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王羲之性情与其书法面目
贺禹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贺禹,. 浅论王羲之性情与其书法面目[J]. 国学研究,2024.4. DOI:10.12721/ccn.2024.157018.
摘要: 魏晋南北朝书法名家辈出,王羲之作为其中的翘楚,其成就与他生活的时代、家世以及所处的环境密不可分,和王羲之相似出身的郗愔、谢安、李式和羊欣等人为何不能成为第二个王羲之。除了从王羲之性格上的不同着手,来要从他的学书方向、地域环境等方面研究。
关键词: 王羲之;性情;环境;书法面目
DOI:10.12721/ccn.2024.157018
基金资助:

一、王羲之家世与大致师承情况

王羲之出生于著名的琅邪王氏,时人称“王家”,从秦朝到东晋,王家名人辈出,也是著名的官宦之家。南朝史学家沈约说:“自开辟以来,未有爵位蝉联、文才相继如王氏之盛也。”在这样的环境下,王羲之生活基本上都是衣食无忧的状态,到了老年过着闲云野鹤般的生活,可以说王羲之的一生是一帆风顺的[1]。王羲之的书法师承,以“少学卫夫人”之说最为著名,南朝书家羊欣著的书论中也有相似的论述,所以后人一直把卫夫人看作王羲之书法启蒙的老师。而卫夫人擅长的是锺繇的正书,因此当时的王羲之和卫夫人学习锺繇这一流派的楷书。王羲之在《题卫夫人〈笔阵图〉后》说:“予少学卫夫人书,将谓大能,及渡江北游名山,见李斯、曹喜等书,又之许下见钟繇、梁鹄书,又之洛下,见蔡邕石经,三体书,又于从兄洽处见张昶华岳碑,始知学卫夫人书徒费年月耳。遂改本师,仍于众碑学习焉。”[2]虽然此文的真实性尚待考证,但也可以大致看出王羲之的拜师方向。王羲之十岁左右之后,跟着叔父王廙(yì)南渡,这段时间改为和叔父学书,王廙是东晋早期艺坛上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不仅擅长正书,兼工行书、草书、飞白书,技法方面比卫夫人全面。王羲之的书法学习从而变得更加广泛。王廙与卫夫人都是“传习锺法”,王羲之当然应该算是锺派的传人。王羲之《晋王右军自论书》中说:“吾书比之钟、张当抗行,或谓过之,张草犹当雁行。”[3]在东晋,锺、张是书法家公认的权威,王羲之推崇锺、张以表示对权威的承认,又自认为与锺、张不相上下,此中也就可以看出王羲之后来想要超越前人而直接学习锺繇和张芝的迹象。王羲之的书法师承,大致的线索是:年幼学卫夫人,学到楷书的技法。十余岁至二十岁,改和叔父王廙学习,得众体之长。二十岁以后,直接学习锺张书法,正书行书学锺繇,草书学习张芝。

二、王羲之性情

想要了解王羲之艺术成就的原因,还要从他自身性格上看,通过前人的考察评定,大致可以将王羲之的性格气质做以下归纳。

一是“骨鲠”。《王羲之传》中评价王羲之提到了“骨鲠”一词:“及长,辩赡,以骨鲠称”[4]。“骨鲠”一般用来形容一个人有刚直之气。《世说新语》中评价东晋哲学家阮裕时,说他的风骨气度不及王羲之,简约秀丽比不上刘真长等,并认为阮裕兼具王羲之等人品行的优点[5]。从这样的描述来看,王羲之的刚直在当时是出了名的。

王羲之似乎也很喜欢以“骨”字评价他人,比如他评价祖约:“风领毛骨”,评价陈泰:“有忠正的骨气”[6]。王羲之所说的“骨”,应是有骨气的意思,纵观王羲之的一生,他的确做过一些很有骨气的事,尤其体现在他做官时期以及后来主动的辞官经历上。因此,世人认为王羲之有骨气的评价是能够成立的。

二是“傲气”。王羲之出身于东晋士族第一门户,是著名的高官显宦世家,王羲之的舅舅王导就是东晋的开国元勋,他的父亲王旷也是功臣之一。史学家沈约认为,前朝从来没有出现过像琅邪王氏这样繁盛的家族。在这样的特殊环境出身的贵族子弟,形成骄人傲世的性格也就不足为奇了。

王羲之性格上最为人称道的事迹就是“东床快婿”的故事,故事的大致内容我们都知道。不过仔细想来,王羲之至少在古代的礼仪上似乎没有那么值得称道,“在东床袒腹食,独若不闻”,这种待客方式在寻常人看来应该属于傲慢无礼的态度,这也体现了王羲之的清高傲慢的性情。

王羲之和他的同僚王述之间的明争暗斗也很有意思。根据史料记载,王羲之因为当时的人认为王述的名誉能够和自己齐名,导致了王羲之对王述非常不屑,经常公开嘲笑王述处处与王述对立,后来直接导致王羲之主动辞官,可见王羲之的傲气。其实在唐太宗把王羲之圣化之前,为人所知的王羲之只是一位地位非常尊贵的书家而已,至于他的人品、作为等方面,在当时并未获得多少佳评。其实只要不把王羲之当做圣人看待,这样的事就比较容易理解,因为“使性子”毕竟也是人之常情。综合看来,王羲之性格中确实存在一股名士的“傲”气。

三、王羲之性格对其书法面目的影响

正因为王羲之具有这种高傲性格和气质,才催生了作为一个艺术家不可所缺的自负心,而这恰恰是王羲之在书法艺术上发挥才能的原因之一。王羲之在《自论书》一文中提到他充分学习了锺繇、张芝的书法之后,知道自己很难超越前人的某一种书体,所以他不仅要求自己兼擅行、草、楷书三体[7],还敢于突破前人的限制,“剖析张公之草,损益锺君之隶”[8],创造性的用新妍的笔法,形成了神韵充盈、意气风发的“今体”,这才有了开宗立派的成就。可以说,有这样的成就与王羲之自身的性情密不可分。草书、行书、楷书三体经过王羲之翻新改造成了今体书法,摆脱了字学的束缚,他的书法笔意、结构与章法错综变化,更为丰富多样,王羲之的书写更加自在自如,从而使书法具有了“以形写神”的表达功能,也就是以书法的点画和结构来表现人的语言所难表达的风度、审美趣味、才情和理想情怀。 由于王羲之出身显贵,生活基本上都是衣食无忧的状态,年老后辞官隐退,据传生有七儿一女,自己过着闲云野鹤般的生活,可以说王羲之的一生相对于其他书法家来说还是一帆风顺的。公元353年,王羲之在山阴的兰亭举行了一次雅集,这就是东晋时期有名的“兰亭之会”。王羲之起稿的序文朴素自然、文采飞扬,其书潇洒流利、清新脱俗,魏晋名士风范跃然纸上,此文一出奠定了王羲之的书法艺术成就[9]

总而言之,王羲之的艺术风格和成就,是王羲之多方面人格特点的综合体现,和他身处魏晋士族名士之间的风气和家族留存的秉性密不可分。显贵的出身让他处世从容、洒脱;家学的传承给他引导正确的道路;所处的时代孕育出非同凡响的艺术突破,在一次次文化场上进行明争暗斗,给王羲之磨炼出了性格,奠定了极高的艺术成就。

注释:

[1] 刘涛著. 中国书法史 魏晋南北朝卷[M].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9.04:179

[2] 上海书画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选编/校点. 历代书法论文选[M]. 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 1979.10:26

[3] 张彦远著;范祥雍点校. 法书要录[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3:04

[4] 赵宏,李健秋编著. 中国书法大师经典系列 王羲之[M]. 北京:中国书店, 2012.06:540

[5] (南朝宋)刘义庆撰. 世说新语[M]. 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 1999.03:220-221

[6] (南朝宋)刘义庆撰. 世说新语[M]. 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 1999.03:96、140

[7] 张彦远著;范祥雍点校. 法书要录[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3:04

[8] 上海书画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选编/校点. 历代书法论文选[M]. 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 1979.10:180

[9] 刘涛著. 中国书法史 魏晋南北朝卷[M].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9.04:185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