材中,古诗词篇目的比例大大提高,而且各阶段对古诗的要求也各不相同,而且,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对古诗词学习的要求也会随之提高。
由于古诗词历史悠久、写作背景复杂、内容精炼、语言表现形式迥异于当代的特点,因此,对学生来说,学习古诗词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此外,目前我国古代诗歌教学中还存在着以工具为导向、忽视人文关怀、教学法忽视多种阅读、忽略语言的感知和兴趣的培养等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将信息化技术与古诗词教学相整合是大势所趋。
二、小学古诗词教学现状
当前,我国大部分小学均已实行信息化教学改革,使信息化与原有的教学系统在某种程度上相融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同样也应该和信息化教学融合。从目前的教学情况看,在信息化技术的辅助下,小学语文的古诗词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都有很大提高,其优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信息化教学资源千式百样,教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为课堂的古诗词教学营造了一种新的教学环境,书本不再是唯一的知识来源,教室里有了更多的信息资源。第二,信息技术可以突破物理和空间的局限,实现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教师不仅能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而且可以及时解决学生学习上遇到的问题,提高教学质量。第三,在传统教学中插入信息化技术手段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古诗词的自觉主动性,提高学生的知识获取能力,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索。
但就目前而言,在信息化的背景下,小学语文的古诗词教学还没有充分和信息技术手段相整合,也没有明显地提升学生的核心素质,如何以信息化为基础,加强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教育,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1]
三、具体策略
2014年3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制定“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正式发布。语文核心素养主张基于“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维度全面促进学生的发展。让信息化时代的学生对古诗词产生兴趣,体会到古诗文的意境,欣赏古诗词之美,即需要从语文核心素养的这四个方面入手。
(一)创设信息化与智能化情境
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水平,运用多媒体创造一些情境来辅助教学是很有意义和必要的。通过创设信息化与智能化教学情境,可以帮助提升语文核心素养中“语言建构与运用”和“文化传承与理解”这两个方面的教学效果。
首先,在“语言建构与运用”方面,古诗词的语言和现代汉语差异迥然,教师在小学阶段需要给学生做好启蒙的工作,引导学生多看、多读。诗歌与现代文相比,具有节奏和韵律的特点,而这种特点必须通过朗诵和吟诵来表现出来。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带读朗诵范例,带读朗诵范例是经过精心设计和录音的,能使学生对古诗词进行连贯、整体的感受。例如,小学语文教材《江南》,其叠字、反复等特点更好地表现出古诗词的音乐之美,而在朗诵时,这种特色更为明显。多媒体带读朗诵范例教学能充分发挥诗词的语言特点,这种方式将名家朗诵、视频、动画等多种资源结合起来,解决了一些语文教师朗诵中出现的问题,使学生能够真正地感受到诗词的语言魅力。
其次,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虚拟现实技术(VR)也逐渐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同时随之进入小学的古诗词课堂,为小学生学习古诗词提供更真实的情境。由于生活场景的限制,学生不一定对诗词所依托的自然环境有亲身体会,在体悟诗人情感的过程中存在一定隔阂,而虚拟现实技术正好可以突破空间带来的限制,这一项技术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文化传承与理解”这方面的语文核心素养成长。同时,虚拟现实技术用于古诗词教学应有不同年龄阶段的区分。低龄学生空间想象力不足,可利用该技术创设对诗词的更深刻体验;而对于年龄稍大的学生来说,教师要以学生的想象优先,注意不要因技术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可以在课文主体讲授完成后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做课后趣味补充,但并非作为课程主要部分呈现。[2]
(二)构建翻转课堂与微课教学相结合的形式
翻转课堂和微课教学是目前信息化课堂教学的两种重要形式,将二者结合起来进行古诗词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这方面的能力。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学习与思考研究的时间,使他们在课前的学习中处于主导地位。
针对小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控制能力较弱的情况,在课前的预习环节,教师要充分利用微信等工具,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一定的认识,并根据古诗词课的要求,把课程的要点、难点做成课前预习单,录制微课录像,课前上传至班级群。学生在老师和父母的协助下,能有效地完成了课堂预习。[3]
例如教师在教学《凉州词》之时,其教学难点是让学生体会到边疆战士悲苦的生活,但如今我们生活在和平的环境,学生对此很难换位思考,教师可以提前让学生利用课下的时间自行观看学习一些战争电影,例如《长津湖》《我的团长我的团》等等,让学生先对战争、边疆的环境有个大概的了解,并写下自己的感受,配合微课视频一起预习。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个提前了解,并且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会自己思考,战争给我们带来了什么,边疆战士的生活到底是如何,而不再被动接受教师上课灌输的知识。
(三)跨学科融合现代教育技术
当今社会,人们越来越注重综合素质,利用现代教学技术,把各个学科的优势交叉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使学生能够建立起一个整体系统的知识网络与能力体系,这就是跨学科学习手段。以这一种手段为补充,可以加强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创造性与趣味性,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细数各学科的优势,其中最适合与古诗词教学进行融合的当属音乐学科。
古典诗歌在诞生之初就能被吟唱,但许多现代人却忽略了它的这一特性,从而导致了诗歌的音乐美在今日有所削弱。运用音乐对经典诗词进行二次创作,既能使学生更深入地学习古诗词,又能使学生在欣赏的同时兼顾到诗歌的内在美。
教师在课堂导入环节,通过互联网上的数字媒介资源,在课堂播放现代诗歌的音乐,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完成了主要的教学内容之后,还可以安排由古典诗词改编成现代诗歌等有趣的作业,并在适当的伴奏下进行表演。这样,学生不仅能充分了解古诗的含义,而且能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性,不至于让古诗词只停留在书本上,流于形式。这种表现形式富有趣味,要求学生对古典诗歌有独特的美学经验,对其内涵有更深的认识,才能使其顺利地完成。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方法只在课堂上起到辅助作用,不能占用太多的课堂时间。
四、结语
在教学过程中,现代教育技术和语文专业的核心素质应该是相互促进的。在现代教育技术的基础上,对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能够更好地贯彻新课标的要求,从而推动小学语文古诗词这一重要内容的教学改革。但是,在小学语文古诗词课上,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好信息技术,使学生在课堂上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和学习氛围,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和学习能力。
作者简介:向粟裕(1999-),女,汉族,湖南湘潭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小学教育。
参考文献:
[1] 鲍淑华.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 2019,(8).214-215.
[2]范扬威.基于虚拟现实(VR)技术的小学古诗教学[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9.
[3]寇晖.翻转课堂模式下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策略[J].小学生作文辅导,2020(08):28-28.
[4] 陈锦艺.浅析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策略[J].语文课内外,2019,(23):242.
[5] 郑金洲.重构课堂[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3):53-63.
[6] 柯清超.现代教育技术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4.
[7] 谢佳力.语文味的流失与诗意的苍白:多媒体语文教学存在的误区[J].教学与管理,2003(22):53-54.
[8] 祝左军.运用多媒体教学《念奴娇 • 赤壁怀古》[J].语文教学通信,2001(6):9-10.
[9] 汪存友,张丽君,张丽静.基于云平台的混合式学习在中小学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9(18):80-82.
[10] 吴再柱.古诗词与核心素养:最美的遇见[N].中国教育报,2016-04-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